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史上書畫家使用的毛筆:黃庭堅擅用雞毛筆
相傳,,我國的毛筆始于二千多年前秦國大將蒙恬,至今廣泛流傳“蒙恬造筆”的說法,。
這種中國人傳統(tǒng)的書寫工具,,被歷代文人稱為毛錐子、管城子,、“中書君”,;唐代韓愈還撰寫《毛穎傳》,以筆擬人,,為筆作傳,,“毛穎”也就成為毛筆的別名。
毛筆品種繁多,。素有“毛穎之枝(技)甲天下”盛譽(yù)的湖筆,,就有200多種。按筆頭的材質(zhì)分,,主要有兔毫,、羊毫、狼毫和兼毫,。
王羲之使用鼠須筆書就的《蘭亭序》
1954年,,在湖南長沙左家公山的戰(zhàn)國墓,出土了一套寫字工具,其中有一支用上好的兔箭毛制成的毛筆,。曹魏時,,曹植就有“墨出青松煙,筆出狡兔翰”的詩句,。翰,,就是長而硬的羽毛。
紫色兔毛制成的,,稱為“紫毫筆”,。唐代白居易為此寫下《紫毫筆》詩:“江南石上有老兔,喫竹飲泉生紫毫,,宣城之人采為筆,,千萬毛中揀一毫。”
唐之前的書畫家一般喜用硬毫筆,,除常用的兔毫,、狼毫,還有鼠須筆,、雞毛筆等,。
鼠須筆是老鼠胡須做成的筆。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與謝安,、孫統(tǒng)等41位朋友,宴聚山陰蘭亭,,席間各賦詩一首,,合為一集,請王羲之為詩集作序,。
當(dāng)時,,羲之酒酣耳熱,手執(zhí)鼠須筆,,如有神助,,疾書而成。結(jié)果,,這帖《蘭亭序》遒媚勁健,,絕代無雙,成為傳世佳作,。
說起雞毛筆,,王羲之《筆經(jīng)》載:“嶺外少兔,以雞毛作筆,,亦妙,。”
宋代黃庭堅就是一位擅長用雞毛筆的高手,。公元1101年至1105年間,黃庭堅第二次遭貶,,在荊州,,特別是宜州生活拮據(jù),他只好花三錢買一支雞毛筆,,卻寫下不少佳作。
這個時期恰恰是黃庭堅的書法臻于精熟,,達(dá)到個人的藝術(shù)極頂,。
此外,宋代錢勰奉命出使高麗,,帶回猩猩毛筆,。這種筆的筆頭材質(zhì)罕奇,錢勰頗為欣賞,,賦詩以紀(jì),;黃庭堅也有《和答錢穆父詠猩猩毛筆》之作。
但同代的《雞林志》也認(rèn)為“高麗筆蘆管黃毫,,健而易乏,。舊云猩猩毛,或言是物四足長尾,,善緣木,,蓋狖毛,或鼠須之類耳”,。
元,、明、清三代,,羊毫筆大行于世,。由于羊毫柔軟,特別長鋒羊毫,,頗難駕馭,,使用起來頗見功力。
清初,,王澍用羊毫筆寫篆書,,往往扎起筆頭,可是所寫的字纖弱無力,。甚至,,個別書法家干脆棄毛筆而改用薄綢小卷來寫篆書,結(jié)果大失藝術(shù)韻味,,筆畫形同火柴枝一樣,。
而鄧石如以長鋒柔毫作篆,,寫出玉筋筆畫,圓潤蒼厚,,功夫過人,,形成與眾不同的特點。
屈大均《廣東新語》載,,廣東新會陳獻(xiàn)章,,世稱“白沙先生”,喜用茅筆,。“所居圭峰,,其茅多生石上,色白而勁,。以茅心束縛為筆,。作字多樸野之致。白沙嘗稱為茅君,,有詩云‘茅君稍用事,,入手稱神工’。”其字亦稱為“茅龍體”,。
還有用熊毛,、胎毛做筆的。用胎毛做筆,,紀(jì)念意義大于實用意義,。
從書法藝術(shù)來看,選取不同材質(zhì)的筆頭,,使用時彰顯特色與個性,,無異給作品增添魅力。當(dāng)然,,亦不排除獵奇涉新的因素,。
編輯:陳佳
關(guān)鍵詞:書畫家 毛筆 黃庭堅 雞毛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