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點出的文化課題:續(xù)文脈 提氣質
“要保護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延續(xù)城市歷史文脈,,保護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遺產,?!痹诮照匍_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這句看似簡單樸實的話,,卻觸動了眾多文化學者、文物保護工作者的心,。
對正致力于城市發(fā)展建設的中國而言,,如何在促進經濟發(fā)展的同時,延續(xù)城市文脈,,保護文化遺產,,是每個城市管理者不得不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城市看“氣質”,文脈給予城市“精氣神”
·“我保衛(wèi)什么,?保衛(wèi)家鄉(xiāng),,保衛(wèi)家門前的老松樹,叫它千年綠來,、萬年青,。”——謝辰生
·“城市文脈就是城市的一部文明史,,是形成和積淀城市性格的文化基因,。”——馮驥才
·“標志性建筑,,加上不同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就共同構成北京城的歷史文脈?!薄w中樞
“我保衛(wèi)什么,?保衛(wèi)家鄉(xiāng),保衛(wèi)家門前的老松樹,,叫它千年綠來,、萬年青?!保梗硽q的文保專家謝辰生,常?;貞浧鹱约涸诳姑涝瘧?zhàn)場上,,聽到祖國慰問團唱的這句歌詞,“那是我對家鄉(xiāng)最真切,、最具體的記憶,,每每想起,不能忘懷,?!?/p>
謝辰生說,一個城市有一個城市的獨特印記,。就好比,,提起蘇州,你會想到古典園林,;提起杭州,,便是西湖、六和塔,;提起???,想起騎樓老街……文化遺產猶如城市的一張名片,是創(chuàng)造與建設現(xiàn)代特色城市的基礎,。
“中央提出城市發(fā)展要延續(xù)城市歷史文脈,、保護文化遺產,給我們所有的文物工作者帶來信心和鼓勵,。在城市快速發(fā)展的今天,,是該放緩腳步、重溫民族文化,,守住我們城市的歷史文脈了,。”謝辰生說,。
城市文脈是什么,?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主席馮驥才眼里:“它就是城市的一部文明史,是形成和積淀城市性格的文化基因,?!?/p>
馮驥才說:“城市和人一樣,也有完整的生命歷史,。從其誕生至今,,與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相互融合。一代代人創(chuàng)造了它之后紛紛離去,,卻將此轉化為一條條老街道,、一座座名勝古跡,還有民間手藝,、歷史人物等等,,全都默默地記憶在它巨大的肌體里?!?/p>
中國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高級規(guī)劃師趙中樞教授以首都北京為例,,做了進一步解釋:“北京起源于公元前1045年燕都薊城,到公元1153年成為金中都,,此后屢屢成為國家的首都,。重要的構筑物如萬里長城、明十三陵,、北京古城等,,標志性建筑物有故宮、天安門,、天壇,、鳥巢等,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北京胡同、四合院,、首都職能等,,加上不同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就共同構成北京城的歷史文脈,?!?/p>
“受環(huán)境、學識等因素影響,,盡管每個人對城市文脈的印象有所不同,,但不可否認,城市歷史的厚重感是一座城市的資源和驕傲,?!壁w中樞說。
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還強調,,城市文脈是一座城市的氣質和精神,,文物、建筑是承載這種氣質和精神的物質載體,;如果城市文脈斷裂,,城市的風采、特色和精氣神也將因此黯淡,。
城市改造千瘡百孔,,何處安放我們的城市文脈?
·“四合院是北京名城的細胞,,沒有四合院就沒有北京城,!”——謝辰生
·“在推土機的轟鳴聲中,載有城市文脈的建筑被一個個推倒,,城市變得千城一面,,城市特色逐漸消亡?!薄T驥才
·“大批高建筑、怪建筑拔地而起,,與原有環(huán)境極不協(xié)調,,民族傳統(tǒng)與地方特色逐漸失落?!薄x辰生
北京古城,,圍繞中軸線,東西對稱,,完整的街巷體系,、空間格局和城市面貌,令眾多外國建筑師嘆為觀止,。
“人類在地球表面上最偉大的個體工程也許就是北京了,?!边@是美國城市規(guī)劃學家埃德蒙·N·培根在《城市設計》一書中發(fā)出的贊嘆,“它在設計上如此杰出,,為我們今天的城市提供了豐富的思想寶藏,。”
然而今天,,當你登上景山四目眺望,,林立的高樓建筑刺入眼簾,城市的輪廓卻被一處處“混凝土屏障”所阻斷,。
謝辰生是新中國文物法規(guī)制定的主要參與者和執(zhí)行人,。幾十年來,他一直執(zhí)著地為中國文物保護事業(yè)奔走疾呼:面對大街上的“拆”字橫行,,他痛斥,;面對文化遺產被過度開發(fā),他揪心,;面對有人要拆北京的四合院,,他直言“四合院是北京名城的細胞,沒有四合院就沒有北京城”,。
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在飛速發(fā)展的同時,一些地方大拆大建,,文化遺產慘遭破壞,,城市肌理千瘡百孔,歷史城市失去原貌……無不讓人感到痛心,。
馮驥才嘆息:“在推土機的轟鳴聲中,,載有城市文脈的建筑被一個個推倒,城市變得千城一面,,城市特色逐漸消亡,;霓虹燈鋪天蓋地,城市文化消失殆盡,?!?/p>
謝辰生憤慨:“大批高建筑、怪建筑拔地而起,,與原有環(huán)境極不協(xié)調,,民族傳統(tǒng)與地方特色逐漸失落?!?/p>
日前,,南京擬施工建設的地鐵5號線,因沿線涉及183處文物點、穿過6處地下文物重點埋藏區(qū),,被稱為“對南京千年文脈影響最大的地鐵線”,,引起各方關注。11月10日,,國家文物局明確表示:“暫不同意南京地鐵5號線選線規(guī)劃設計方案,。”
曾參與過南京明故宮和歷史街區(qū)保護論證的阮儀三認為,,文化在現(xiàn)代城市發(fā)展中日趨成為重要競爭力,。城市的發(fā)展,亟須我們采取積極有效措施,,保護城市文化遺產,,并納入城市規(guī)劃,對城市中尚存的文脈進行搶救性保護,。
不抹掉前代的書頁,,讓城市文脈永續(xù)傳承
·2013年12月,中央城鎮(zhèn)化工作會議提出,,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時指出,,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
·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指出,,延續(xù)城市歷史文脈,保護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遺產,。
如何才能延續(xù)城市的歷史文脈,?學者給出的答案很簡單:“尊重歷史,尊重先人的智慧,,尊重先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文明也需要積累,?!拔覀兊南热嗽谧鹬刈匀唬m應自然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許多偉大的智慧,當代人以為自己掌握了更多自然科學方法,,就忽視這些智慧,,認為古人的建筑落后了、不適應現(xiàn)代生活,,這種看法是十分片面而有害的,。”趙中樞指出,。
2008年汶川地震發(fā)生后,,趙中樞曾赴現(xiàn)場考察。據(jù)他回憶,,都江堰南街的歷史建筑雖然東倒西歪,,卻沒有倒塌,但不遠處上世紀70,、80年代的建筑倒塌了許多,。其中可能原因很多,但我們不能不佩服先人的智慧,。
近年來,,在城市發(fā)展中尊重傳統(tǒng)文化、保護文化遺產,,越來越得到黨中央的關心和重視,。
2013年12月,中央城鎮(zhèn)化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這激發(fā)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時指出,,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
2015年12月,,時隔37年再次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指出,要保護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延續(xù)城市歷史文脈,,保護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遺產。這讓文物界人士和更多致力于在城市發(fā)展中保護文化遺產的人們,,感到歡欣鼓舞,。
趙中樞說:“延續(xù)城市文脈,,保護文化遺產,是提高中國文化自信,,樹立城市精神的重要舉措,。我們可以預期,城市歷史文脈的延續(xù)將走上正軌,,并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作出貢獻,。”
“歷史是根,,文化是魂,。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順應改革發(fā)展的新要求,樹立延續(xù)歷史文脈的文化自覺,,留住文化基因,,保護文化遺產,打造城市精神,,讓我們的城市生活更加和諧,、美好、幸福,?!瘪T驥才說。(參與采寫:喻珮)(完)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中央城市工作會議 文化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