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我的外祖父與秋瑾的姐弟緣
我的外祖父王時澤有很多親朋好友,,但他最引以為榮的是跟秋瑾締結(jié)了姐弟緣,。
秋瑾
王時澤
那是在1904年,。這年年初,外祖父隨湖南第二批官費留學(xué)生由長沙經(jīng)上海赴日本,,入東京弘文學(xué)院普通班,,開始是自費生,靠刻蠟版謀生,,后來才補上官費,。當年7月,秋瑾也沖破家庭樊籬東渡日本,,在東京駿河臺中國留學(xué)生會館所辦的日語講習(xí)會補習(xí)日語,,老師就是先后教過周恩來、魯迅等人的教育家松本龜次郎,。據(jù)松本先生回憶,,秋瑾膚色白茟,柳葉眉,,身材苗條,,穿著日式黑格子單衣裙,梳著日本式的發(fā)髻,因纏過足而顯得蓮步蹣跚,。她每天上課從不缺席,,思路敏捷,回答問題清楚正確,。又據(jù)秋瑾的日本友人服部繁子回憶,,秋瑾常著藍色西式男裝,衣袖偏長,,僅能看到一點從袖口露出的手,。一頂同樣是藍色的鴨舌帽橫戴在頭上,,半遮住耳朵,,胸前系一條綠色領(lǐng)帶。皮靴是茶色的,,手上還拄著一根細長的手杖,,顯得苗條而瀟灑。秋瑾不僅相貌英美,,而且嫻于辭令,,常常高談雄辯,語驚四座,。在實踐女學(xué)校速成師范科,,她的國文程度最高。秋瑾不嗜酒,,但能飲,,酒后感時憂國,不禁擊節(jié)悲歌,,拔劍起舞,,并撰《寶劍歌》。其中有這樣的詩句:“千金市得寶劍來,,公理不恃恃赤鐵,。死生一事付鴻毛,人生到此方英杰”,,“他年成敗利鈍不計較,,但恃鐵血主義報祖國?!币蚰街旒?、郭解的游俠風(fēng),秋瑾還常著馬靴練習(xí)馬術(shù),。
秋瑾祖籍浙江紹興,,留日期間常參加浙江同鄉(xiāng)會的活動;又由于她1896年奉父命跟湖南王廷鈞成婚,,曾在湘鄉(xiāng),、湘潭,、長沙、常德等地生活,,故也參加湖南同鄉(xiāng)會的活動,,很快跟外祖父結(jié)識。外祖父說秋瑾比他大九歲,,實際上是大十歲,。外祖父生于1885年,秋瑾生于1875年,。由于兩人都有拯救民族危亡的拳拳報國之心,,又都有反叛封建倫理道德的性格(外祖父少年時就因反叛舊教育而被長沙“善化學(xué)堂”開除),故志趣投合,,以姐弟相稱,。
1904年7月初,秋瑾轉(zhuǎn)東京實踐女學(xué)校女子師范工藝速成科,。該科在赤坂檜町十番地授課,,校長是秋瑾久慕其名的下田歌子。為了在一年內(nèi)快速培養(yǎng)出女學(xué)教師,,該校要求甚嚴,,每周授課33小時,學(xué)習(xí)期間不允許學(xué)生擅自外出,,不經(jīng)保證人擔保,,也不得跟外人見面。秋瑾被編入該校湖南班,。當年湖南班學(xué)員有20人,,年齡最大的48歲,最小的才17歲,。巧合的是,,外祖父的母親王勚當時也是該班學(xué)員,時年43歲,。
外祖父回憶說:“秋瑾見我母親到來,,熱情接待,態(tài)度和善可親,。她對我母親多次談到男女平權(quán),,女子教育等問題,鼓勵先母留在日本和她一道求學(xué),。恰好其時湖南選送的官費留日女生許黃萱祐等20人也都進入師范班,。同鄉(xiāng)人多,又有秋瑾力勸,我母親就決意留在日本讀書了,。我母親的年紀比較大,,身體又不大好,秋瑾對她照料很周到,,遇到勞動的事,,總是搶先代做,盡力而為,,不讓我母親操心費力,。我母親多次向我談到,秋瑾在校頑強苦學(xué),,毅力驚人,,每晚做完功課,人家都已熄燈就寢,,她仍閱讀,,寫作到深夜,每每寫到沉痛處,,捶胸痛哭,憤不欲生,。待到我母親再三勸導(dǎo),,才停筆上床。現(xiàn)在收入《秋瑾集》的詩詞文稿,,有許多就是這時期寫的,。”
1906年夏天,,王勚從實踐女校畢業(yè),,離日歸國前曾填《金鏤曲》一闋題贈實踐女校副校長青木文造,上闋是:“時勢真堪咤,。嘆年來風(fēng)潮正劇,,息肩不暇?;⒁曄喹h(huán)皆勍敵,,演盡欺凌恐嚇。更各國冷嘲熱罵,??嘤昶囡L(fēng)蕭瑟甚,嘆沉沉黑暗如長夜,。東來者,,情難卻。”王勚原名譚蓮生,,在湖南時原是一家庭主婦,。留學(xué)日本后有了國際視野與感時憂國情懷,不能不說是深受秋瑾影響,。
要致力于民族民主革命,,秋瑾亟須參加一個革命團體。1904年10月,,孫中山派馮自由,、梁慕光等在日本橫濱組織一個秘密會黨洪門三合會,取合天,、合地,、合人之意,以推翻清王朝,,恢復(fù)中原為宗旨,。秋瑾邀我外祖父一起參加,外祖父欣然同意,。事隔半個世紀之后,,外祖父還清晰記得當時入會的若干細節(jié)。一天晚上,,他們從橫濱南京街一家廣東商店進入會場,,馮自由交代集會程序。梁慕光主持宣誓儀式,。他把一柄鋼刀架在外祖父的脖子上,,問:“你來做什么?”答:“我來當兵吃糧,?!眴枺骸澳阒倚牟恢倚模俊贝穑骸爸倚?!”問:“如果不忠心怎么辦,?”答:“上山逢虎咬,出外遇強人,?!北娙艘来涡漠叄耗焦馀c馮自由扯開一幅兩米多長的白布,,上面寫著斗大的“反清復(fù)明”四字,,各人魚貫從白布底下穿過,表示忠于主義,,又在室內(nèi)燃起篝火,,入會者先后從火上躍過,,表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然后殺了一只公雞,,共飲雞血酒,歃血為盟,。最后又交代了一些會規(guī)和禮儀,。這次入會的除秋瑾和外祖父之外,還有劉道一,、龔寶銓,、仇亮、彭竹陽,、曾貞等十人,。秋瑾在會上被封為“白扇”,俗稱軍師,。
1905年8月,,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孫中山被推舉為總理,,下設(shè)執(zhí)行,、評議、司法三部,。由馮自由介紹,,秋瑾與外祖父在黃興的寓所加入同盟會,被推舉為評議部評議員,,兼浙江省主盟人。入盟之后,,秋瑾常從東京去橫濱,,參加黃興組織的炸彈研制班,請俄國無政府主義者為教授,,為在國內(nèi)舉行武裝起義做準備,。參加研制班的除秋瑾外,還有男女革命志士喻培倫,、唐群英等,。同時,秋瑾還與徐錫麟,、陶成章,、陳伯平、龔未生等原光復(fù)會骨干結(jié)盟,。
因為留日學(xué)生當中革命氣氛日益濃厚,,日本政府坐立不安,,清朝政府更如芒在背。1905年冬,,日本政府徇清政府要求頒布《清國留學(xué)生取締規(guī)則》,,對留日中國學(xué)生的革命活動進行限制。陳天華在東京大森海灣投海殉國以示抗議,,留學(xué)生群情激憤,,舉行了總罷課。秋瑾義不受辱,,決定憤然回國,。8000留學(xué)生中,響應(yīng)者有2000余人,。當時,,外祖父在日本私立海軍預(yù)備學(xué)校——海城中學(xué)學(xué)習(xí),。秋瑾歸國前詢問外祖父的態(tài)度,,外祖父說:“甲午之恥未雪,又訂辛丑條約,,我們來日本,,原為忍辱求學(xué)。我不贊成此時回國,,希望大家暫時忍耐,,不必憤激于一時?!鼻镨牶竽涣季?。長期以來有一種傳說,說秋瑾在集會上拔刀插在講臺上說:“誰不歸國,,忍辱求學(xué),,吃我一刀?!睂嶋H情況是:秋瑾從馬靴中取出倭刀插在臺上,,說:“如有人回到祖國,投向清廷賣友求榮,,吃我一刀,!”她并不是要把不回國的留日學(xué)生都趕盡殺絕。
1906年春,,外祖父收到秋瑾從上海虹口厚德里寄來的一封信,,也證實了秋瑾的上述立場。信上寫的是:“吾與君志相若也,,而今則君與予異,,何始同而終相背乎,?雖然,其異也,,適其所以同也,。蓋君之志則在于忍辱以成其學(xué),而吾則義不受辱以貽我祖國之羞,,然諸君誠能忍辱以成其學(xué)者,,則辱世甚暫,而不辱其常矣,。吾素負氣,,不能如君等所為,然吾甚望諸君之無忘國恥也,。吾歸國后,,亦當盡力籌劃,以期光復(fù)舊物,,與君相見于中原,,成敗雖未可知,然茍留此未死之余生,,則吾志不敢一日息也,。吾自庚子以來,已置吾生命于不顧,,即不獲成功而死,,亦吾所不悔也。且光復(fù)之事,,不可一日緩,,而男子之死于謀光復(fù)者,則自唐才常以后,,若沈藎,、史堅如、吳樾諸君子,,不乏其人,而女子則無聞焉,,亦吾女界之羞也,。愿與諸君交勉之?!边@封表達秋瑾獻身精神與女權(quán)意識的重要書信,,先后被收入了1912年外祖父編的《秋女烈士遺稿》,1929年秋瑾之女王燦芝編的《秋瑾女俠遺集》,,1960年中華書局出版的《秋瑾集》,。
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紹興古軒亭口英勇就義。臨刑前,,她從容地對行刑的劊子手說:“且住,,容我一望,有無親友來送別我,?!睆埬克念欀蟛耪f:“可矣!”在秋瑾思念的親友中,,應(yīng)該也包括遠在東瀛的革命戰(zhàn)友吧,。外祖父沒有辜負秋瑾的期望,忍辱求學(xué),,于1911年畢業(yè)于東京商船學(xué)校航??萍皺M須賀海軍炮術(shù)水雷學(xué)校。武昌起義發(fā)生后,,外祖父立即歸國,,組織了400余人的海軍陸戰(zhàn)隊,參加了攻占南京之役,,成為了他生命史上的光榮一頁,。
還應(yīng)該提及的是,秋瑾慷慨就義之后,,外祖父立即以“悲生”為筆名撰寫了《秋瑾傳》,,刊登于《天義報》。這是記述秋瑾革命活動的最早文字,。外祖父同父異母的兄長王時潤也署名“啟湘”,,在上海《小說林》雜志第7期發(fā)表《聞雞軒詩話》,,以為紀念,。“聞雞軒”是伯外祖父的書齋名,,外祖父的書齋名是“擊楫軒”,。從此我家與秋瑾家成了世家,秋瑾之子王沅德,,其女王燦芝常來家賀節(jié)拜年,。1912年,外祖父把他保存的秋瑾詩文編成《秋女烈士遺稿》,,以長沙紀念秋女烈士委員會的名義印行,,并親撰序言。同年,,浙江方面決定將秋瑾遺體運回杭州,,葬于西湖西泠橋畔,,秋瑾的婆婆屈氏又哭又鬧,強行拒遷,。秋瑾之子王沅德也持反對態(tài)度,,外祖父耐心斡旋,終使秋瑾夫家同意遷葬西湖,。起柩那一天,,外祖父親自扶靈,揮淚送別,。事后,,由外祖父經(jīng)辦,將位于長沙黃泥塅的陳湜祠改建為秋女烈士祠,,費用全由王家負擔,。1955年,秋瑾的兒子王沅德去世之前,。囑家人將秋瑾遺照數(shù)幀并《秋女烈士遺稿》一本送給外祖父,。外祖父隨即捐贈湖南省博物館保存,成為了珍貴的辛亥革命文獻資料,。
編輯:邢賀揚
關(guān)鍵詞:秋瑾 王時澤 姐弟緣 民族民主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