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翟振武:我們仍然處在人口紅利期
近期,,有些國外媒體不時拋出“唱衰中國”的論調,,所謂“人口紅利消失”無疑是一個較具學術迷惑性的觀點之一,聲稱到2020年,,中國“世界工廠”的名號將徹底終結,。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中國人口學會會長翟振武在接受光明網記者采訪時指出,,從整體上來看,目前我國勞動力人口雖有下降,,但仍然非常豐富,,接近9.3億的勞動力比全世界所有發(fā)達國家勞動力的總和還要多出1.5億。以下為采訪實錄:
翟振武 資料圖片
勞動力占比波動是正常規(guī)律
人口紅利的概念要講清楚,,人口紅利沒有消失,。按15歲到59歲來算,我國的勞動力數量還有9億2千多萬,,從2012年開始,每年下降了大概三百萬左右,。人口紅利講的是勞動力人口的在全部人口中比例達到一定的高度(一般以勞動力人口比例高于60%以上為界限),,便稱為人口紅利時期。這個比例是不斷變化的,,達到頂點后會出現下降,,但只要沒有下降到60%以下,就都是處在人口紅利期,。比例達到頂點后開始下降,,并非是紅利就消失了。從上世紀80,、90年代開始,,我們一直處在紅利期,當勞動力的比例達到一定的比例之上的時候,,都認為勞動力供應比較充分,,有利于經濟的發(fā)展,并不是勞動人口達到頂點才產生人口紅利,。從整體上來看,,我國勞動力人口從2012年起,每年下降幾百萬,,沒有下降多少,,目前仍然非常豐富,勞動力總量為9.29億,,占總人口比例68%,。接近9.3億的勞動力比全世界所有發(fā)達國家勞動力的總和還要多出1.5億。中國勞動力人口的比例要到2028年才會降到60%以下,。按這個標準,,中國的人口紅利要到2028年左右才“消失”。
當生育率下降的時候,,有一個時期勞動力人口的比例會逐漸上升,,維持一段時間后,,人口進入老齡化,勞動力才會減少,。這是一個共同的規(guī)律,,其實,日本,、韓國等都出現過這種現象,。不可能出現勞動力永遠不斷增加的現象,尤其進入工業(yè)化,、現代化以后,,各國生育率都在下降,勞動力數量增長一段時間后,,總會降下來,。
當前“人口紅利”內涵有所延伸
人口紅利講的是,勞動人口在整個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超過了50%,,就達到了人口紅利,,也就是勞動力比較充裕的時期。它的人口結構有點像棗核形,,兩頭的老年人,、兒童都不是很多,中間的青壯年勞動力比較多,,而且撫養(yǎng)的負擔比較輕,,勞動力充裕則有利于經濟的增長、社會的發(fā)展,,這段時期就是人口紅利期,。
現在有學者提出第二次人口紅利,有人認為老齡化能提高儲蓄率,,這是第二次人口紅利,;也有人認為人口素質提升是第二次人口紅利。經典的定義指的是人口結構比較合理和勞動力人口比例比較高的時期,。后來引申出第二次人口紅利,,是指怎樣提高儲蓄率,怎樣從提高勞動生產率,、從制度改革上獲取紅利,,這都是后來在論證中引申出來的,與原來講的人口紅利不是一個概念,。提高勞動生產率當然能夠拉動經濟的增長,,用更少的勞動力獲得更多的產值。
發(fā)揮人口紅利與就業(yè)有關
不是計劃生育導致人口紅利的消失,,恰恰相反,,生育率的下降才形成了中國的人口紅利,。如果沒有生育率的下降,還維持在很高的水平上,,就形不成棗核形的人口結構,,也不能有較長的紅利期。
兩頭小中間大的人口結構有利于經濟的發(fā)展,,但人口紅利能否發(fā)揮作用,,還取決于是否有充分的就業(yè)。非洲的青年人也很多,,他們就業(yè)不充分,,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崗位,處在失業(yè)狀態(tài),。我們進入人口紅利期,,正好趕上上世紀80年代的改革開放,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經濟正在起飛的時候,我們正好有大量勞動力的供應,。所以,,形成了過去30年的經濟高速增長。
用人口的質量來替代數量
現在講的二次人口紅利與由人口年齡結構形成的人口紅利,,這是兩種不同的人口紅利,,今后在人口結構發(fā)生變化的條件下,如何更進一步發(fā)揮人口的優(yōu)勢,?我覺得是提高人口素質,,由從過去的依靠人口數量作為手段來拉動經濟增長,到依靠人口素質提高勞動生產率?,F在需要轉變經濟增長的方式,,實現從人口數量到人口質量的轉換,要依賴于人口的質量,,依賴于科學技術,。過去十幾年,我國高等教育全面普及,,提高了教育水平,,使之能為經濟增長提供較好的人力資本,就為今后的經濟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是用質量來替代數量。(王錦寶)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翟振武 人口紅利期 人口 勞動力 就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