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藏聞逸事藏聞逸事
故宮“石渠寶笈特展”搶先看 283件精品9月8日正式開放
珍品介紹
隋 朝展子虔《游春圖》
絹本 設色 縱43厘米,,橫80.5厘米 《石渠寶笈續(xù)編》著錄,,貯寧壽宮,八璽全,。
《游春圖》卷歷來被認為是隋朝畫家展子虔的作品,,代表了中國早期山水畫的面貌,。描繪了人們在風和日麗,春光明媚的季節(jié),,到山間水旁“踏青”游玩的情景,。全畫以自然景色為主,人物點綴其間,。在此圖中,,山石樹木等都是運用線條勾畫,皴法的痕跡尚未體現(xiàn),,帶有高古韻味,。這件作品是現(xiàn)存最古老的山水畫之一,畫中山石以細線勾勒,,用石青色,、石綠色沿山體填色,并以泥金暈染,是中國山水畫中“金碧山水”畫法的先聲。畫面中表現(xiàn)出比較成熟的空間意識,,體現(xiàn)了著中國古典山水畫的發(fā)展趨勢,。展子虔是當時杰出的畫家,供職宮廷,,歷經(jīng)北齊,、北周至隋代,,擅長畫車馬,、人物、樓閣和山水,,創(chuàng)作題材非常廣泛,。展子虔的繪畫在繼承魏晉南北朝技法的同時,開創(chuàng)了隋唐山水畫的新風格,。
畫上沒有作者的名款,、印章,也沒有圖名,。因宋徽宗趙佶在前隔水處題有“展子虔游春圖”而得名,。近些年,沈從文,、徐邦達,、楊仁愷、傅熹年等學者和鑒定家對這幅作品的作者和時代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引起了廣泛討論,,認為它并非展子虔親筆所繪,可能是五代時期或宋代的摹本,。
畫上鈐印有二十余方,,表明此圖流傳有緒。曾經(jīng)收藏于北宋宣和內府,,在歷經(jīng)宋,、元、明,、清各朝多人收藏之后,,被清內府收藏,并鈐“寧壽宮續(xù)入石渠寶笈”印,。末代皇帝溥儀以賞賜弟弟溥杰之名將其帶出皇宮,,自此《游春圖》流落到民間。1946年,,著名收藏家張伯駒先生以重金將其購藏,。1952年,張伯駒先生將《游春圖》捐贈給國家文物局,交由故宮博物院收藏,。
宋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
絹本 設色 縱24.8厘米,,橫528厘米 《石渠寶笈三編》著錄,貯延春閣,,五璽全,。
《清明上河圖》繪于北宋,作者張擇端,。畫面表現(xiàn)北宋汴梁城東角子門內外和汴河兩岸的城鄉(xiāng)風光與市井百態(tài),。圖中有城外郊野風景,有漕運繁忙的汴河,,以及虹橋上下之景,,還有城內繁華的街市。圖中共繪人物約600余名,,牲畜近百頭,,房舍百余座,舟船25只,,繁雜的景物按照一定的情節(jié)進行組合,,結構嚴謹而緊湊,畫法精嚴,,刻畫入微,,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清明上河圖》流傳有緒,,在宮廷與民間歷經(jīng)輾轉,,畫上有歷代鑒藏印璽共近百方。它最初收藏于宋徽宗內府,,北宋滅亡后,,它流落至金邦,成為私人藏品,。元朝初年,,被統(tǒng)治者納入內廷。明代它由宮廷又轉入民間,,后被奸相嚴嵩,、嚴世蕃父子所藏。明隆慶年間,,它重新被官府收沒,,第三次歸入宮廷。萬歷六年(1578),,大太監(jiān)馮保巧用伎倆獲得此圖,,并將它帶出宮外,。清乾隆年間,它被湖廣總督畢沅收藏,。畢沅死后其家被抄沒,,此圖遂入清內府。末代皇帝溥儀將此圖卷作為賞品,,交由其弟溥杰攜出宮外,。1932年,它曾存放在吉林長春偽皇宮東院圖書樓中,。1957年經(jīng)東北博物館轉存到故宮博物院至今,,堪稱故宮博物院的鎮(zhèn)館之寶。
東晉 王珣《行書伯遠帖卷》
紙本 縱25.1厘米 橫17.2厘米 《石渠寶笈》初編著錄,,貯三希堂 鈐五璽
《伯遠帖》是一封問候友人病況的書信,,作者王珣(350-401年)。書法痩勁古秀,,頓筆含章草遺意,與王羲之早期作品《姨母帖》接近,。行筆出入頓挫,,鋒棱俱在,勁健縱橫,,瀟灑古淡,。意境悠游恬淡,俊逸疏朗,?!恫h帖》是迄今為止晉人墨跡中唯一署有名款的真跡,備受世人珍視,。
此帖宋代入徽宗宣和御府,,《宣和書譜》著錄。明代,,董其昌于萬歷二十六年(1598)在京城獲觀此帖,,于后隔水題跋稱“既幸予得見王珣,又幸珣書不盡湮沒,,得見吾也,。長安所逢墨跡,此為尤物,。”七年后王肯堂在新安吳新宇處獲觀此帖并作跋,。清初《伯遠帖》歸安岐所有,著錄于《墨緣匯觀》,。后入藏內府,。乾隆帝于乾隆十一年(1746)“丙寅春月獲王珣此帖”,異常珍重,,將其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舊貯乾清宮,,今移貯三希堂)、王獻之《中秋帖》(貯御書房,,今移貯三希堂)并藏養(yǎng)心殿溫室中,,顏曰“三希堂”。命董邦達繪圖于卷尾余紙,,沈德潛作《三希堂歌》識于卷末,。著錄于《石渠寶笈》初編,刻入《御制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1924年,,遜帝溥儀出宮時,《伯遠帖》與《中秋帖》被敬懿皇貴妃隨身攜出,,后輾轉為鑒藏家郭葆昌所獲,。郭去世后二帖由其子郭昭俊擁有。1949年郭昭俊為借款將二帖在香港抵押,,1951年抵押到期而郭家已無力贖回,。在周恩來總理的關心下,最終由國家出資購回,,《伯遠》,、《中秋》二帖得以復歸紫禁城。
宋徽宗內府《宣和書譜》,、吳其貞《書畫記》,、顧復《平生壯觀》、安岐《墨緣匯觀》等書著錄,。
總之,,本次展覽是《石渠寶笈》著錄書畫的第一次展覽,旨在體現(xiàn)《石渠寶笈》編纂及其著錄書畫的特點,,讓觀眾欣賞書畫銘心絕品,,了解清宮典藏書畫的聚散和特質,認識書畫鑒定的研究方法,,客觀評價《石渠寶笈》著錄書畫的價值,,推動書畫真?zhèn)魏蛨D像研究的進一步深化。同時,,以此紀念那些為書畫征集,、維護、研究做出卓越貢獻的賢達之士,。此外,,在展覽的同時,,也將舉辦相應的學術研討會,以展覽促進學術研究,,以研究來深化,、拓展展覽的內涵和深度。
點擊下方數(shù)字或鍵盤上“←”,、“→”鍵,,可翻頁閱讀。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故宮 《石渠寶笈》 宋元珍品 歷代書畫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