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紀念胡耀邦誕辰100年:他向年輕人敞開大門
你們肯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敢到最困難的地方去
影片里,,蘇聯(lián)歌曲《共青團之歌》的配樂聲響起,,最激蕩的畫面之一是年輕的墾荒隊員告別家人,、戀人,,坐上北上的火車,,前往一片泥濘的北大荒,,豪情萬丈地要為國家開墾良田,。
那代人青春的時代特點——建設祖國、奮斗甚至自我犧牲,,是貫穿《青春激蕩的年代》這部電影的主題,。
上世紀50年代初,國民經(jīng)濟開始第一個五年計劃,,經(jīng)濟建設的大潮洶涌有聲,。胡耀邦提出,“青年團的一切任務,,都應當圍繞國家建設的任務展開”,。
1955年,中共中央批準中央農(nóng)村工作部《關于墾荒,、移民,、擴大耕地增產(chǎn)糧食的初步意見》。胡耀邦認為,,墾荒事業(yè)正是青年的用武之地,。他提出動員一部分城市未就學的初中、高小畢業(yè)生及其他失業(yè)青年參加墾荒事業(yè),。
在胡耀邦的領導下,,團組織在青年中間有著極強的號召力?!蛾P于響應黨的號召,,組織青年參加墾荒的幾項意見》傳達下去不久,眾多青年報名要求墾荒,。
1955年秋天,,胡耀邦在家里接見了北京青年墾荒隊的5名發(fā)起人,,肯定了他們的愛國熱情,還詢問他們是否完全出于自愿,,還有什么困難和要求,。
61名墾荒隊員出發(fā)時,胡耀邦為他們送行,、授旗,,還在《向困難進軍》的講話中說:“你們的行為是英勇的行為,是愛國的行為,。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你們肯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敢到最困難的地方去,?!?/p>
墾荒隊員開往北大荒后的第二年夏天,胡耀邦風塵仆仆地趕到黑龍江蘿北縣,,去探望墾荒隊員。他和隊員們一起在田間勞作,,在茅草房里和大伙兒一起喝稀粥,,吃黑泥豆。黑泥豆小得筷子夾不住,,胡耀邦干脆用手抓著吃,。
他鼓勵那些年輕人說:“你們要靠自己的勞動,創(chuàng)造出比茅草房高級得多得多的房子,,在不久的將來你們也要住高樓大廈,,走寬闊的馬路,也有電燈,、電話,、汽車。一句話,,把這里建設得富足,。”
墾荒隊員楊華后來感慨,,他在北大荒扎根40年,,前后多次與胡耀邦有過接觸和書信,這使他在北大荒極其艱苦條件下創(chuàng)業(yè)的決心從未動搖,。
從1955年到1956年9月,,一年里,全國有近20萬名青年參加了墾荒事業(yè),?!皦ɑ摹睅缀醭蔀槟莻€年代部分青年的共同記憶,。
除此之外,他們的青春記憶里,,還有“青年突擊隊”“節(jié)約崗”以及“青年班組”,。他們在工業(yè)戰(zhàn)線上鉆研技術,節(jié)約鋼鐵和煤炭,;在地里和農(nóng)民一起干活兒,;還植樹造林,綠化長江,、黃河,。后來,有一批杰出人才是青年突擊隊中涌現(xiàn)出來的生產(chǎn)能手,,還有的成為國家領導人,。
《青春激蕩的年代》劇組為了再現(xiàn)當年北大荒、江西鄱陽湖畔墾荒的場景,,專程去那些地方取景,。他們原本打算在那里找一塊荒地來搭景。張葆青說,,到了當?shù)?,他們完全找不到可以還原那種荒涼之感的沼澤地,目力所及的是整片的農(nóng)田和大型農(nóng)業(yè)機械,。
胡耀邦去世后長眠于江西共青城,,而那片土地也是墾荒隊員開發(fā)出來的。數(shù)年前,,共青城已是一個現(xiàn)代化城市,,就像胡耀邦對墾荒隊員期許的那樣,“住高樓大廈,,走寬闊的馬路”,。
時時處處做青年的知心朋友,從各方面幫助他們成長,,成為他們的知音
任何一代人的青春都有困惑和迷茫,,也都需要有人為他們撥開成長中的迷霧。電影中的一個場景是,,幾個青年學生在爭辯“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兩種價值觀,。
胡耀邦深知團組織可以為青年扮演引導者的角色。他經(jīng)常跟身邊的團干部說,,要時時處處做青年的知心朋友,,從各方面幫助他們成長,成為他們的知音,。
在如何幫助和教育青年的問題上,,他根據(jù)自己幾十年的經(jīng)驗總結道,,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引導”,。他還說,,“引導”比“教育”更準確,意義更寬,。
擅長宣傳工作的的胡耀邦,,熟悉報刊對青年的作用。在胡耀邦的心目中,,宣傳工作既是對青年的引導,,也是反映青年自身對社會問題看法的渠道。
他剛到任團中央就明確談到:團中央要辦一份青年的報紙,,是為了通過它指導青年運動,,以共產(chǎn)主義精神教育青年,它區(qū)別于黨報和其他報紙,,是具有青年特點的,。
胡耀邦在中國青年報上花費了很多心血。他每年要去報社多次,,找負責人談話,,或者向編輯部、記者作報告,。報社編印的《胡耀邦同志談辦中國青年報》就有4萬余字。
從1953年秋天開始,,胡耀邦確立一個制度:每個星期天晚上,,團中央宣傳部、中國青年報社,、中國青年雜志社等報刊的負責人到他家開“碰頭會”,,研究宣傳工作。經(jīng)常先是胡耀邦先傳達中央一些重要決策精神和中央領導人的講話,,然后他就敞開思路,,談他對這些精神的領會和由此派生出來的對青年工作的看法。接著大家開始無拘無束地議論起來,,談各種觀點,,對胡耀邦哪些想法表示贊成和不贊成,有時還會爭論起來,。
那些場景在胡耀邦女兒李恒的童年記憶中也留下痕跡,。有一次,她在屋外的海棠樹下玩,,聽見父親在屋里大嚷:“在這個問題上,,我要和你們斗爭到底,!”
時隔多年,面對創(chuàng)作胡耀邦傳記《從紅小鬼到總書記》的作者陳利明,,時任中國青年報社社長兼總編輯的張黎群回憶起那段難忘歲月,,“想起那種平等討論切磋問題的情景,那種親密的相互信賴的關系”,。
他從胡耀邦身上找到了和青年交心的秘訣:要真正了解青年,,只有真誠和他們平等相處,不輕視他們,,不高高在上以教育者自居,,而是以心換心,取得青年的信任,,這樣他們才可能跟你說真心話,,彼此不戒備、不設防,。
胡耀邦曾經(jīng)讓張黎群邀請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的部分學生跟他座談,,談的都是青年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碰到的問題。
一個真實發(fā)生過的場景在電影里被演繹:
一次座談中,,一名大學生突然問胡耀邦到底該怎樣談戀愛,。胡耀邦毫不猶豫地回答:“真心實意地追,追,,追到底,。”
高勇回憶說,,胡耀邦曾經(jīng)反復強調(diào),,“青年特殊利益是不能忽視的”。為此,,胡耀邦還建議中國青年報設立“青年呼聲”欄目,,“多反映青年的要求,重現(xiàn)青年的呼聲”,。
在他的眼中,,報刊應該辦得有趣味,能讓讀者長知識,。在回憶錄里,,高勇記下胡耀邦的一些主意:“比如,中秋節(jié)前介紹中秋,,孔子誕辰介紹孔子,,也可介紹婚姻戀愛的歷史,籃排球的歷史,,中國衣著是從哪里來的,,穿裙子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最初是什么式樣,等等,?!边€有“為什么青年見了人臉紅,如何使自己長高一點,,如何使自己不胖”“這些都是青年關心的問題,,寫出來一定受歡迎”。
在那個年代,,和一些人“保守”的思想不同,,胡耀邦對青年總是抱著一種開明的態(tài)度。當時,,有人簡單化地反對所謂的小資產(chǎn)階級情調(diào),,胡耀邦公開說,“青年要敢于穿花衣服,,愛美是人的天性嘛,。”
家人曾經(jīng)感受過胡耀邦的這種開明,。女兒李恒談戀愛時,,男友送給她兩件塞浦路斯的緊身彈力上衣,一件紅色,,一件翠綠色,,穿在身上色彩鮮艷,還能顯現(xiàn)出少女的身材,。母親李昭看見了,,皺著眉頭說:“看你穿的,像什么樣子,!”胡耀邦回頭看了一眼,笑了笑,,什么也沒說,。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胡耀邦誕辰100年 胡耀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