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原標題:起底邪教“血水圣靈”:總部設(shè)臺灣 境內(nèi)教徒30萬
教徒面前呼風喚雨,臺前幕后萬人敬仰。邪教首領(lǐng)左坤自封為“神”,,一臉“笑面佛”。這個自稱手握境內(nèi)30萬教徒的86歲老人,,有私人飛機、加長悍馬轎車接送,,被稱之為“財”,、“色”俱好的邪教人物。
67歲老人高喊他“老爸”,,兩三歲幼兒對“神爺爺”的邪教咒語對答如流,。成百上千青少年“神兒女”加入,百萬計教徒“奉獻”款從世界各地流向總部臺灣,。左坤一邊對全球教眾宣揚世界末日來臨,,立誓“進神國”,,教眾吶喊震天,一邊謹慎囑咐教會骨干一旦被抓要謊稱他將命不久矣,。若不是包含“三省都督”在內(nèi)的多名中高層頭目被抓歸案,,10多年來的涉密資料被警方掌握,左坤的邪教帝國可能仍在飛速壯大,。
“神人”左坤
積極向境內(nèi)滲透,、發(fā)展組織,,教徒從老人到兩三歲幼兒
左坤年已耄耋,、步履蹣跚,身前身后貼身護衛(wèi),,他想在有生之年把“血水圣靈”締造成“屬靈的奧林匹克”,。
全世界的邪教組織數(shù)以萬計,去年5月底山東招遠“全能神”邪教徒殘殺無辜群眾事發(fā)之后,,“血水圣靈”數(shù)度被點名為邪教,。新華網(wǎng)報道,中央辦公廳,、國務(wù)院辦公廳文件明確7個邪教組織,,“血水圣靈”名列其中。中國反邪教協(xié)會也在譴責聲明中明確指出當前國內(nèi)11種活躍的邪教,,“血水圣靈”是其中之一,。
據(jù)人民網(wǎng)報道,“血水圣靈”設(shè)立之初,,臺灣當局認定其具有邪教傾向而予以擠壓,。為逃避打擊,左坤由臺灣移民至美國,。近年,,該教積極向境內(nèi)滲透、發(fā)展組織,,并瘋狂向信徒斂財,,左坤則是“財”“色”俱好的人物。
“血水圣靈”總部在臺灣地區(qū),,以特區(qū),、區(qū)、小區(qū),、教會四級體系劃分,,目前有10個特區(qū)。2014年之初,,江西“特區(qū)”已有613個教會,,左坤要求全國教會骨干學習“江西經(jīng)驗”,提出發(fā)展1萬個教會的目標。去年年底,,他公開宣稱教會已達7000個,,境內(nèi)教徒逾30萬。
“得中原者得天下”,,左坤曾親自給山東“特區(qū)”發(fā)信鼓勵,。警方披露數(shù)據(jù)顯示,僅山東“特區(qū)”中德聊,、德濟,、長豐三個小片區(qū),2014年7月至12月間就發(fā)展教會65個,,教徒達2000余人,。而傳教能力強的王某,短短7個月內(nèi)就在河南七個地市完成基本組織架構(gòu),。
在山東“特區(qū)”向左坤生日獻禮的視頻中,,無數(shù)六七十歲的老人一臉喜慶,歪著腦袋翹著屁股喊左坤“老爸”,。也有兩三歲的幼兒一臉童真,,對“左爺爺”的咒語對答如流———
幼教甜甜地問:“如果你看到有龍有蛇有骷髏頭該怎么辦?”
幼兒順溜地答:“用靈禱告,,嘀嘀嘀嘀,,教會奉左坤爺爺所侍奉神的名,靠賴主耶穌大能大力,,狠狠地捆綁詛咒掌死權(quán)的魔鬼撒旦,,將它們趕盡殺絕。”
左坤被教徒叫做“老爸”,,被視作神,。“血水圣靈”的前身———臺灣石牌教會的手冊記載,左坤之姓名幾千年前就寫在經(jīng)上,,左乃東方,,坤為婦人。左坤生于東方海島,,1966年8月8日被提至三重天,,歷練40年、付出生命代價,,才練就傳福音建立基督的肉身,,身披日頭,腳踩月亮,,頭戴十二星冠冕,。而左坤在《家譜》中自述1930年生于江西,,出生不久父親、祖父相繼去世,,母親帶其改嫁,,15歲時恰逢軍隊有個叫左坤的士兵逃跑,他才頂替參軍,。
左坤說在一次戰(zhàn)亂中找到一筆錢,,趁亂離開部隊去其他地方游覽,花完錢回到部隊才發(fā)生死傷慘重,,逃過一劫,。又有一次他遭埋伏,裝作傷兵被放走,,“多年戰(zhàn)火中幸存,,沒想到神使我在軍中經(jīng)歷了多次喪命的危機。”
這樣的“逢兇化吉”并非孤例,。左坤還說2005年在紐約遇到“17級颶風”,休斯頓最好的建筑只能防9級風,,人們都在逃亡,,教會的人電話催他快走,他說沒關(guān)系,,“風已經(jīng)吹到門口了,,卻一直打轉(zhuǎn)不能前進。”
2008年左坤曾對全球教徒講自己三次“死的經(jīng)歷”,。他說,,自己第三次死的時候,被送到全世界最先進的M R I檢查儀上,,機器一開,,房間所有的剪刀、菜刀,、鐵的東西都吸上去了———因為他心臟沒有瓣膜,,血管里裝了支架、身上有金屬,。
馬航墜機,、昆明暴恐、高雄爆炸,、加拿大國會槍擊,、烏克蘭東部戰(zhàn)爭……左坤還對“血水圣靈”教眾舉例說,這些都是大災(zāi)難來臨前的先兆,,世界末日快到了,,只有“血水圣靈”教徒才能平安度過,,才能隨他“進神國”———“我的生命是從神來的,是不會死的,。”
編輯:王瀝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