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中國醫(yī)科院院長曹雪濤:沉下心,,我們將有更多大師
“琉璃頂,,展飛檐,,檐下飛雨燕,,青色磚墻白玉欄,,校園是搖籃,?!?歌曲《雨燕》中描述的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被稱為世界上最美的醫(yī)學院之一,,是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的搖籃,。
在免疫學界,曹雪濤的名字早已蜚聲海外,。如今,,他是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院長兼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校長,他的團隊近年來孵化出很多獨創(chuàng)性成果,。而他的許多靈感,,都源于這個寧靜小院所彌漫的濃厚學術氣息。日前,他被《自然》雜志授予杰出導師終身成就獎,。
曹雪濤(左一)在指導學生實驗,。資料圖片
“很多創(chuàng)新靈感,,來自中國哲學的啟發(fā)”
“我沒有留學背景,算是中國土地上長出來的原生態(tài)品種,?!辈苎哪卣f。談起免疫學,,他如數(shù)家珍,。
“中醫(yī)講‘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這個‘氣’,,從一個側(cè)面說,就是西醫(yī)里說的免疫力,。人不生病,、不感染、不得腫瘤,,主要是因為有正常的免疫力,,而免疫力就來自免疫細胞?!辈苎榻B,,作為人體的“警衛(wèi)部隊”,免疫細胞可以精準識別并殺傷外來入侵之敵,。免疫學的主要研究課題就是免疫細胞如何產(chǎn)生,、如何發(fā)揮功能等。
免疫細胞有十幾種類型,。1995年,,曹雪濤在實驗室里偶然觀察到了一種形狀像樹根的免疫細胞——樹突狀細胞。當時,,世界上很少有人研究,,國內(nèi)尚屬空白。由于另一種免疫細胞——巨噬細胞常常和樹突狀細胞相伴相隨,,曹雪濤便將主攻方向鎖定為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的功能和作用機制研究,。
人體的免疫力有一個平衡點。生病,,就是因為免疫力的平衡點被打破了,。如果免疫細胞過度活躍甚至亢奮,就會“喪失理智”,出現(xiàn)“自殘”行為,,損傷人體的正常細胞,,導致過敏、紅斑狼瘡,、風濕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fā)生,如果免疫細胞功能喪失,,就會無法識別和攻擊外來“敵人”,,導致感染、腫瘤等疾病發(fā)生,。
那么,,免疫力的平衡點究竟在哪里?為什么免疫細胞只攻擊 “非己”而不攻擊自己,?這還是未知數(shù),,也是全世界免疫學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免疫細胞和人一樣,,需要有規(guī)律地作息進行平衡調(diào)控,。如果總不睡覺,就會功能亢奮,;如果總睡不醒,,就會功能抑制。我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免疫細胞的平衡調(diào)控規(guī)律,。比如,,為什么有的細胞太亢奮?為什么有的細胞睡不醒,?為什么亢奮的細胞會及時適度靜息下來,?”曹雪濤說。
“我很多創(chuàng)新性發(fā)現(xiàn)的靈感,,來自中國哲學的啟發(fā),。”曹雪濤認為,,免疫學是研究動態(tài)平衡的,,而陰陽平衡理論是“中國式智慧”。在太極圖中,,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極生陽,,陽極生陰,。“對于復雜科學問題進行哲學思考,往往會孕育原創(chuàng)性突破,,我邊學習邊領悟,。”
曹雪濤說,,在醫(yī)學領域,,免疫學是支柱性學科、前沿性學科,、實用性學科,,在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目前,臨床上很多疾病都與免疫有關,,但由于人類對免疫的認識不夠,,很多醫(yī)學難題還無法解決。
“三流導師傳知識,,二流導師教方法,,一流導師授理念”
近年來,曹雪濤實驗室一直持續(xù)產(chǎn)出著高質(zhì)量的研究成果,。曹雪濤說,,這主要取決于團隊的合作進取。當然,,團隊的力量與帶頭人密切相關,,導師的境界決定了團隊的水平。在他看來,,導師可分為三種境界:三流導師傳知識,,二流導師教方法,一流導師授理念,。
“作為導師,,要讓學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把自己當成瞭望塔甚至發(fā)射架,,讓學生的眼界更開闊,。我不希望自己是一個傳授知識的匠人,而希望是一個啟發(fā)學生悟道的明師,。有時一句樸素的話,,就能讓學生茅塞頓開?!辈苎f,。他有一個“摘蘋果”理論:在一片蘋果樹林里,,伸手就能夠著的蘋果,肯定被大個子摘光了,。小個子要想有收獲,,就要站在他人的肩膀上,在別人夠不著的地方摘蘋果,,一個優(yōu)秀的團隊就是這個肩膀,。
曹雪濤不喜歡學生叫他“老板”,因為他從不把學生視為高級勞力,。他認為,,導師如父如兄,實驗室應該有“家”的文化,,充滿親情。曹雪濤對學生的總體要求是:興其趣,、壯其志,、靜其心、練其能,、定其位,、鼓其勢、開其悟,。秉著因材施教的原則,,他制訂了一個“登峰計劃”,分為“夯基,、攀登,、登峰”三個階段。對于有望登上峰頂?shù)膶W生,,集中力量給予支持,。
目前,曹雪濤帶了20多名研究生,,很多人已經(jīng)在世界頂級雜志發(fā)表論文,。“我把學生們領到一片有待開采的富礦,,有的是學科制高點,,有的是新的生長點,深淺難易不一樣,,人人都有作為,。能力大可以深挖,能力小的可以淺挖,,只要潛心鉆研,,出成果是早晚的事情,,所以大家都能沉得住氣。小失敗是大成功之母,,有的學生也許幾年不出成果,,但是厚積薄發(fā),一出就是大成果,?!?/p>
這種沉得住氣,也是中國科學家所需要的,?!坝行┤诵脑骋怦R,沒有在一個領域深潛下去,,沒有形成團隊力量,,所以難出重大成果”。曹雪濤說,。
曹雪濤覺得,,中國不缺科學家,但缺科學家精神,,缺少有家國情懷的大師級科學家,,而大師級科學家的誕生是需要時間的。過去中國科研條件不好,,依然誕生了屠呦呦這樣的科學家,。只要科學界有定力、不浮躁,,再等10到20年,,中國本土將涌現(xiàn)更多大師級科學家。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曹雪濤 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 免疫學界 學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