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清宮手串賞析:腕上華麗
在清代宮廷,,手串成了帝后們頗為喜歡的佩飾,,從許多清宮繪畫中可見一斑。清宮收藏的手串種類十分豐富,,尤其是各類十八子手串,,制作精巧,,流行不衰。
手串即佛珠,,本稱念珠,,是指以一線來貫穿一定數(shù)目的珠粒,于念佛或持咒時用以計數(shù)的法具,。其本是梵語“缽塞莫”的意譯,,即為記數(shù)誦經(jīng)或念誦佛名的遍數(shù)而用,尚有“攝心”之效,,修善業(yè)者祛除雜念,,用心專一。此外,,關(guān)于佛珠的起源,,通常來講是由于古印度人有纓珞鬘條纏身的風尚,沿襲至后世,,遂逐漸演變而成,。
在唐代,佛教興盛,,有關(guān)于佛珠的記載廣泛流傳,,例如天竺僧人阿地瞿多譯的《陀羅尼集經(jīng)》,、寶思惟譯的《校量數(shù)珠功德經(jīng)》、不空三藏譯的《金剛頂瑜伽念珠經(jīng)》,、義凈三藏譯的《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shù)珠功德經(jīng)》等諸多經(jīng)典,。至此,佛珠開始在朝野上下,、僧俗之間普遍流傳開來,,如《舊唐書·李輔國傳》載:“輔國不食葷血,常為僧行,,視事之隙,手持念珠,,人皆信以為善,。” 可以肯定地說,,唐代以后,,國人使用佛珠已經(jīng)是相當普遍了。
根據(jù)史料記載,,早在努爾哈赤,、皇太極時期,就已經(jīng)開始奉行支持藏傳佛教的政策,,并經(jīng)常把佛珠賞賜給屬下,,各級官吏將領(lǐng)也把佛珠當作禮品進貢。后來作為清廷冠服佩飾標準的朝珠,,其樣式就源于藏傳佛珠,。清皇室的佛教情緣不僅影響著朝廷禮儀服飾,也同樣融入到后宮女眷的日常服飾中,,宮廷手串因此應(yīng)運而生,。可以說,,朝珠興起于朝堂之上,,手串濫觴于后宮之中。
在清代宮廷,,手串成了帝后們頗為喜歡的佩飾,,從許多清宮繪畫中可見一斑。清宮收藏的手串種類十分豐富,,尤其是各類十八子手串,,制作精巧,流行不衰,。十八子手串是由佛教念珠演化而成的一種飾物,,可以佩帶于衣服上、挽在手腕上或閑暇時把玩,由18顆珠子組成,,故而得名,,但也有不及或不止此數(shù)者。其材質(zhì)一般為翡翠,、珍珠,、碧璽、蜜蠟,、珊瑚,、伽楠木等。
一般而言,,清代女子佩帶手串,,穿對襟衣時,掛在第二顆紐扣上,;穿大褂衣時,,則掛在腋上方的襟鈕上,也可挽在手腕或握于手中,。玉石質(zhì)地的手串多由翡翠,、紅寶石、水晶等制成圓珠,,選一精致的墜角系在上端,,戴在衣襟扣上。手串與墜角呈下垂狀,。當然也有沉香,、紫檀等珍貴木料質(zhì)地,總體而言,,根據(jù)服裝顏色選擇合適,、鮮明的手串佩戴,既增加美感,,又體現(xiàn)富貴,。
慈禧太后畫像
美國畫家卡爾曾為慈禧繪過多幅油畫像,此為其中一幅,。畫中的慈禧太后皮膚細潤,,衣冠和佩飾則反映了晚清時后妃的服飾制度??梢钥吹?,一串珍珠手串并非把玩在手中,而是被掛在慈禧太后的腋上方的襟鈕上,,反映出當時手串的另外一種佩戴方式,。
同治帝寫字像
圖中年輕的同治帝身著便服,,手持毛筆,伏案寫字,。畫中的鹿角椅,、黑漆描金桌、文房用具,、紅木腳踏等,,反映了晚清宮廷的陳設(shè)。值得注意的是,,同治帝右肩下掛著珍珠手串,,手串上還配有翠玉、碧璽,。
水晶手串
清宮舊藏,。水晶珠18顆,粉色碧璽結(jié)珠與佛頭,。背云為橢圓形扁平翠片。墜角為鍍金鐘形件嵌紅寶石,。水晶珠串呈現(xiàn)出通透明凈的氣質(zhì),,而碧璽結(jié)珠與佛頭、翠綠的背云片與紅寶石的墜角顯示出華美的氣派,。
迦南香十八子手串
清宮舊藏,。手串是由十八顆球狀的伽南香木及碧璽結(jié)珠、佛頭,,翠雕背云,、墜角串成,并裝飾有米珠,。伽南香亦稱沉香,,是一種既可散發(fā)香氣又可藥用的香木,多用來做成各種佩飾,,可散發(fā)出淡淡的幽香,。
紅瑪瑙十八子手串
長31cm,手串直徑12cm,,清宮舊藏,。手串共紅瑪瑙十八顆,青金石結(jié)珠三顆,。青金石佛頭及佛頭塔裝飾以珊瑚珠與米珠,。背云為點翠橢圓牌,中央鑲嵌橢圓形紅瑪瑙一塊,,其下裝飾珊瑚珠與米珠,。墜角為鍍金鐘形嵌件,,嵌鑲紅瑪瑙兩顆,其上裝飾小珍珠一粒,,也體現(xiàn)了匠師們高超的工藝水平,。
翠十八子手串
周長30cm,珠徑1.2cm,,清宮舊藏,。手串由18顆翠珠組成,其間有粉色碧璽結(jié)珠兩顆,,下結(jié)珠與碧璽佛頭相連,。佛頭下有金質(zhì)鈴杵,鈴杵上下穿珍珠,,再下有金點翠六瓣式結(jié)牌,,上嵌紅寶石兩顆,鉆石四顆,,正中嵌東珠一顆,。結(jié)牌下連碧璽墜角兩個,墜角上方穿珍珠和珊瑚米珠,。清代,,翠、珊瑚,、粉色碧璽都屬于貴重材料,,此作品將其集于一體,尤為難得,。
碧璽手串
碧璽之名源于波斯語“披及札基”(原為取披及札克地名的紅寶石名)的諧音,。《博物要覽》稱“披耶西”,;《滇海虞衡志》稱:“碧霞璽”,。一曰“碧霞玭”,一曰“碧洗”,?!队窦o》稱“碧霞希”,。故宮博物院珍寶館里珍藏有大量的各種顏色的碧璽制品,,皆系清宮舊藏,有朝珠,、帽正,、鼻煙壺、別子,、山子等,。同治,、光緒時期是碧璽的全盛時代。
手串由18顆粉色碧璽組成,,翡翠滿綠,,品相極佳,碧璽色作桃紅,,兩相映襯,,玲瓏可人。為清宮舊藏,。
珊瑚翡翠雙喜手串
緬甸玉傳入中國后,,被冠以“翡翠”之名,逐漸流行開來,,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寫道:“記余幼時,,人參、珊瑚,、青金石,,價皆不貴,今則日昂……云南翡翠玉,,當時不以玉視之,,不過如藍田乾黃,強名以玉耳,,今則為珍玩,,價遠出真玉上矣”,。而珊瑚自古即被視為富貴祥瑞之物,。此手串光澤勻潤,顏色純正,,品相極佳,。
編輯:陳佳
關(guān)鍵詞:清宮 手串賞析 腕上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