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楷書從唐代開始替代漢代隸書成新漢字典范
一千多年前,唐代的楷書正式代替漢代的隸書而成為書寫漢字新的典范,。時至今日,,人們練習書法最普遍的入門手段就是楷書了,。
唐代是楷書最為繁榮鼎盛的時期,,書法史上常習慣說“唐人尚法”,?!胺ā边@一個字或許可以理解為“法度”,、“結構”,、“間架”,,也可以理解為“基本功”的嚴格,而對此最好的例證就是歐陽詢,。
《夢奠帖》局部
活躍于唐初的歐陽詢應算是建立楷書典范最早的人物之一,,他的“化度寺碑”、“九成宮醴泉銘”,,橫平豎直,,結構森嚴規(guī)矩,承襲了北朝碑刻漢字間架的剛硬嚴謹,,加上一點南朝文人線條筆法的婉轉,,成就了唐楷的新書體;歐體書寫,,可以說是代表了唐初漢字一種全新典范的建立,。
“楷書”的“楷”字,有“楷?!?、“典范”的意思,歐陽詢的代表作“九成宮”便是“楷?!敝械摹翱,!?。幾乎所有幼兒習字,都要從“九成宮”開始入手,,學習結構的規(guī)矩,,學習橫平豎直的謹嚴。清代翁方綱贊揚“九成宮”說:“千門萬戶,,規(guī)矩方圓之至者矣,。”(《復初齋文集》)
但也許因為“化度寺碑”,、“九成宮”這些石刻碑帖的廣為流傳,,使許多人忽略了歐陽詢傳世的行書墨跡寫本,如“卜商帖”,、“夢奠帖”,、“張翰帖”。他的“卜商帖”,、“張翰帖”藏于北京故宮,,“夢奠帖”藏在遼寧博物館,加上同樣收藏在遼寧博物館的“千字文”,,歐陽詢流傳的墨跡在唐代書家中不算太少,,也使我們可以用他手書的行書墨跡,來印證他正楷石刻碑拓本之間的異同,。
一般來說,,石刻書體因為介入了刀工,常常比毛筆書寫的墨跡要剛硬,。但是比較歐陽詢的石刻拓本與墨跡手書,,竟然發(fā)現(xiàn),他的毛筆手書反而更為剛硬峭厲,。
“夢奠帖”里許多筆法(如“錯”,、“行”)的起筆與收筆都像刀砍,斬釘截鐵,,完全不似南朝文人行書的柔婉,,卻更多北碑刻石的尖銳犀利。而元朝書法家郭天錫談到歐陽詢的“夢奠帖”時,,也用四個字表達了相同的概念——“勁,、險、刻,、厲”,。
歐陽詢書法森嚴法度中的規(guī)矩,是建立在一絲不茍的理性中的,。嚴格的中軸線,,嚴格的起筆與收筆,,嚴格的橫平與豎直,使人好奇:這樣絕對嚴格的線條結構從何而來,?
從生平來看,歐陽詢出身于南陳士族家庭,,父祖都極顯達,,封山陽郡公,世襲官爵,。在陳宣帝時,,即歐陽詢青少年時期,父親卷入了政治斗爭,,起兵反陳,,兵敗后家族覆亡,多人被殺,,歐陽詢僥幸存活,。
在家族屠滅之后,歐陽詢刻苦隱忍,。31歲,,陳亡入隋,任太常博士,。不久,,隋亡,又以降臣入唐,,在太子李建成的王府任職,。李世民殺太子建成,取得帝位,,歐陽詢晚年又成為李世民御前重要的書法家,,常常奉詔撰書。
在多次殘酷驚險的政治變革興替中生存下來,,使歐陽詢的書法總透露出一種緊張謹慎,,絲毫不敢大意。他書寫線條上的“勁”,、“險”,,都像如履薄冰,戰(zhàn)戰(zhàn)兢兢,;而他書寫風格上的“刻”,、“厲”,也都可以理解為一刻不能放松,,處處小心翼翼的工整規(guī)矩吧,!
歐體每一筆都嚴格要求,,一方面是他的生平經(jīng)歷所致,另一方面也迎合了初唐書風建立“楷”的意圖,。
“楷?!薄ⅰ暗浞丁笔且淘诩o念碑上傳世不朽的,,因此也不能有一點松懈,。初唐書家,如虞世南,、褚遂良的楷書,,都有建立典范的意義;歐陽詢更是典范中的典范,,規(guī)矩方圓,,橫平豎直,歐體字就用這樣嚴謹?shù)幕竟?,帶領一千多年來的孩子,,進入法度森嚴的楷書世界。
歐陽詢的“卜商”,、“夢奠”,、“張翰”、“千字文”是以楷書風度入于行書,,字與字之間,,筆與筆之間,雖然筆勢相連,,卻筆筆都在控制中,,與晉人行書不刻意求工整的神態(tài)自若大不相同。(降真)
編輯:陳佳
關鍵詞:楷書從唐代開始 替代漢代隸書 成新漢字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