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小羋月不可能吃上酥皮點心 當時炊具和火力不達標
在吃酥皮點心的小羋月,,不知道餌塊她吃不?
《羋月傳》一開播,,小羋月立刻成了人見人愛的萌寶,。這個大膽的小羋月闖入大殿,,不但對“大老虎”不懼色,,對幾案上的點心也沒有絲毫的客氣,,伸手就拿著吃了起來,。看著小羋月手里的點心,,真心覺得眼熟,,真像是“稻香村”的酥皮點心。
看到這兒忍不住問,,戰(zhàn)國時楚國的王宮里就已經(jīng)可以吃到酥皮點心了,?應該不能吧!我們先來看看酥皮點心的制作,。
酥皮點心分西式和中式,,西式用黃油,中式用大油,,大油是行話,,其實也就是我們習慣說的豬板油。中式的酥皮點心的油皮就是用這種油來和面,,然后再加上用水和的面,,制作成水油皮,包上餡料,,然后經(jīng)過上下火烤制而成的,。
我國關于豬油的使用倒是歷史悠久,據(jù)記載在周代時就已經(jīng)開始使用了,,而且一直以來都是中國人主要的油脂來源,,植物油用來炒菜是在宋代左右了。
那么,,再從酥皮點心的制作工藝來看,,焙烤的烹飪手法倒也是很早就有了??梢院敛豢鋸埖卣f,,早在周秦,烹調技術已經(jīng)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F(xiàn)代烹調的主要方法在從春秋到秦漢階段已經(jīng)基本具備了,。那如此一來,豈不是說那時做個酥皮點心出來也是可能的,?但答案是不能,!
烹飪技法在后來歷朝歷代的改進提高,主要是在炊具與火力的演進推動下向著精,、細發(fā)展,。恰恰就是因為炊具和火力的原因,讓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尚無法制作出酥皮點心。
那么那個時候的烹飪技法是啥樣呢,?
烹飪之法到周代時已有“八珍”之法,當時周王宮的后廚們主要采用的是淳熬,、淳毋,、炮(bāo)豚、炮牂(zāng),、漬熬,、搗珍、肝膋(liáo,腸上的脂肪,,即網(wǎng)油)……烹飪技法,。淳熬、淳毋類似于現(xiàn)在的煎,,就是把肉醬煎了澆在稻米飯或者黍米飯上,,跟現(xiàn)在的蓋澆飯差不多。而炮這種做法類似于現(xiàn)在“叫花雞”的做法,,包著泥巴烤,。漬熬呢,就是腌,,把肉切成薄片放在酒里浸泡一夜,。有點像現(xiàn)在做醉蝦。搗珍,,就是把里脊肉搗爛,,去掉薄膜,加上佐料就可以吃了,。再就是熏烤,,一半是先把肉風干,然后煎著吃或者搗成粉末,。肝膋,,也是烤:一只狗肝,用網(wǎng)油包住,,放在火上烤焦,。這些烹飪之法只有王族才有資格制作,根據(jù)這些加工食物的方法看,,制作酥皮點心是完全不可能的,。而且這個時候使用豬油還不是采用提煉出的板油,而是直接使用腸上的脂肪來制作,?!吨袊鴼v代御膳名錄》提供了一份楚宮筵席食單——飯食:稻、稷、麥,、黃粱,;菜肴中所用的原料有:牛蹄筋、甲魚,、羊羔,、天鵝、龜肉,、大雁,、雞、野鴨等,,從食單可知當時大米,、小米、麥子這些現(xiàn)在的主要糧食都有了,?!包S粱”其實也是小米,許嘉璐先生曾解釋說:稷的良品是粱,,黃粱是粱中的上品,。那么當時的人用這些糧食做些什么樣的美食呢?
屈原曾為楚懷王,,也就是羋月那位同父異母的哥哥寫過一篇楚辭《招魂》,,這里面描寫了有關于楚國當時的飲食:“稻粢穱(zhuō)麥,拏(ná)黃粱些……粔籹(jùnǚ)蜜餌,,有餦餭(zhāng huáng)些……”這里面說到的“稻粢”“蜜餌”便是用大米,、小麥等加工的“餅”。既可以說是主食,,也能說是點心吧,。點心這種說法本就不是戰(zhàn)國時對事物的稱呼,當時的稱呼就是餅或者餌,。
古代的餅,,不像現(xiàn)在是烙成的,而是把麥或米(稻,、黍)搗成粉狀,,加水團成的。麥粉做的叫餅,,米粉做的叫粢,。這種粢還有一種做法,就是把米粉先干蒸,,趁著濕潤團成餅形,?!梆D”也是那時的一種食物,與餅,、粢同類,,是米粉做的。現(xiàn)代所謂的魚餌被稱為“餌”也是把粉狀和成團而得名,。據(jù)此推測,,蜜餌應該是用蜜糖把米粉和成團的一種食物吧。
現(xiàn)在,,在云南有一種食物叫“餌塊”,,便是用米粉制作的餅狀物,,應當便是古代餅,、粢、餌的遺留,。如此看來,,楚王的幾案上擺一盤餌塊倒是更接近那個時代。
編輯:陳佳
關鍵詞:小羋月 不可能吃上 酥皮點心 當時炊具 火力不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