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死了都要愛:那些深中戀物癖之毒的皇帝們

不只是現(xiàn)代人愛玩收藏,,其實古代人,特別是皇帝也非常熱衷收藏,。因天時、地利,、人和等方面先天優(yōu)勢,喜好收藏的帝王大多是某一品類最大或最精的收藏家,。
作為一代帝王,,“好好當皇帝,當好皇帝”應是其應有的職業(yè)訴求,,“皇帝”也應是其正當“職業(yè)”,,而 “收藏”只能當作其業(yè)余愛好玩玩。但有些皇帝卻把個人愛好當作正職來做,,成了男人入錯行的典型代表,。有些皇帝能工作愛好兩不誤,皇帝的位子坐的穩(wěn)穩(wěn)的,,個人愛好也搞的有聲有色,,但有些皇帝卻hold不住,把業(yè)余愛好當成了畢生職業(yè)去追求,,有些甚至因“玩物而喪命”,,留下了“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的評 價,。但不可否認的是,,不少“不務正業(yè)”的帝王在其個人的藝術追求道路上取得了登峰造極的地位,有些甚至開了一代先河,。
唐太宗李世民:最愛王羲之《蘭亭集序》 死了都要愛
唐太宗李世民喜愛收藏書畫,,尤其喜愛收藏王羲之的詩書字畫,幾乎到了癡迷的程度,。據(jù)說他為了得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跡,,竟然忽視帝王之尊,以“特工臥 底”的方式騙得,。唐太宗把《蘭亭集序》奉為神品,,愛不釋手,多次題跋,,死后將其隨葬,。
后周世宗柴榮:因其愛好制造了一起至今未解的“千古之謎”
后周世宗柴榮(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是五代時期后周皇帝,,史載其“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性沉重寡言”,。他15歲從 軍,,24歲拜將,33歲稱帝,,勵精圖治,,開疆擴土。遺憾的是,,這位精明強干的皇帝確是個短命鬼,,39歲就去世了,在位僅五年,。雖然在位時間頗短,,但柴榮卻 贏得了“五代第一明君”的評價,堪稱照耀黑暗時代的一顆璀璨明星,。
這位精明強干的“五代第一明君”一邊忙著理家治國,,一邊開疆擴土,百忙之中還不忘搞點自己的小愛好——燒造瓷器,。據(jù)傳,,柴窯是五代后周皇 帝柴榮自創(chuàng)的陶瓷窯,大概創(chuàng)建于五代后周顯德初年(954年)河南鄭州(一說開封),,是周世宗的御窯瓷器,。“雨過天青云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說的就是 柴窯器,。明代文獻評價柴窯器“柴窯制精色異,,為諸窯之冠”,,“今之論瓷者,必曰柴汝官哥定”,,可見明朝人對柴窯的肯定與推崇,。
柴窯號稱中國歷代“諸窯之冠”,是中國歷代惟一以君主姓氏命名的瓷窯,。但這一絕世“瓷皇”卻已失傳,,至今都未發(fā)現(xiàn)確切的柴窯瓷器實物及其窯址,后世關于柴窯的窯址,、起源與眾說紛紜,。
南唐后主李煜:開創(chuàng)金錯刀與撮襟書 好藏前代法書名畫
南唐后主李煜治理國家不行,文藝才能卻很是了得,。精于書畫,,諳于音律,工于詩文,,詞尤為五代之冠,。對其書法:陶谷《清異錄》曾云:“后主 善書,,作顫筆樛曲之狀,遒勁如寒松霜竹,,謂之‘金錯刀’,。作大字不事筆,卷帛書之,,皆能如意,,世謂‘撮襟書’”。對其的畫,,宋代郭若虛的《圖書見聞志》 曰:“江南后主李煜,,才識清贍,書畫兼精,。嘗觀所畫林石,、飛鳥,遠過常流,,高出意外”,。
除此之外,李煜對收藏也甚為精通,。后主好收藏前代法書名畫,,把秘府珍藏的書法作品讓臣下徐鉉刻帖四卷,名《昇元帖》,,惜無傳拓,。《昇元帖》比著名的《淳化閣帖》還早,。
書畫皇帝宋徽宗趙佶:獨創(chuàng)瘦金體 終因玩物而喪命
宋徽宗趙佶是歷史上有名的書畫皇帝,,他廣收歷代文物、書畫和青銅器等,,并將所有的藏品分別著錄成《宣和書譜》《宣和書畫》《宣和博古圖》三本書,。其中宋徽 宗對書畫的收藏最為狂熱。二十多歲的宋徽宗將前人的經驗融會貫通,,獨創(chuàng)聞名于世的“瘦金體”,。“筆法追勁,意度天成,,非可以陳跡求也,。”(明陶宗儀《書史 會要》)他是偉大的藝術家,但遺憾的是,,他也是位亡國皇帝,,受盡屈辱,被后世評為“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金章宗完顏璟:愛在收藏品上蓋“到此一游”的戳
金朝內府的書畫收藏,,當然是在靖康之亂(1126),金人攻下汴京后,,直接得自于宋皇室為最大宗,。接收徽宗收藏,說得更清楚的是:徽宗平時愛好珍寶,,但有 關單位并不知道存放在何處,。這時,在金軍營中的內侍梁平等人為了討好金人,,便指出存放的地點,。金軍便向宋廷索取。于是,,徽宗所收藏的珍珠,、水晶、簾繡,、珠 翠,、犀玉、古書,、珍畫等珍寶,,都絡繹不絕地被搬運去給金人。此外,,金人又取去皇帝的白玉之寶十四枚,,青玉之寶二枚(其中一枚即秦璽),金寶九枚,,銀印一 枚,,以及皇后、皇太子等印寶,。
金章宗完顏璟也是一位藝術愛好者,,喜愛收藏文物和書畫。他收藏的北宋,、南宋及以前的書畫名跡數(shù)不勝數(shù),而且每件書畫上都印有“明昌七璽”,,分別為內 府葫蘆狀印,、明昌珍玩、明昌御覽,、明昌中秘,、明昌御府、群玉秘珍,、御府寶繪,。金章宗善于模仿,,他模仿宋徽宗的“瘦金體”幾乎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金章 宗完顏璟在《搗練圖》卷前的隔水細花黃綾上,,模仿宋徽宗的瘦金體,,寫下“天水摹張萱搗練圖”八字題簽,并蓋“明昌七璽”中的七個印章,,可見對這幅畫的喜 愛,。
金章宗的收藏到底有多少?明昌三年(1192)王庭筠)1151-1202)“召奉為應奉翰林文字,,命與秘書郎張汝方品第法書名畫,,遂分入品者為五百五十卷”。
明宣宗朱瞻基:玩賞香爐的嗜好造就了大明宣德爐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時,,為滿足玩賞香爐的嗜好,,特下令從暹邏國進口一批紅銅,責成宮廷御匠呂震和工部侍郎吳邦佐,,參照皇府內藏的柴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設計和監(jiān)制香爐。
為了制作出精品,,朱瞻基下旨精煉銅十二次,,并加入金銀等貴金屬。于是工藝師挑選了金,、銀等幾十種貴 重金屬,,與紅銅一起經過十多次的精心鑄煉。經過巨大的努力,,宣德三年,,極品銅香爐終于制作成功。這批紅銅共鑄造出3000座香爐,,以后再也沒有出品,,宣德 帝見到這批自己親自過問的香爐,每只均大氣異常,,寶光四射,,很有成就感。宣德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黃銅鑄成的銅器,。為制作精品的銅爐,,明朝宣德皇帝曾 親自督促,,這在歷史上實屬少見。
明景泰皇帝:繼承父志 將景泰藍工藝推向極致
景泰藍是中國著名的特種工藝品,,春秋時已有此技術,,因明代景泰年間制作的景泰藍最為精美而著名,故稱“景泰藍”,,一度為宮廷御用器,。
傳說,景泰為宣德皇帝的兒子,,因為宣德很重視銅器的鑄造,,景泰在幼年時,便耳濡目染,,但是,,在鑄造方面,宣德年間的工藝已經達到了極端,, 已經無力再發(fā)展下去,,只好在顏色方面另辟蹊徑,終于找到了新的藍色釉料,。于是,,就有了景泰藍的創(chuàng)制。因為事先對顏色的的選擇及籌謀上極費苦心,,所以在成功 之后,,也對它極端鐘愛,所有御用陳飾全部都由景泰藍制作,,種類之多不可勝數(shù),。
明成化帝朱見深:愛屋及烏 斗彩雞缸杯成愛情見證
近幾年來隨著明代成化官窯瓷器拍賣屢創(chuàng)天價。成化官窯不僅在當代屢屢過億,,就是在明代也是“值錢十萬”,。由于是宮廷御用珍賞品,制品少而精粹,。在明萬歷朝 成化斗彩已身價倍增,,“本朝窯器,用白地青花間裝五色,,為古今之冠,,如宣窯品最貴,近日又貴成窯,,出宣窯之上”。“至于窯器最貴成化,,次則宣德,。杯琖之 屬,,初不過數(shù)金,……頃來京師,,則成窯灑杯每對博銀百金,,予為吐舌不能下。”(明《萬歷野獲編》),,清初程哲在《蓉槎蠡說》中亦稱“神宗時尚食御成杯一雙 已值錢十萬”明朝人把成化斗彩當作圭寶,,清朝人把成化斗彩視為拱璧,帝王和貴族上層尤其珍重之,。
說到成化瓷器,,就不得不提明成化皇帝朱見深,據(jù)傳,,成化斗彩就是明成化皇帝為其愛妃而創(chuàng)燒的,。
話說成化皇帝的寵妃萬貴妃十分喜愛瓷器。也正是因為萬貴妃對瓷器的鐘愛,,促成成化帝對瓷器的制造十分重視,,有傳成化皇帝為博取萬貴妃歡心 曾在景德鎮(zhèn)燒制大量精美瓷器。成化皇帝下令景德鎮(zhèn)燒造了許多小巧的瓷器,。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斗彩雞缸杯,,作為成化皇帝與萬貴妃愛情的見證。在這些器物的底 部,,都有雙藍方框的底款,,內書“大明成化年制”。這些字是成化皇帝親手所書,,與他朝款識絕無類同,。《明史•食貨志》概括性地敘述了當時瓷器燒造之多:“成 化間,,遣中官之浮梁景德鎮(zhèn),,燒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費不貲,。”
明熹宗朱由校:是個心靈手巧的家伙 不戀皇位酷愛木藝
朱由校在歷代帝王中是很有特色的一個皇帝,他心靈手巧,,對制造木器有極濃厚的興趣,。據(jù)說,凡是他所看過的木器用具,、亭臺樓榭,,都能夠做出來。凡刀鋸斧鑿、 丹青揉漆之類的木匠活,,他都要親自操作,,樂此不疲,甚至廢寢忘食,。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裝飾五彩,,精巧絕倫,出人意料,。據(jù)《先撥志》載:“斧斤之 屬,,皆躬自操之。雖巧匠,,不能過焉,。”文獻載其“朝夕營造”“每營造得意,即膳飲可忘,,寒暑罔覺”,。
朱由校不僅酷愛木藝,他還喜歡建造房屋,。據(jù)說常常是房屋造成后,,朱由校高興得手舞足蹈,反復欣賞,,等高興勁過后,,又立即毀掉,重新造新樣制作,,從不感到厭 倦,,興致高時,往往脫掉外衣操作,,“膳飲可忘,,寒暑罔覺。”吳寶崖在《曠園雜志》中寫到朱由校曾親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宮殿,,形式仿乾清宮,,高不過三四 尺,卻曲折微妙,,小巧玲瓏,,巧奪天工。他還曾做沉香假山一座,,池臺林館,,雕琢細致,堪稱當時一絕。擱現(xiàn)在的話,,朱由校也算是“鬼才”級別的建筑師了,。
康熙皇帝:最愛西洋玩物
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愛好收藏書畫,、瓷器等藝術品和鐘表,、西洋鏡等西洋玩物。除了嬉戲把玩,,康熙對西洋科技懷有濃厚的興趣,,時常在書房獨自學習、研究自己收藏的西洋玩物,。
宮廷藝術品的“總設計師”雍正帝:雍正出品必屬精品
“往細處收拾”,、“花紋往精細里做”是雍正給御用作坊的常用批語。雍正本人親自參與器物創(chuàng)作,,要求嚴苛,,大到瓷器、雕塑,,小到鼻煙壺,、香囊,都要呈給他反 復提出修改意見,,不到十分滿意,,便不允許制造。雍正算得上宮廷藝術品的“總設計師”,,審美水平極高,,眼光特別挑剔。雍正有完美主義強迫癥,,這位冷面帝王的 嚴肅外表下,,藏著一顆敏感、豐沛的文藝之心,。朝政之外,,他花在養(yǎng)心殿造辦處的時間,也許比花在后妃身上還多,。
即位不足半月,,雍正就下旨命怡親王整頓養(yǎng)心殿造辦處。造辦處是內務府管轄下的皇家私人工廠,,康熙末年一度管理松散,。雍正派親密兄弟怡親王 去主持造辦處,足見對此事務的重視程度,。雍正在位僅十三年,,遠比他的父親和兒子執(zhí)政時間短,留傳世間的文物相對較少,但個個拿得出手,,可謂雍正出品,,必屬 精品。
乾隆皇帝:藏品數(shù)量之巨無與倫比 堪稱最狂熱的收藏家
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除了喜愛收藏清宮書畫等藝術品,,更熱衷于收藏鐘表,。他收藏的鐘表不計其數(shù)、形態(tài)各異,,只要是他看上的鐘表,,都會不 惜以重金求得。為了制出風格獨特,、款式新穎的鐘表,,他還親自在宮中指揮宮人制作。乾隆皇帝對鐘表的喜愛,,將民間的鐘表收藏和制作推向了高潮,。
“十全老人”,自詡文治武功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這樣一位皇帝,也同樣酷愛收藏,。乾隆皇帝連同他從其父祖那里繼承來的字畫珍玩在內,,畢其一生所搜集的稀世珍品數(shù)量之巨,是舉世無與倫比的,。
編輯:陳佳
關鍵詞:死了 都要愛 深中 戀物癖之毒 皇帝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