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今春北方已現(xiàn)7次沙塵 根源或在過度養(yǎng)羊致草原退化
原標題:今春北方已現(xiàn)7次沙塵 根源或在過度養(yǎng)羊致草原退化
巴彥淖爾鎮(zhèn)其其格家附近,,只要起風,就會出現(xiàn)沙塵天氣,。
巴彥淖爾鎮(zhèn)其其格家附近,,只有少量的草供羊群吃,。
4月15日,肆虐中國北方地區(qū)的沙塵暴卷土而來,,北京遭遇了近13年來最強沙塵暴,。這場歷時近3天的沙塵天氣覆蓋我國1/7國土,影響面積140萬平方公里,。據統(tǒng)計,,今年春季,北方地區(qū)已出現(xiàn)7次沙塵天氣過程,,其中包括2次強沙塵暴,。
在長久憂心霧霾后,人們又添沙塵暴困擾,。600多公里,,一場風沙的進京之旅背后,其行走的路線是怎樣的,?背后的成因有哪些,?蘇尼特左旗林水局及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向京華時報記者介紹了治理沙塵背后的一些困難。
□沙襲北京
時隔13年遇最強沙塵暴
4月15日午后,,北京市白天最高氣溫20攝氏度,,東三環(huán)外,,央視新址大樓正在進行建成以來的首次外立面清洗。據知情者稱,,此次清洗費用為50萬元人民幣,,需要耗時40天。
下午5點多,,北京市氣象臺發(fā)布沙塵暴黃色預警,。下班晚高峰時段,部分城區(qū)籠罩在能見度不足1000米的黃沙之中,。這是自2002年后北京經歷的最強沙塵暴,。
網友目擊央視大樓“消失”在沙塵中,不少網友戲稱:樓白洗了,。
早在4月14日,距離北京天安門廣場500多公里外,,內蒙古錫林格勒蘇尼特左旗巴彥淖爾鎮(zhèn)塔日根淖爾嘎查(村)三組的特日貢其其格(以下簡稱其其格)便看到了這場來勢洶洶的黃沙,。
在自己1600畝的草場上,其其格咂吧著一根蘭州煙,,100多只綿羊在離她不遠的地方,,咀嚼著冬日留下的枯草??粗粚こ5拇箫L,,其其格知道北邊一公里外正經歷著怎樣的天氣。“漫天都是紅黃紅黃的,,顯然又起沙塵暴了,。”
被風掀起的光禿沙地,曾經是其其格放牧的草場,。其其格對風沙早已習以為常,。風沙刮過,其其格將100多只放出去的羊趕回羊圈,。清點數目,,其其格發(fā)現(xiàn)10多只羊走失在風沙里。她拿上一只黑色單筒望遠鏡,,選擇了草場上的一個高點,,對著茫茫的草場搜尋起來。
這個久經風沙的內蒙古牧民不知道,,一天后,,北京風起云涌,沙塵肆虐,。北京市民在家中埋怨“連屋里也出現(xiàn)了沙土的味道”,。受這場沙塵影響,,首都北京的空氣達到重度污染。
其其格也想不到,,除了自己的1600畝草場外,,這場風沙覆蓋了我國1/7國土,影響面積達140萬平方公里,。
□襲京路徑
鄰國刮來穿越600多公里
這場風沙從內蒙古的巴彥額爾敦(鎮(zhèn))穿越600多公里北中國,,到達了北京。
內蒙古蘇尼特左旗(縣)巴彥淖爾(鎮(zhèn))塔日根淖爾嘎查(村)位于我國十大沙漠沙地之一的渾善達克沙地北端邊緣,,是其其格一家四代出生的地方,。更確切地說,其其格的家與寸草不生的沙地,,僅一條公路之隔,。
渾善達克沙地距北京直線距離180公里,是離北京最近的沙源,,被稱為“北京人民頭頂上的一盆沙”,。據公開資料顯示,該沙地是近年來困擾北京沙塵的主要源頭之一,。
中央氣象臺高級工程師桂海林指出,,15日的沙塵過程是自14日起冷空氣從蒙古國中部出發(fā),經過內蒙古中部,,向南進而影響到河北,、北京、天津,、山西等華北地區(qū),。而在偏北大風到來之前,內蒙古部分地區(qū)就已經在偏南大風里出現(xiàn)了沙塵天氣,。
14日上午,,在蘇尼特左旗巴彥額爾敦(鎮(zhèn))邊境的邊防戰(zhàn)士,最先經歷沙塵天氣,,隨后沙塵速度極快地向北移動,。
根據蘇尼特左旗氣象局工作人員觀測記錄,當晚8點,,這個與蒙古毗鄰的邊境小縣城便出現(xiàn)了8級大風,,伴隨而來的是陣陣揚沙。這場從鄰國刮來的大風帶著沙塵持續(xù)到15日下午6點左右,,才有所減弱,。
14日下午,沙塵經過蘇尼特左旗南部沙地的其其格家后,當天傍晚,,蘇尼特左旗往南150公里外,,太仆寺旗(縣)的餐廳老板劉猛(化名)也正經歷著同樣的沙塵暴天氣。
“我們這里就是個沙窩子,,大風一刮就是沙塵暴,,歲歲年年。”劉猛說,,太仆寺旗處于陰山北麓風口,,一年四季都是大風天氣。而冬春植被少,,地面的沙土易被吹起,,“從去年年底到現(xiàn)在已經刮了4場沙塵暴”,15日之后,,當地又發(fā)生更大的沙塵暴,,劉猛指向“大沙窩子”再往南75公里外的錫林浩特灰騰河地區(qū),“被沙包圍了,。”
桂海林介紹,,4月15日的沙塵天氣主要是起源于蒙古國,途經西北地區(qū)時,,沙塵物質得到補充而加強,,影響范圍近140萬平方公里,,包括內蒙古中西部,、新疆南疆盆地東部、甘肅中西部,、寧夏北部,、北京、天津等,。
早在2013年,,國家環(huán)保局“沙塵暴與黃沙對北京地區(qū)大氣顆粒物影響研究”課題組就指出,沙塵暴的進京路線有偏北路,、西北路和西路三條傳輸路徑,。據課題組組長全浩博士介紹,偏北路傳輸自內蒙古的二連浩特,、渾善達克沙地,、朱日和、四子王旗起,,至化德,、張北、張家口,、宣化,,到達北京,;西北路傳輸路徑為阿拉善的中蒙邊境、賀蘭山南,,北至毛烏素沙地,、烏蘭布和沙漠、呼和浩特,、大同,、張家口,直入北京,;西路的源地在哈密和芒崖,,沙塵暴走河西走廊、銀川,、西安,,過大同、太原,,最后落于北京,。
“4月15日冷空氣路徑主要受偏北路徑影響。”桂海林稱,。事實上,,這已不是今春北京第一次出現(xiàn)沙塵天氣。截至目前,,北京地區(qū)出現(xiàn)了三次沙塵天氣,,分別為3月20日夜間浮沉、3月28日至29日浮沉和揚沙,,以及4月15日的沙塵暴,。“上一次北京城區(qū)出現(xiàn)沙塵暴還是2002年3月20日。”
桂海林稱,,從氣象部門目前對沙塵天氣過程的定義來看,,4月15日的沙塵天氣過程只是一次揚沙天氣過程,總體強度不大,,“昌平,、海淀、豐臺,、房山,,能見度都在1公里以下,部分時段達到了沙塵暴級別,。”
□沙從哪來
過度養(yǎng)羊草原最大殺手
其其格所在的巴彥淖爾鎮(zhèn)亦位于錫林郭勒盟(市)的西北部,,其祖上兩代就在此放牧。在當地牧民的記憶中,昔日的巴彥淖爾曾是草豐羊肥的美麗牧場,,草深可達1米多,,“牛羊趕進草地里就看不見了。”
但自2001年開始,,鎮(zhèn)上牧草吃緊,,到2004年,草場已不出草,,牧民不得不從五六十公里外的東烏珠穆沁旗和西烏珠穆沁旗買草供羊,。
還有另外的方法,當自己草場的草不夠時,,其其格一家便開始遷徙,,這三次遷徙分別是每年的1月、5月和9月,,“哪的草場有草就搬到哪,,給人家付點錢。”
盡管沒上過一天學,,37歲的其其格堅持認為,,這些年草原急劇退化引起大規(guī)模沙塵暴,而草原退化的罪魁禍首是養(yǎng)羊,。“九幾年開始,,牧民們開始養(yǎng)越來越多的羊,每家都是成千只地養(yǎng),,土地沙化也越來越嚴重,。”其其格說。而據資料顯示,,從90年代后的10年,,恰恰是我國草原惡化最嚴重的10年,,也是受沙塵暴影響最嚴重的10年,。
在渾善達克沙地和張北地區(qū)志愿植樹治沙10多年的廖理純看來,挖發(fā)菜,、挖甘草和飼養(yǎng)山羊是草原的三大“殺手”,,“過度養(yǎng)羊就是最大的殺手,因為羊不但吃草,,還吃草根樹根,。”
牧民其其格和治沙志愿者廖
理純的看法,得到了部分專家的認可,。中央氣象臺高級工程師桂海林認為,,沙塵物質不一定來源于天然戈壁和沙漠。由于歷史原因,我國大面積的草地,、農田,、綠洲的退化,形成了干旱土壤地區(qū)或沙化嚴重地區(qū),,表層土壤干燥疏松,,為沙塵天氣提供了物質基礎,當有大風時,,很容易將地面粉質細顆粒揚起到空中,,而且由于這些粉質細顆粒粒徑更小,往往隨高空風的輸送距離會更遠,。
內蒙古防沙治沙協(xié)會會長潘秀峰認同這樣的觀點,,“沙塵除了來自沙漠,更大一部分來自過度開發(fā)的耕地和草原,。”
湖泊銳減干涸后成沙源
國家氣象局原副局長李黃指出,,總體上看,影響我國的沙塵天氣源地,,主要分境外和境內兩種,。“三分之二的沙塵天氣起源于蒙古國南部地區(qū),在途經我國北方時得到沙塵物質的補充而加強,。”
對于沙塵暴的沙塵物質來源,,部分專家學者認為源于天然戈壁和沙漠。
中央氣象臺高級工程師桂海林介紹,,中國北方從東北到西北主要分布有八大沙漠和四大沙地,,幾乎形成了一條橫貫中國東西部的沙漠走廊。事實證明,,這條沙漠走廊就是影響我國沙塵天氣的最主要沙塵源地,,“這也是為什么沙塵天氣總是出現(xiàn)在北方了。”
就4月15日影響北京的這次沙塵天氣來看,,主要源地是蒙古國及我國內蒙古中部地區(qū),、華北西北部等地,桂海林說,,“蒙古國,、內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朱日禾等地,,沙源地及強風經過沿途地表粉質沙地,、土壤都是此次的沙塵來源。”
同時,,在內蒙古草原,,牧民自古依水而居,,而近年來,湖泊萎縮已成為內蒙古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突出問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方精云院士調查發(fā)現(xiàn),,蒙古高原的湖泊在過去30年間呈快速消退趨勢,湖泊總面積縮小了約30.3%,。
“降水太少,,干,縣城里的景觀樹從來都養(yǎng)不活,。”蘇尼特左旗氣象局工作人員介紹,,今年4月以來,蘇尼特左旗的降水是歷年來最多,,比30年來的平均值7.1毫米多1倍,,達到了16.2毫米,“這樣的降水量北京下一次就比它多得多,。”
除降水減少等氣候自然因素外,,方精云院士表示在內蒙古農牧交錯區(qū),灌溉耗水是湖泊減少的主要因素,;而在草原區(qū),,湖泊銳減的原因64.6%是來自煤炭開采耗水。
對此,,中科院寒區(qū)旱區(qū)環(huán)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全國沙塵暴專家委員會委員董治寶稱,內蒙古大部分地區(qū)都屬于干旱半干旱區(qū),,湖泊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脆弱,,主要特征表現(xiàn)為湖水淺、鹽湖多,、極易鹽化和干枯等,,“干涸的湖泊地區(qū),植被覆蓋少,,治理難,,也是沙源之一。”
其其格記得,,8歲以前,,離家一公里外有一個大湖,,水深1米多,,流經3個村,流域上萬畝,,“后來沙化嚴重,,湖泊也越來越小,,現(xiàn)在已經完全消失了。”而巴彥淖爾,,蒙語意思是“富饒的湖泊”,。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北方沙塵 草原退化 過度養(yǎng)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