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三個家族抗倭斗爭的“世代接力”
■連氏家族父文子武
連橫,是中國國民黨前榮譽主席連戰(zhàn)的祖父。1878年連橫出生在臺南市,,當1895年臺灣被割讓給日本的消息傳來,17歲的連橫手寫《少陵全集》,,以抒發(fā)國破凄涼之感。1897年,,20歲的連橫赴上海入圣約翰大學攻讀俄文,。同年,奉母親之命連橫棄學又回到臺灣,。不久與10位詩友結成日據時期臺灣島上第一個詩社———浪吟詩社,。
1906年,連橫又與友人一起結臺南詩社,,后又參加臺灣最有名的進步詩社——櫟社,。在那里,他與霧峰林家?guī)孜豢谷罩臼肯嘧R,,一起參與以寫詩喚起民眾抗日意識,。
由于日本占領臺灣后,推行皇民化教育,,連橫看到日本侵略者為了泯滅臺灣人民民族意識,,借力棄毀臺灣的歷史文獻,有意偽造虛假的歷史來愚弄臺灣人民,。感于“國可滅而史不可滅”的古訓,,連橫立下編寫一部貫通臺灣千年歷史的信史的宏志。
即便在遭到各種阻撓和艱苦條件下,,連橫矢志如一,,他網羅舊籍,博采遺聞,,旁及西書,,參以檔案,用了十年時間最終完成,。
97年前的今天——1918年8月1日,,由連橫撰寫的《臺灣通史》撰畢,全書共88篇,。內有4紀,、24志,、60列傳,另有101表,。該通史的完成激勵了廣大臺灣同胞的抗日熱情,。歐洲漢學家加斯巴爾登稱此書“為世所歡迎”,并認為“此書作者,,為出生臺灣之中國人,,志在使臺灣成為中國之臺灣,。”
連震東,,連戰(zhàn)之父,連橫之子,,1931年從日本大學畢業(yè)后來到祖國大陸,,抗戰(zhàn)爆發(fā)后出任國民黨中央干訓團上校教官、陸軍軍官學校西安少將總教官等,。
除了教授軍官課程,,連震東還擔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國際問題研究組組長,并在臺籍抗日復臺團體“臺灣革命同盟會”擔任委員,,積極投身臺胞抗日活動,,積極宣傳臺灣必須回歸祖國的主張??箲?zhàn)后期,。連震東還積極批駁由美國操縱的所謂“臺灣地位未定論”、“臺灣托管”和“公民投票決定臺灣未來”等謬論,。并撰寫著名的《日寇占領前的臺灣》反對帝國主義將臺灣分裂出去的野心,。
■丘家武力抗倭轉戰(zhàn)兩岸
提到臺灣抗日英雄,兩岸同胞對丘逢甲這個名字并不陌生,,但對丘念臺和丘先甲卻知道的不多,。
事實上,在臺灣50年抗倭斗爭中,,作為家族抗日歷史,,丘家除了丘逢甲外,在丘逢甲之子丘念臺,,丘逢甲同父異母的哥哥丘先臺身上發(fā)生的抗日事跡也同樣可歌可泣,。
丘先甲1857年出生,3歲喪母,,其父續(xù)弦生次子丘逢甲,。1874年,17歲的丘先甲就與抗法志士——霧峰林家的林朝棟結為好友,,受林朝棟影響,,招收兵丁保家衛(wèi)國,,受到林朝棟支持。中日甲午戰(zhàn)爭初期,,丘先甲從二弟丘逢甲談吐中得知日本覬覦臺灣已久,。他勸丘逢甲出面招組團練義軍,平時可以防盜匪和地方變亂,,受到外來侵略時可以反抗,。1894年8月,丘逢甲奉旨辦團練,,一時客家人較多的桃園,、新竹、苗栗,、南投等地全加入團練,。全臺共編16營每營設統(tǒng)領,丘先甲帶的信字營人數最多,。
1895年3月23日,,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與日本,24日,,丘逢甲,、丘先甲義憤填膺,上書給臺灣巡撫唐景崧,,要求準備對來犯日寇開戰(zhàn),。后因5月12日臺北發(fā)生兵變,隨后臺北被日軍占領,。丘先甲率領信字營和丘逢甲等奮力抵抗,,后被日軍懸賞重金通緝,形勢危急下,,丘逢甲兄弟二人將隊伍拉回退守東勢角山里,,后在表兄勸說下,兩人暫赴大陸休整,。
不久,,丘先甲再回到東勢角山,計劃重整義旗,,以該山為根據地,,繼續(xù)抗擊日軍。但后來遭到日軍搜捕被抓,。在獄中,,“日本臺灣總督府”許以官職詔安丘先甲均遭到拒絕,此后被一直關在獄中,。出獄后義軍解散,,丘先甲一直受到日本警察監(jiān)視居住,。
失敗后內渡大陸的丘逢甲因對清廷失望,使得他心急光復臺灣的愿望遙遙無期,,他開始暗中支助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由于連年勞累,加上時常夢想臺灣光復,,丘逢甲于1912年農歷正月在憂郁中病逝,。病逝前他仍囑咐家人,死后必須將其向著南臺灣方向而葬,。
丘逢甲去世后,,其子丘念臺剛考上上海大同學院,受叔叔丘瑞甲“以夷制夷”思想影響,,后來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學習,,在校期間就成立臺灣留學生組織,,宣傳抗日思想,。并與其他臺灣留日同學結拜盟兄弟,以“務驅倭復臺,,不得有渝”盟誓作為他們努力目標,。
從日本學成的丘念臺返回祖國大陸,從最初在經濟上資助東北抗日義軍,,到后來自己以實際行動加入領導抗日武裝,,活躍在福建廣東一帶的抗日戰(zhàn)場。丘念臺的抗日事跡受到福建廣東多地,,以及國共兩黨的共同稱贊,。在丘念臺生命的最后終點,他因赴日說服臺胞放棄“臺獨”的主張最終客死在日本的街頭,。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三個家族 抗倭斗爭 林朝棟 連橫 丘逢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