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悅·生活悅·生活
張同利:隋唐長安城的“龍脈”、水脈和文脈
閱讀提示:
□可以想象,,大興城建成以后,,遠遠望去,鱗次櫛比,、高低錯落,、秩序井然,又不乏美感,,實在是一幅精妙畫卷,。
□正是有了充足的供水,生活在都市中的長安居民才得以把篁林幽竹,、煙波葉舟這樣的山野美景搬到了都城宅院之中,,既有城市生活的便利富足,復(fù)享田園鄉(xiāng)村的優(yōu)雅樂趣。
□壯麗整齊的都城里坊和優(yōu)美宜居的生活環(huán)境還只是一個城市的物質(zhì)外殼,,隋唐長安城所以能夠彪炳史冊,、光耀千秋,更為重要的原因是在這里休養(yǎng)生息的人們曾經(jīng)創(chuàng)造過豐富多彩,、輝煌燦爛的長安文化,。
《虢國夫人游春圖》
隋唐長安城
隋唐長安城的倡建者是隋文帝。隋朝承襲的北周長安城,,其基礎(chǔ)是漢長安,,至隋時,此城已有近800年,。老舊的長安城街巷逼狹,,宮宇朽蠹,“水皆咸鹵,,不甚宜人”,,嚴(yán)重影響和制約了隋王朝的宏基偉業(yè)。開皇二年(582年),,隋文帝親自部勘了長安附近的地形大勢,,謀筮從龜、瞻星揆地,、精心選擇,,下詔興建新城,城址選在漢長安城東南方向的龍首山,。龍首山“長六十里,,頭入渭水,尾達樊川”,,這里不僅“川原秀麗,,卉物滋阜”,而且據(jù)傳曾有“黑龍從山出,,飲渭水”,,黑龍行跡遂成龍首山??傊?,龍首山在地理環(huán)境和風(fēng)水寓意上具有無可替代的優(yōu)勢。開皇二年六月,,新城開建,,歷時六月,即告竣工,。工程由左仆射高颎總領(lǐng),而具體的規(guī)劃、設(shè)計則由太子左庶子宇文愷完成,。隋文帝楊堅在北周時曾被封為大興公,,故新城命名為大興城。大興城“前直子午谷,,后枕龍首山”,,東西長9700多米,南北長8600多米,,總面積84余平方公里,。城有南北大街11條、東西大街14條,,共分成108坊,,里坊布局沿中軸線左右對稱,呈棋盤式,,白居易“千百家似圍棋書,,十二街如種菜畦”,正是對其里坊格局的形象描繪,。宇文愷在規(guī)劃和營建過程中,,充分考慮并合理利用了龍首原六條岡阜高坡地形,在里坊布局上,,“朱雀街南北盡郭有六條高坡,,象乾卦六爻。故于九二置宮殿以當(dāng)?shù)弁踔?,九三立百司以?yīng)君子之?dāng)?shù),,九五貴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玄都觀及興善寺以鎮(zhèn)其地,。”皇城兩側(cè)南北向十三坊“象一年有閏”,,皇城正南東西四坊“以象四時”,,南北九坊則取法《周禮》“九逵之制”,皇城以南各坊不開南北二門,,以免沖泄帝王之氣,。大興城東南角為全城地勢最高處,且高地之間多有凹陷低洼地帶,,地形復(fù)雜,,宇文愷因地制宜,鑿之為池,,以厭勝之,。在建筑布置及層次上,,宇文愷也頗費苦心。宮城和皇城位于大興城北面正中,,充分體現(xiàn)了所謂“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的含義,“北辰”乃為天之中心,。宮殿建筑規(guī)格最高,,其規(guī)模和高度也自然最為突出,政府官署次之,,寺觀和顯貴住宅又次之,,最次為普通民宅??梢韵胂?,大興城建成以后,遠遠望去,,鱗次櫛比,、高低錯落、秩序井然,,又不乏美感,,實在是一幅精妙畫卷。
但隋王朝并未因“大興城”而基業(yè)隆興,,它很快就被李唐王朝取代,,大興城也因而換了主人。唐襲大興城,,取長治久安之意,,改名長安城。從高宗李治開始,,唐王朝對長安城進行了幾次擴建和改建,。先是龍朔二年(662年)修建大明宮,修建的直接原因據(jù)說是因為高宗染風(fēng)濕病,,太極宮(隋稱大興宮)低矮潮濕,,而大明宮地勢爽塏,視野開闊,,可見,,修建大明宮主要出于皇帝的生活需求。但在規(guī)劃格局上,,大明宮地處初九高地之上,,突破了宇文愷“初九,潛龍勿用”的“六爻”理論,。按《廣雅》,,“大明”為太陽的別名之一,,取名大明則強化突出了皇權(quán)至上、唯我獨尊的觀念,。大明宮建成以后,,唐王朝又創(chuàng)建興慶宮和夾城復(fù)道,長安城政治重心因之東移,。唐長安城在平面上的中軸線是朱雀大街,而后來起實際作用的中軸線應(yīng)該是大明宮,、含元殿至大雁塔以至終南山一線,,這條線正好位于廣義的龍首原龍脊之上,是為長安城的“龍脈”,。
據(jù)《管子》所言,,建國立都除了川原廣闊,還需水用充足,。隋文帝放棄老城,、興建新城也是緣于水源問題。龍首原之南為連綿起伏的終南山脈,,據(jù)竺可楨先生考證,,隋唐之時,關(guān)中地區(qū)氣候溫潤,,終南山被郁郁蔥蔥的植被所覆蓋,,良好的氣候和植被有利于涵養(yǎng)水源。隋唐長安城所在位置水源充足,,除了渭水,、涇水以外,尚有毯,、灞,、灃、滈,、澇,、潏六條河流從終南山流出。司馬相如《上林賦》曾詠唱道:“終始灞毯,,出入涇渭,;酆鎬潦潏,紆馀委蛇,,經(jīng)營乎其內(nèi),。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tài),?!北M管他所描繪的是西漢時期“八川分流”的盛況,,依此卻也不難想象隋唐“八水繞長安”的壯麗景象。為了讓長安居民享用大自然的慷慨饋贈,,在隋唐長安城修建之初,,宇文愷根據(jù)地形、地勢相繼開鑿了龍首渠,、清明渠,、永安渠。到了唐代,,除了繼續(xù)使用這三條水渠之外,,還開鑿了具有運輸功能的漕渠和增大曲江池水量的黃渠。這五條主干渠道從長安城東西兩面分別把八條河流引入城中,,每條干渠又分若干支脈,,分別通往宮城、皇城,、禁苑,、里坊、曲巷等各個部位,。長安城內(nèi)渠道縱橫,,呈網(wǎng)狀分布,“八水五渠”遂構(gòu)成長安城最基本的水利系統(tǒng),,既解決了長安城內(nèi)的生產(chǎn),、生活用水,同時也補充了城市的地下水源,。為了更好地利用這些引入城內(nèi)的水流,,隋唐長安城還在都城里坊和皇家禁苑開鑿了眾多池潭,據(jù)考證,,現(xiàn)在可知的約有57個,。這些池潭有的是為漕運而開鑿,如廣運潭和西市潭,;有的則是主要用于滿足人們精神信仰的放生池,,如東西市的放生池、大興善寺放生池等,;而絕大部分池潭都是供人游賞,,它們大都分布在皇親國戚、顯貴豪富的宅邸之內(nèi),。如果說“八水五渠”是長安城的生命血脈的話,,這些星羅棋布的池潭就像串聯(lián)在經(jīng)行脈絡(luò)上的一顆顆漂亮的珍珠,它們與“八水五渠”一起將長安城裝點得風(fēng)姿綽約,、秀色怡人,。唐代詩人就此寫過很多詩,,寫水渠“行云泛層阜,蔽月下清渠”,;寫池潭“鳥戲翻新葉,,魚躍動清漪”;寫閑觀池水,,流連忘返,,“坐閱清暉不知暮,煙橫北渚水悠悠”,。長安永寧坊前京兆尹楊憑宅內(nèi)池潭幾經(jīng)轉(zhuǎn)手,,后為白居易所得,白居易寫詩曰:“何如此庭內(nèi),,水竹交左右。霜竹百千竿,,煙波六七畝,。泓澄動階砌,澹濘映戶牖,。蛇皮細(xì)有紋,,鏡面清無垢。主人過橋來,,雙童扶一叟,。恐污清泠波,,塵纓先抖擻,。波上一葉舟,舟中一尊酒,。酒開舟不系,,去去隨所偶?;蚶@蒲浦前,,或泊桃島后。未撥落杯花,,低沖拂面柳”,。正是有了充足的供水,生活在都市中的長安居民才得以把篁林幽竹,、煙波葉舟這樣的山野美景搬到了都城宅院之中,,既有城市生活的便利富足,復(fù)享田園鄉(xiāng)村的優(yōu)雅樂趣,。
壯麗整齊的都城里坊和優(yōu)美宜居的生活環(huán)境還只是一個城市的物質(zhì)外殼,,隋唐長安城所以能夠彪炳史冊,、光耀千秋,更為重要的原因是在這里休養(yǎng)生息的人們曾經(jīng)創(chuàng)造過豐富多彩,、輝煌燦爛的長安文化,。皇族貴戚是隋唐長安城的核心,,他們所創(chuàng)造的宮廷文化是引領(lǐng)長安文化的典范,。從現(xiàn)存宋摹本的《虢國夫人游春圖》,即可隱約窺見盛唐宮廷文化的冰山一角,。此圖描繪的是天寶年間楊玉環(huán)三姊虢國夫人及其眷從盛裝出游的情景,。全圖八騎九人,畫面人物穿著輕薄鮮麗的春衫,,桃紅嫩綠交相輝映,,人物姿態(tài)輕松,馬蹄舉步輕緩,。原圖作者張萱用“繡羅衣裳照暮春”的手法表現(xiàn)畫面主題,,線條流暢、疏密有致,、氣韻流動,、雍容典雅,讓人自然感受到一股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氣息,。杜甫詩歌《麗人行》,寫的也正是以虢國夫人為首的楊氏姊妹上巳節(jié)長安曲江邊出游踏春的景象,,其曰:“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tài)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xì)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唇。背后何所見,?珠壓腰衱穩(wěn)稱身,。就中云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笔⑻茣r期的畫家和詩人不約而同地將神思、筆觸投向同一群體、同一主題,,與其說是揭露奢靡,,旨在諷喻,還不如說他們主要意在表現(xiàn)一種引領(lǐng)都市風(fēng)尚的宮廷文化,。畫面和詩歌中洋溢的雍容華貴,、自信樂觀,不正是長安文化的精神風(fēng)貌嗎,?
長安的科舉考試以及與此相關(guān)的士人文化也是引人矚目的文化現(xiàn)象,。其中,進士科放榜后接連舉行的曲江游宴,、杏園探花,、雁塔題名,聲勢煊赫,,影響巨大,。《唐摭言》載進士曲江宴盛況云:“曲江之宴,,行市羅列,,長安幾于半空。公卿家率以其日揀選東床,,車馬闐塞,莫可殫述,?!鼻窝绾蟮墓?jié)目是杏園探花,杏園在曲江之西,,北面緊鄰慈恩寺,。所謂探花,就是在同科進士中選擇兩個年紀(jì)較輕,、長相英俊的人,,讓他們騎馬遍游曲江附近乃至長安的各處名園,以采摘牡丹,、芍藥等當(dāng)時長安流行的名花為噱頭,,賞玩宴游。孟郊詩歌“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寫的正是杏園探花的得意狂放之態(tài),。此后就是慈恩寺雁塔題名,《唐摭言》卷三載:“神龍已來,,杏園宴后,,皆於慈恩寺塔下題名?!毙驴七M士將自己的名字用朱筆題寫在雁塔之上,,是非常榮耀的事,。白居易中第后,雁塔題名,,按捺不住喜悅之情,,寫下了“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劉滄“紫毫粉壁題仙籍”,,則簡直把雁塔題名看成是榮登“仙籍”??瓶急緸槌⑦x拔人才的政治活動,,最終演變?yōu)轱L(fēng)靡甚久、遍及士庶的長安文化盛宴,。
中唐詩人元稹《西涼伎》有曰:“開遠門前萬里堠,,今來蹙到行原州”。元稹詩中寫到的開遠門為長安西城北來第一門,,隋稱“開遠”,,唐時改為“安遠門”,“開遠”,、“安遠”寄寓開疆拓宇,、靖邊撫遠之意,此門是唐代“絲綢之路”的起點,?!赌喜啃聲氛f:“平時開遠門外立堠,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以示戎人不為萬里之行,。”“堠”是古代瞭望敵情或記錄里數(shù)的土堆,,開遠門外的一個小土堆,,唐人竟寄寓其“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的寬廣視野,這不能不讓人感嘆,?!熬盘扉嬯H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或許正是由于唐人這種開放,、大度、包容,、恢弘的文化心態(tài),,唐朝國威和文明得以四海遠揚,長安城最終成為當(dāng)時萬國敬仰的文化圣地。左圖右史,,追古撫今,,長安的文化脈絡(luò)得以在眼前漸次呈現(xiàn),禁不住對過往和未來多了一份向往,,也多了一份期許,。
(作者系安陽師范學(xué)院文學(xué)院副教授)
編輯:邢賀揚
關(guān)鍵詞:張同利 隋唐長安城 龍脈 水脈 文脈 長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