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故宮北院區(qū)年內(nèi)開建 展出古代家具地毯繪畫等
昨天,,故宮博物院北院區(qū)的神秘面紗揭開一角,近兩個月來征集到的5份本土設計師獨立完成的方案首次集中展示,,并征求意見,。每個方案都烙印著獨特的“故宮基因”。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方案將盡快確認,,保證年內(nèi)開工建設。”
故宮,,世界上每年參觀人數(shù)最多的博物館,,42%國寶的家。如果每年可以展示1萬件藏品,要想把故宮所有珍寶展示一遍,,需要180年,。讓這些珍貴寶藏亮出來,故宮迫切需要新建一處院區(qū),。
如今,,新院區(qū)地址已選定海淀區(qū)西北旺鎮(zhèn)西玉河村,具體為:北鄰南沙河,,東至永豐路,,西鄰上莊家園居民小區(qū),南至翠湖南路,。包括空地,、林地、西玉河微型水庫及部分村民宅基地,,項目總用地規(guī)模為62.01公頃,,擬征地面積24.7公頃,規(guī)劃建設總建筑面積約為12.5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8.5萬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4萬平方米,。
“每年,,這里會吸引大約300萬客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紫禁城動輒每年1000多萬的大客流,。”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北院區(qū)須包括文物展廳、文物庫房,、文物修復及修復對外展示用房,、數(shù)字故宮文化傳播用房、觀眾服務用房和綜合配套設施用房等,。
兩個月前,,故宮邀請了5位年富力強的中國著名建筑設計大師,以本人名義帶領團隊進行設計,。故宮方面提出的基本要求是,,禁止建筑“奇特怪洋”。他解釋,,一座博物館應該有家鄉(xiāng)感,,能夠延續(xù)故宮的文化血脈,具有獨特的文化氣質(zhì),。
記者注意到,,此次展示的5個方案雖然各有特色,不過高大空間幾乎成為必備。一位設計師解釋,,故宮有大量大型珍貴文物,,例如家具、地毯,、巨幅繪畫等,,因場地局限而長期無法得到有效修復和展示。因此,,北院區(qū)需要有足夠的空間,,讓這些寶貝展示出來。
昨天的方案匯報會上,,吳良鏞,、張錦秋、傅熹年,、謝辰生,、崔鼎九等多位建筑規(guī)劃和文博界泰斗級專家把關。單霽翔說:“我們不但邀請建筑和文化領域的資深專家學者從專業(yè)角度進行評議,,還呼吁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提出建設性意見。觀眾到故宮熙和門展廳就能看到這五個方案,,并進行投票,。”
方案一特色:漫步紅墻
青白石、漢白玉,,加上高高的紅墻和金色的屋頂……多媒體展示過程中,,方案一呈現(xiàn)了這些元素。
主建筑由東西兩個方城組成,,分成三個展示部分,,并通過一條貫穿建筑東西的紅墻甬道串連,基本陳列展區(qū),、臨時展區(qū),、文物修復展區(qū)、專題展區(qū)和文博服務區(qū)一應俱全,。
“我們利用方城,、紅墻在東西向上塑造宏偉的紫禁城空間序列,將龐大的展廳分成一進進游廊庭院,,讓人們在其中參觀猶如在故宮漫步,,讓文物在其中陳列就如同還在皇家的生活場景之中。”設計師崔愷描繪說,。
主入口位于院區(qū)南側(cè),,正對一座池塘,。游客下車,從水面濕地上的3座金水橋抵達入口廣場,,進入建筑。
方案二特色:綠色軸線
中軸線成為設計的靈魂,,也是設計師向故宮致敬之舉,。從外觀上看,建筑物傳承了中國古典建筑外形“三段式”構圖法,,即屋頂,、屋身和臺階。金頂華蓋之下是作為屋身的紅墻圍合而成的展覽空間,,屋身之中借用華麗而有韻律之美的窗欞作為表皮肌理,,首層大臺階結合自然草坡將首層自然抬起。
在介紹設計項目時,,設計師張宇出人意料地先引入了交通概念:可建設用地地塊狹長,,東西約900米,南北最窄處僅60米,,遠離規(guī)劃城市主干道永豐路,。東側(cè)用地相對臨近主干道及公交場站,分期建設方便,。“建議今后公交車可以環(huán)繞建筑物設站,,方便游客參觀。”
“綠色”,,也成為這座建筑的最大亮點,。巨型屋面提供了太陽能板的使用條件,設于展覽區(qū)屋面和辦公修復區(qū)屋頂,,分別供應各部分的電力要求,。雨水收集系統(tǒng)加中水系統(tǒng)的應用,更加適合少雨的北京,。建筑南側(cè)通透并合理布置景觀,,保證夏季東南風導入室內(nèi),降低能源消耗,;北側(cè)封閉,,以實體結構為主,抵擋冬季西北方向冷空氣,,最大限度降低熱量散失,。
方案三特色:城墻公園
5個空間都有一個別具韻味的名字:“一池三山”、“紅墻疊嶂”,、“庭苑大觀”,、“城墻橫亙”和“金頂夕照”,。設計師莊惟敏說,希望用現(xiàn)代的手法打造出故宮的當代“別苑”,。
一條貫通全部展區(qū)的公共服務廊道,,具有絕佳的景觀和怡人的室內(nèi)環(huán)境,可以舉行各類臨時展覽和文化活動,;游客可在參觀結束后上至廊道上方的“城墻公園”,,俯瞰新院區(qū)全貌,眺望西山和北京城區(qū),,別有一番趣味,。
值得一提的是,建筑內(nèi)部的高大展廳,,適用于各種館藏品的展示,,最大的展廳達到2000平方米,近20米高,,突破了故宮原有展廳的空間限制,。
方案四特色:“空中”博物館
建筑將采用底層架空的形態(tài)構成方式,打破了傳統(tǒng)博物館封閉的格局,。如此一座“空中”博物館,,為游人提供更多的室外活動空間。設計師梅洪元說:“希望打造一個筑景并秀,、形神兼?zhèn)?、情境交融?lsquo;人民的博物館’。”
景觀配置選擇適宜北京地域的樹種,、植被,。錯落起伏的景觀界面順應當?shù)刂鲗эL向,減少不利氣候?qū)τ诮ㄖ挠绊?。設計引南沙河水入園,,結合現(xiàn)狀水系打造連通的水體網(wǎng)絡,把園區(qū)整體打造成一個富有彈性的“海綿”式生態(tài)濕地系統(tǒng),,形成自然式雨水收集網(wǎng)絡,。
博物館主體建筑,以故宮博物院傳統(tǒng)院落形制為原型,,呈“回”字形臨水面鋪陳展開,。多重進深的開敞院落空間將各功能單元有機串聯(lián),意構了紫禁城三大殿的空間意象,?;乇眰?cè)結合原有瓦窯、坑塘,、灌渠,、綠地與喬木,,整合為文化紀念區(qū)、娛樂活動區(qū)與生態(tài)密林區(qū),。整個院區(qū)將實現(xiàn)人車分流,。
方案五特色:立體畫卷
“時空一體,互為轉(zhuǎn)化,,是中國卷軸畫的精神所在,。我們的空間設計亦是如此。水平延伸的展廳層層展開,,人們在其中或踱步觀賞或沉思靜品。步移而景易,,不知不覺流連于歷史畫卷之中,。”設計師孟建民說。
“珍寶漆盒”的主題式展陳設計,,將各類藝術珍品還原到歷史語境之中,。展廳的留白是自成天地的園林,隨季節(jié)更迭,,與建筑共同描繪出濃淡相宜的多彩畫卷,。建筑表皮的設計靈感源自故宮“格扇通花”的獨特肌理,結合現(xiàn)代技術,,以舒展的長軸畫面展現(xiàn)出故宮的東方韻味,。主體建筑藏于樹影之間,融于自然之中,,營造出中國山水畫境的空間體驗,。園中有宮,宮中有園,。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故宮北院區(qū) 古代家具 地毯 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