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學生<檄小賣部文>聲討小賣部
原標題:學生<檄小賣部文>聲討小賣部
記者在走訪獲悉,,陳宇西所寫的“檄文”還是給學校帶來一些“變化”,。
據(jù)多名同學印證,,在檄文被發(fā)布近一周后,,5月18日星期一的升旗儀式上,,學校領(lǐng)導(dǎo)面對全校師生表態(tài):學校將對小賣部的管理進行改革,從下學期起,,小賣部要安裝和超市相同的收銀機器,,對商品進行掃碼算價。如果發(fā)現(xiàn)食物臨近保質(zhì)期或者已經(jīng)過期,,可以向校方舉報,,校方會受理追究,并給予舉報人相應(yīng)的獎勵,。
小賣部回應(yīng):學生提意見 我們就改進
在小賣部負責收錢,,自稱“老板”的男子表示,自己滿足不了所有學生的要求,,不可能做到人人滿意,。他稱:“這個要怪就怪廠家嘛,產(chǎn)品又不是小賣部生產(chǎn)的,。”他說:“學校對此已經(jīng)開始處理了嘛,,學生提意見,我們就改進,。”至于具體的改進意見,,他沒有直接回答,。
隨后,記者購買了三瓶飲料,,并未遭遇算錯賬的情況,。記者走出小賣部后查看發(fā)現(xiàn),其中一瓶檸檬茶保質(zhì)期1年,,還有1個月就要過期了,。
一粥一飯,得之不易……十塊兩塊,,肆加克扣……憐之作態(tài),,哀之商賈,一語未發(fā),,顏情不作,。然余遺之以斤幣,君贈余以腐飲,。產(chǎn)于年前,,質(zhì)期六月,非為一二,,盡然如斯……肆加斤幣,,是為不信;販弄將腐,,是為不仁,;定他人之所,謀其中學子,,是為不忠,;誓學府誠正,背禮亂德性,,是為不義,。不義、不忠,、不仁,、不信,雖麻衣俗子,,天下共討,。然學府之誨,不絕于耳,。道德加身,,仁義加心。望君自重,,戈止息平,。
近日,,這篇用文言寫成的《檄小賣部文》在網(wǎng)上廣為傳播。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崇州崇慶中學的高二理科男生陳宇西(化名),。他不滿在校園小賣部中買到即將過期的飲料,,隨后信筆寫下這篇“檄文”。沒想到,,文章在被同學傳閱過程中被發(fā)到了網(wǎng)上,,成為熱門微博走紅網(wǎng)絡(luò)。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獲悉,對于這篇“檄文”,,學校領(lǐng)導(dǎo)在全校師生大會上予以了公開回應(yīng),,表示將在下學期對小賣部管理進行改革,同學們發(fā)現(xiàn)過期食物舉報有獎,。
“余遺之以斤幣,,君贈余以腐飲”
小賣部買到將過期的飲料 他決定寫寫這事兒
“不仁、不義,、不忠,、不信!”5月12號晚自習前,,就讀于崇州崇慶中學高二理科班的陳宇西(化名)望著剛買的一瓶臨近過期飲料,,有些憤怒地對學校小賣部評價道。
陳宇西就讀的中學占地面積約為155畝,,面積不算小,,可小賣部卻只有一個。成都商報記者了解到,,該校在上課時間,,實行封閉式管理。學生一日三餐,,除了早餐全都在學校食堂就餐,,而這個小賣部,就位于學校食堂的旁邊,,它是學生在校園內(nèi)購物的唯一選擇,。上周二,吃完晚飯后,,小陳和同學結(jié)伴從小賣部買零食回班,。坐在教室里,突然有同學問:“這個賬,,是不是又不對哦,?”這個問題一拋出,,立即引來了周圍同學的吐槽。
陳宇西說,,這并非是同學首次遭遇的“錯賬”,,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歷,如果一次性在小賣部買多件商品,,就會時不時遭遇被多收了錢的“算錯賬”,。另外,學校小賣部出售的貨品,,除了酸奶,、面包這些保質(zhì)期較短的食物,其他很多貨品都存在臨近保質(zhì)期甚至已過保質(zhì)期的情況,。陳宇西的說法得到多位同學的印證,,還有同學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因為這類問題,,自己還曾和老板對峙過,,得到的說法是“只有一個小賣部,要不你就不吃,。”記者在該校貼吧上也看到了不少對小賣部的吐槽,。
陳宇西翻看了自己剛剛購買的某某柚子茶的標簽,赫然看到這瓶保質(zhì)期長達1年的飲料下個月就要過期了,。“余遺之以斤幣,,君贈余以腐飲。”陳宇西瞬間被憤怒點燃了,,他在班里被稱之為才子,,出于“擔道義著文章”的目的,小陳決定寫寫這回事兒,。
“販弄將腐,,是為不仁;望君自重,,戈止息平”
首次嘗試寫駢文 本想再改改 沒料一炮走紅
晚自習開始前的20分鐘內(nèi),,陳宇西完成了這篇500多字的《檄小賣部文》,這是這個理科男生第一次嘗試駢文寫作,,采用欲抑先揚的寫法,,先夸了一番:“身正良師,承百年之偉箴,;德高懿范,,啟千秋之學所。”隨后,,小陳逐漸切入正題:“……一粥一飯,,得之不易……十塊兩塊,,肆加克扣……憐之作態(tài),哀之商賈,,一語未發(fā),,顏情不作。然余遺之以斤幣,,君贈余以腐飲,。產(chǎn)于年前,質(zhì)期六月,,非為一二,,盡然如斯……”
雖然,小賣部在陳宇西眼中是“肆加斤幣,,是為不信,;販弄將腐,是為不仁,;定他人之所,謀其中學子,,是為不忠,;誓學府誠正,背禮亂德性,,是為不義,。”但是,話鋒一轉(zhuǎn),,小陳還是寫道:“然學府之誨,,不絕于耳。道德加身,,仁義加心,。望君自重,戈止息平,。”看著這篇“檄文”,,小陳說,自己本打算晚些再修改,,并上傳到學校貼吧,,和大家討論討論。
沒想到文章被同學看到了,,同學讀后邊笑邊叫好,,還邀來其他人共賞奇文。而不知道什么時候,,文章又被傳閱到了其他班級,,并被貼在了學校的公告欄,,引來全校同學閱讀。后來,,盡管文章被撕,,但有人卻將文章拍成照片發(fā)在網(wǎng)上,隨后一炮走紅,。過了幾天,,有同學告訴小陳,他在網(wǎng)上“火”了,。
平時常寫詩詞練筆 愛看文學類的書
學校和老師沒給壓力 繼續(xù)學習生活照舊
面對突如其來的“走紅”,,陳宇西有些驚訝,他坦言只是自己一時興起,,隨手所寫調(diào)侃耍樂的,。他有些靦腆地笑著說,自己平時常寫詩詞練筆,,這是第一次寫駢文,,并不成熟。而文章的所謂“走紅”也并沒有影響自己的學習生活,。他說,,自己最大的感受是:“我的字需要練一下了。”
能寫出這樣的駢文,,大家一開始都以為作者是個文科生,。對此,小陳扶了扶眼鏡,,糾正道:“我是理科生,,不過挺喜歡看文學類的書”。即使現(xiàn)在學業(yè)繁重,,還是保持一周看一本“閑書”,。“最近看了《雪國》和《伊豆的舞女》,之前在看《龍族》,,暢銷不暢銷的,,我都會看。”
對于他的學業(yè),,周圍同學印證:“陳宇西是好學生,,成績一般都在班上前十。”這位好學生所在的班級是校內(nèi)的“尖子班”,,“進他們班還要考試”,,身邊同學告訴記者。
現(xiàn)在全校師生都知道有個“才子”寫了這篇“檄文”,不僅網(wǎng)友和同學點贊,,陳宇西的父母也特別欣慰,。他的媽媽更是理解兒子,稱他像年輕時候的自己,。原來她在讀高中時,,也對學校食堂不滿,寫過一首打油詩,。與父母的理解不同,,他的爺爺奶奶則不大放心,總覺得孫子“出風頭了”,。
對此,,小陳表示,挺理解老一輩的,,不過他并不擔心,,學校很好,老師也知道是他寫的,,也從來沒給過他任何壓力,,甚至從來都沒和他提及過。繼續(xù)學習,,生活照舊,。
國學加油站
古代用于曉諭、征召,、聲討等的文書,特指聲討敵人或叛逆的文書,。如“操作檄文以達諸郡”(《三國演義》),。
源流考證
從官文書
演變到軍事文書
檄文最早源自春秋戰(zhàn)國,發(fā)展到漢代已成為一種日常行政事務(wù)性質(zhì)的普通官文書,,并因此奠定了后來軍事信息傳播的體式基礎(chǔ),。檄文用于軍事信息的傳播最初見于春秋戰(zhàn)國。
到漢代,,檄文已比較發(fā)達,使用頻率相當高,,成為當時一種日常行政事務(wù)性質(zhì)的普通官文書。
三國以后,,檄文逐步擺脫漢代官文書模式,,專門向后來的軍事文書發(fā)展。陳琳的《為袁紹檄豫州》已逐步擺脫原來漢代的官文書窠臼,,演變成后來用于戰(zhàn)斗的軍事文書,。
史籍保存下來的軍事檄文并不多,其中比較經(jīng)典的要數(shù)隗囂的《討王莽檄》、陳琳的《為袁紹檄豫州》,、駱賓王的《討武\u66CC檄》等,。
經(jīng)典檄文
檄文是我國古代一種重要的軍事文體,古人有“傳檄而千里可定”的說法,。在我國古代戰(zhàn)爭中,,檄文堪稱搶占輿論先機、實施攻心,、凝聚士氣的精兵利器,,在政治、軍事斗爭中發(fā)揮了獨特的作用,。在我國古代戰(zhàn)爭中,,催生了大量的戰(zhàn)爭檄文,其中不乏經(jīng)典的名篇和妙趣橫生的故事,。
陳琳討曹操檄:
曹操讀之一身冷汗 大喊“此愈我病”
陳琳是東漢末年名士,,“建安七子”之一?!稙樵B檄豫州》是他為袁紹寫的討伐曹操的檄文,。這篇檄文鋪陳史事,洋洋灑灑,,歷數(shù)曹操的種種罪狀,,呼吁天下人群起討之。其中有許多文采斐然,、斥責有力的名句,,如歷數(shù)了曹操“實為漢賊”的罪行:“身處三公之官,而行桀虜之態(tài),,污國虐民,,毒施人鬼”,“細政苛慘,,科防互設(shè)”,,使國人“舉手掛網(wǎng)羅,動足觸機陷”,,“歷觀載籍,,無道之臣,貪殘虐烈,,于操為甚”,。而袁紹“奉漢威靈,折沖宇宙”,,來討伐曹操,,正是“忠臣肝腦涂地之秋,,烈士立功之會也”。
史書記載,,曹操此時正患頭風病,,在病情發(fā)作時讀到了陳琳的這篇大作。起先,,曹操是躺在床榻上,,等聽到一半的時候,毛骨悚然,,驚出一身冷汗,,忍不住一躍而起,大聲說:“此愈我病,。”可見此文的凌厲峻切,、言辭激烈,從而對曹操造成了很大的觸動,。
駱賓王討武\u66CC檄:
武則天讀之惜才 指責宰相沒發(fā)現(xiàn)人才
唐代駱賓王的《討武\u66CC檄》也是一篇膾炙人口,,廣為流傳的經(jīng)典檄文,是為起兵反對武則天的徐敬業(yè)所作,。在文中,,駱賓王以慷慨激昂之勢,歷數(shù)武則天的種種“失德”和“無道”行為,,指責她“包藏禍心,,窺竊神器,君之愛子,,幽之于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在這種形勢下,,徐敬業(yè)作為“皇唐舊臣,公侯家胤”,,“氣憤風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nèi)之推心。爰舉義旗,,誓清妖孽”,,體現(xiàn)了當時社會認可的“正義”。為了爭取朝中大臣的“反水”,,駱賓王向他們發(fā)出召喚:“公等或家傳爵,,或地協(xié)周親,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顧命于宣室,。言猶在耳,,忠豈忘心!”大家應(yīng)該“轉(zhuǎn)禍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師,,無廢舊君之命”,共同完成正義的大業(yè),。檄文以“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結(jié)尾,大氣磅礴,,戛然而止,,感召之音,久久不絕,。
《新唐書》記載,,武則天讀到這篇檄文時只是笑,當讀到“一\u6294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一句時,,大驚失色,“矍然曰:‘誰為之?’或以賓王對,。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武則天被罵而不以為忤,,反而指責宰相沒有發(fā)現(xiàn)這樣的人才,這是很耐人尋味的,。駱賓王以這篇檄文名動天下,,盡顯“筆陣橫掃千人軍”的文采風流。 (據(jù)《軍事史林》)
編輯:鞏盼東
關(guān)鍵詞:檄小賣部文 聲討小賣部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