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天壇最高級別文物展將亮相 流失百年銅編鐘現(xiàn)身
明天上午,,天壇北神廚,、北宰牲亭建筑群30年來首次對游客開放,。其中1400平米空間將作為展室舉辦天壇最高規(guī)格的文物展,,天壇鎮(zhèn)館之寶“明代鎏金銅編鐘”,,以及《清太常寺則例》,、楠木檁等298件珍貴文物將首次亮相,。
明鎏金銅編鐘首次亮相
規(guī)格
天壇最高級別文物展
一級標準保安全
北神廚,、北宰牲亭修繕完成后,,將為游人增加2000平米的新游覽空間,,其中1400平米展覽空間將作為展示舉辦天壇文物展,作為今年北京市屬公園10大歷史文化主題展的壓軸之作,。
工作人員將清雙天官帽耳帶蓋蹄足銅爐放置在展臺上
據(jù)天壇公園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天壇文物展有“五個最”:天壇是所有展陳中展出面積最大、展品數(shù)量最多,、展示條件最優(yōu),、文物水平最高、功能體系最完備的展覽,。
記者了解到,,由于國家一級文物“明代鎏金銅編鐘”將在此次天壇文物展亮相,展覽按照國家展出一級文物標準進行高水平設計,,由專業(yè)展柜廠家進行量身定制,,展柜采用微型恒溫恒濕設備及電子升降系統(tǒng)確保文物安全,照明系統(tǒng)會根據(jù)文物對光照敏感程度的大小,,對文物的照度進行調節(jié),,繪畫、服飾等展品與瓷器,、金屬器物都會加以區(qū)別對待,。
焦點 流失百年“明代鎏金銅編鐘”終現(xiàn)身
在本次的所有展品中,,明代鎏金銅編鐘最為珍貴,它的身世也十分坎坷,。根據(jù)記載,,編鐘應為16枚,然而天壇目前僅存此一枚,。編鐘為明代造,,銅質鎏金,是演奏中和韶月的主樂器,,通高26厘米,,總重17.5千克,。從明永樂皇帝朱棣開始,,歷代封建皇帝都是在這些編鐘的敲擊聲中祭天。
100多年前,,編鐘被八國聯(lián)軍掠走,。其中一枚編鐘作為戰(zhàn)利品陳放在印度一騎兵團軍官俱樂部里,印度陸軍參謀長喬希上將一入伍即在該團當兵,。當喬希知道這枚編鐘的身世后,,認為印度不該保留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心里一直想著有朝一日能將文物歸還它原來的主人,。
1994年,,在編鐘被掠走近百年之際,喬希上將來華訪問,,向我國交還了一枚由英軍于1901年掠走的“明代鎏金銅編鐘”,。國家文物局為此專門組織有關專家對編鐘做了鑒定,確認這枚編鐘為明代所制,,并標定為國家館藏一級文物,,交由天壇保管。
在本次天壇文物展中,,這枚彌足珍貴的明代鎏金銅編鐘現(xiàn)了“真身”,,這也是該枚編鐘首次在園內展出,并成為天壇文物中的“鎮(zhèn)館之寶”,。
編輯:陳佳
關鍵詞:天壇 最高級別 文物展 流失百年 銅編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