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調研 調研
全國政協“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應用與發(fā)展”調研報道
福建“天地圖”應用成效初顯
想知道國土巡查員一天都去了哪些地方?都發(fā)現了哪些違法用地案件,?在廈門,只需在國土房產移動執(zhí)法監(jiān)察系統上輕點鼠標,這些情況便清晰地顯現出來,。而這個方便,、快捷的系統只是福建眾多基于“天地圖”應用的一種,。由我國自主研發(fā)的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目前已為福建省國土,、公安,、交通、水利,、地震,、氣象等90余家省,、市政府部門和120余個應用系統提供了數據和服務,。
9月19日,在廈門市行政服務中心,,廈門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的萬勇向全國政協人資環(huán)委“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應用與發(fā)展”專題調研組的成員展示了這一先進系統,。
“這是廈門各個區(qū)域的地圖,點擊翔安區(qū)的后田農場,,可以顯示出國土巡查員自9月1日至今已對此地巡查了5次,。我們還可以回放他的巡查軌跡,查看他所拍下的違章圖片,。”萬勇說,,“權威、統一的地圖數據對我們的工作開展帶來了極大便利,。”
在福建省公安系統,,自2014年10月“天地圖”大規(guī)模應用以來,目前已在直觀可視化視頻關聯,、警力資源定位,、旅店業(yè)關聯、人員軌跡分析等12個基礎業(yè)務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2014年以前,,我們所用的地理信息系統大多需購買國外或其他公司的數據,,然后再經過合成使用,費時,、費力且不夠專業(yè),。‘天地圖’的引入,解決了長期困擾我省公安地理信息應用的瓶頸問題,。”福建省公安廳科技通信處的易雅將告訴記者,。
“‘天地圖’的開發(fā)正是為解決我國基礎地理信息資源開發(fā)利用不足、數據開放共享不夠以及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手段落后等問題,,同時要遏制谷歌等國外地圖對我國地理信息安全的影響,、維護國家安全,更好滿足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需要,。”全國政協人資環(huán)委副主任,、國土資源部原副部長徐德明說。
據介紹,,2011年,,在經過兩年多的建設之后,“天地圖”正式版上線,。截至目前,,“天地圖”主節(jié)點已有來自全球216個國家和地區(qū)15.5億多人次訪問,在政府管理決策,、重大工程建設,、企業(yè)增值服務、百姓日常生活方面形成了1000多個應用系統,,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
但與此同時,“天地圖”在發(fā)展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資金投入不足,、數據共享機制尚未形成、數據源快速獲取受到制約等等,。為了深入了解我國“天地圖”在發(fā)展及推廣應用中的實際問題,,使其為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發(fā)揮更重要的基礎支撐作用,由徐德明帶隊的“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應用與發(fā)展”專題調研組赴福建,、湖北兩省展開為期8天的調研考察,。
編輯:薛鑫
關鍵詞:全國政協 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應用與發(fā)展 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