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3名大學生寒假回村辦“春晚”:農村過年只聞麻將聲
原標題:3名大學生寒假回村辦“春晚”:農村過年只聞麻將聲
頒獎儀式。
胡結民和史余星在表演相聲《家鄉(xiāng)的變化》,。
吳勝斌獲獎后致詞,。
當全國人民忙著搖手機紅包的時候,,當回到農村的人感嘆“故鄉(xiāng)正在消失”的時候,,當同齡人吐槽“年味”越來越淡的時候,,90后安徽青年吳勝斌正冒著寒風,,給自己的村子辦一臺“春晚”,。
這幾乎像一部勵志電影,,卻又不是虛構,。2015年春節(jié),他和兩名同伴,,改變了落寞的家鄉(xiāng),。
“在打工和打麻將之外,生活還有改變的可能”
“過年只聞麻將聲”,,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涼泉鄉(xiāng)韓店組的村民大都習慣了,。
吳勝斌的父母都在家務農。上大學前,,他一直在農村生活,。“太單調了。”這是22歲的他對農村文化娛樂的總結,。
“廣場舞,、唱戲這些活動基本都在鄉(xiāng)里,村里非常少見,。年輕人還會上網,、看電視,30歲以上的人,平時除了打麻將就是閑聊,,接觸不到新的信息,。打工的人在外很忙,沒時間娛樂,,回來之后也只能打麻將,。”
不單調的城市,更帶走了鄉(xiāng)村的太多“人氣”,。“很多孩子上了大學,,在外地打工的父母連春節(jié)也不回來了。今年村里應該有4個大學生,,但第4個人到上海去和父母過年了,。這樣下去,農村的人會越來越少,。”
安徽工業(yè)大學大三學生吳勝斌,,從高中時就想辦一場晚會了。“但學習任務太重,,放假回家還要復習功課,,我沒有時間和精力準備。”
2013年春節(jié),,讀大一的吳勝斌寒假回家,,在自己家辦了一個“KTV聚會”。村子里的孩子們一起用家里的音響唱歌,,“都很高興”,。
“我想,我應該把這種快樂擴大,。不僅是讓孩子們,,也讓村里的大人們感受到這種快樂。”可惜的是,,2014年春節(jié),,他依然沒有實現(xiàn)愿望。
“因為春節(jié)期間打工加班費很高,,所以,,很多村民過年不回家,而是把家里人接去團聚,。”那一年,,村里留下過年的人很少,節(jié)目和觀眾都湊不齊,,吳勝斌的“村晚”也沒辦成,。
2015年,,同村的李志文和史甜琪也進入了大學,吳勝斌發(fā)現(xiàn)自己有了幫手,。史甜琪21歲,,就讀于馬鞍山師范專科學校,,李志文18歲,,就讀于安徽大學。他們的父母都在外打工,,每年暑假,,他們也當過離開農村去找父母的“小候鳥”。
他們幾乎一拍即合,。“2014年,,我們就開玩笑要不要辦春晚。今年,,我還沒回家,,就收到了吳勝斌的QQ信息,,說今年想辦,,我也覺得挺有意義。”李志文說,,“希望把自己在大學里學到的東西傳遞給其他人,。”
“辦一臺春晚,可以讓村民看到,,在打工和打麻將之外,,生活還有改變的可能。”吳勝斌這么定義他想傳遞的話,。
距離春節(jié)20多天時,,3個90后開始了準備。
他們從零開始,,在網上查資料,、設計舞臺、定預算,、寫主持詞,、下載音樂視頻……吳勝斌專門請教了在外地從事新農村工作的表舅,得到了贊同,。有人曾提出去請專業(yè)演員,,被吳勝斌否決了。
3個人確定了原則:“節(jié)目都由村民自己表演,,讓大家離開麻將桌,。既要讓盡可能多的人參與,又要顧及各個年齡段的人。”
村子里的消息,,在田間地頭傳得飛快,。“我們剛確定下來時,村里人基本就都知道了,。”但大部分人聽了只是覺得新鮮有趣,,不斷追問具體時間和節(jié)目。還有村民懷疑地問:“有人會來看嗎,?”
一名在外打工的中年村民提的意見讓吳勝斌驚訝:“隨便搞搞,,何必那么認真呢?反正不會有人看,!”吳勝斌當時就向他保證:“到時候看的人肯定非常多,。”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寒假回村辦“春晚” 農村過年 只聞麻將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