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悅·生活悅·生活
趙麗宏:曾被巴金的真誠感動
■就在四五天以后我就得到了回音,,那是一封掛號信,,信封上寄件人的簽名是巴金,。我迫不及待地拆開信封,,里面是一本巴金剛剛在廣東出版的新書,,是他的序跋集,。翻開一看,,巴金在扉頁上給我題了兩行字:“寫自己最熟悉的,,寫自己感受最深的,?!淃惡晖荆徒稹边@兩句話很樸素,,但這就是巴金一生的寫作經(jīng)驗,。
巴金
我小時候讀過很多書,有些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我童年剛開始看書時,,不注意也不留心作者,,只有喜歡的書才會回過頭來看這本書是誰寫的或者是誰翻譯的。大概在我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讀到愛爾蘭作家王爾德的童話《快樂王子》,,深深地被吸引,被感動,,人類的同情心,、愛心、高貴的感情,,用這么奇特的方式表達出來,,那么優(yōu)美的文字!我記住了這本書,,也記住了這個作家,。以后便想方設法找王爾德的書來讀?!犊鞓吠踝印芬苍S對我的一生都有影響,,那種高貴的愛,有永恒的生命力,,這個世界,、人類社會形態(tài)的變化再大,,這種同情和博愛,,不會隨之改變。當時要找王爾德的書,,很困難,,只找到了一部分,有小說,,也有戲劇,。但是讀這本書我還認識了另外一個作家,這本書的翻譯者———巴金,。巴金年輕的時候翻譯了很多外國文學作品,,文字非常優(yōu)美。我第一次認識巴金不是讀他的《家》,、《春》,、《秋》,而是讀他翻譯的《快樂王子》,。我小時候的讀書習慣就是看到好的文章,、好的書就記住作家的名字,然后去找他的書,這是我拓寬閱讀面非常重要的一個渠道,,而且這個渠道是不會錯的,。我找到了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愛情三部曲》,、《憩園》,、《寒夜》,還有他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寫的散文,,新中國成立以后寫的散文,,我小時候都讀過。說心里話,,我讀巴金的書覺得很有點壓抑,,他都是寫在黑暗的時代,知識分子追求理想,、追求幸福,、追求真理,最后都是頭破血流的失敗結局,,這對一個在新中國出生的孩子來說太沉重,、太壓抑了。但我讀巴金的書,,覺得他是一個好人,,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從他的故事,、他的敘述中,,我感覺到他對世界充滿了善意,盡管他很苦惱,。
趙麗宏
我第一次看到巴金是在1967年夏天,,上海開一場批判大會,批判文藝界“黑線人物”,,以巴金為首,。我當時是一個學生,看到了這場批判會的電視實況轉播,。巴金,,頭發(fā)是灰白的,他在批判會上沒說一句話,,只是站在那里,,看著眼前的景象,臉上是無奈的,、愁苦的表情,。在“文革”中,,我們不知道巴金是否還活著,不知道他在做什么,,而他的書則是不讓看的禁書,。“文革”結束后,,巴金才重返文壇,。1977年5月,上海開第一次文藝座談會,,我是被邀請的最年輕的一名業(yè)余作者,。去開會的時候,在門口遇到一位老先生,,是《文匯報》的編輯,,他告訴我巴金也來了。10年后的巴金,,已是滿頭白發(fā),。那天,上海的《文匯報》上發(fā)表了巴金的文章,,寫了他在“文革”10年中的遭遇,。
巴金一直強調(diào)要說真話。他說,,“說真話”其實是做人的底線,,尤其是寫書的人……他這是在剖析自己的靈魂,嚴厲,、真實,。
后來我忍不住給巴金寫了一封信。那時候我剛剛出了自己的第一本散文集《生命草》,,我寄了一本《生命草》給巴金,,并且希望巴金能送一本他最近出版的書給我,,希望他能在扉頁上給我寫一句話,。信寄出去以后,我覺得巴金不會理我,,那時候我還很年輕,,也沒多少名氣,巴金這么忙,,他會理會一個陌生的年輕作家的來信嗎,?沒想到,就在四五天以后我就得到了回音,,那是一封掛號信,,信封上寄件人的簽名是巴金,。我迫不及待地拆開信封,里面是巴金剛剛在廣東出版的一本新書,,是他的序跋集,。翻開一看,巴金在扉頁上給我題了兩行字:“寫自己最熟悉的,,寫自己感受最深的,。——贈麗宏同志,,巴金”這兩句話很樸素,,但這就是巴金一生的寫作經(jīng)驗。他也有過教訓,,寫過自己不熟悉的,、沒有感受而硬寫的文章,這些都是教訓,。當時我激動的心情可以想象,。我也沒有想到后來我和巴金成為忘年之交,有很多機會和他交往接觸,,當面聆聽他的教誨……
我寫過一些回憶“文革”的文章,。其中兩本和“文革”有關的散文集,一本是《島人筆記》,,冰心為我題的書名,,寫我在“文革”的經(jīng)歷和見聞。另外一本是《在歲月的荒灘上》,,寫我“文革”期間下鄉(xiāng)插隊的真實經(jīng)歷,。但我覺得只是用這種紀實文體寫是不夠的,“文革”這段歷史是中國文學家的富礦,,它可以寫出非常深刻的作品——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么荒唐的事情,,人性被如此扭曲,文化被如此踐踏,。我一直想寫一本小說來反思這段“文革”的歷史,,在心里醞釀了很多年。最近我把這件事情做成了,,就是剛剛出版的兒童長篇小說《漁童》,,小說先在《收獲》上發(fā)表,再由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出書,。這是以一個男孩子的視角來看這段歷史,。我寫了“文革”對人性的扭曲,“文革”對文化的摧殘,,但我不是為了展現(xiàn)黑暗和丑陋,,而是要傳達這樣一個信念:不管發(fā)生什么事情,,人間的美好感情是不可能被消滅的,文化和文明的意志是不可能被消滅的,,這種傳承也是不會中斷的,。寫這部小說,是因為我受到巴金真誠的感染,,是我對巴金的紀念,,是向這位偉大的說真話的作家致敬。
(作者系全國政協(xié)委員,、上海作協(xié)副主席)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巴金 趙麗宏 真誠 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