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珠峰下,,那片追逐雪線綻放的杜鵑林——西藏地震重災(zāi)區(qū)吉隆震后一月記
追逐生命的雪線
和嬌艷欲滴的杜鵑花相比,,干巴又帶刺的杜鵑樹總是被人忽略,。但正是這不起眼的枝丫,卻結(jié)出了美輪美奐的花朵,。
吉隆溝的杜鵑生長在海拔3200米至5800米的冰川谷地,,在追逐雪線、與風(fēng)刀霜劍的抗?fàn)幹?,她的葉子進化成了并不漂亮的革質(zhì),,邊緣也長滿了惱人的毛刺。
大自然的這個選項,,極像一個富含哲理的隱喻:在吉隆縣每個安置點,,一張張黝黑滄桑如杜鵑樹的面孔背后,雖有失去家園的憂傷,,但對新生活的樂觀,、希望和期盼,卻如杜鵑花打苞的蓓蕾,,正鼓鼓地等待綻放,。
5月18日早晨,,震后不足一月,。陽光撫摸著山腰盛開的杜鵑花,乃村的男女老少聚集在壩子上,,舉行傳統(tǒng)的射箭比賽,。
帶著嗚嗚的哨音,木箭飛向50米開外的靶子,,“噗”的一聲,,靶心應(yīng)聲落地。人群中爆發(fā)出熱烈掌聲,,大家高呼“扎西德勒”,,女人們端上青稞酒,箭手摘帽彎腰,,接過大碗一飲而盡,。
“每年杜鵑花開的時節(jié),吉隆都要舉辦射箭比賽,。”吉隆縣旅游局局長次桑說,,因為地震,今年比賽比往年遲了些,,但大家都踴躍參賽,,熱情很高。
杜鵑花開的時節(jié),也是吉隆溝春耕的季節(jié),。乃村的多吉旺拉家有21畝耕地,是當(dāng)?shù)氐姆N糧大戶,。和多數(shù)村民一樣,,這幾天,在村里黨員干部的幫助下,,他正忙著補種因地震而耽擱的蕎麥,。
記者站在吉隆溝的山岡上看到,三三兩兩的村民正在地里勞作,,青稞苗已經(jīng)泛綠,,蕎麥也生機勃勃,半山腰的杜鵑花正盡情綻放,。這些圖景,,編織出一幅希望和豐收的畫卷。
給吉隆人帶來憧憬的,,還有他們的“吉祥花”杜鵑,。次桑說,吉隆的杜鵑花形美,、花期長,,是整個藏南旅游的名片。吉隆縣已把杜鵑林密集的拉多拉山規(guī)劃為高原觀光,、休閑度假,、徒步探險的旅游景區(qū)。“等基礎(chǔ)設(shè)施修好了,,每兩年將舉辦一次杜鵑花節(jié),。”
2013年,,前往吉隆賞花的游客為4萬多人,,2014年增加到近7萬人,旅游收入達(dá)2700萬元,。豐厚的旅游收入,,使家家戶戶翻蓋新房,生活條件迅速改善,。
火紅的杜鵑游讓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進來,。村民尼瑪說:“本來已經(jīng)定了開家庭旅館的,沒想到地震了,。等新房子蓋好后,,一定要把家庭旅館開起來。”(參與采寫:徐慶松、王守寶)
編輯:羅韋
關(guān)鍵詞:杜鵑花 吉隆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