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鄉(xiāng)郵路上愛心“熊總管”
原標題:鄉(xiāng)郵路上愛心“熊總管”
一名鄉(xiāng)村郵遞員,工作之外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幫人代購生活用品,;滿是泥濘的摩托車上,,永遠綁著一個藍色塑料箱;家里的18個記事本,,密密麻麻寫著各種需求,;手機里存著365個電話號碼,,其中280多個來自留守老人。
所有這些,,是湖北省武漢市郵政局江夏區(qū)局舒安支局鄉(xiāng)郵遞員熊桂林的真實寫照,。24年來,“有事就找熊桂林”成了當?shù)厝说囊环N習慣,。蜿蜒曲折的鄉(xiāng)郵路上,,他是200多位留守老人的“郵差兒子”,是鄉(xiāng)親眼中值得信賴的“熊總管”,。
無償跑腿的“快遞員”
1月16日,,“中國網(wǎng)事·感動2014”年度網(wǎng)絡人物在中國人民大學世紀館舉行頒獎典禮,熊桂林榜上有名,。手捧獎杯的那一刻,,這位唯一來自郵政系統(tǒng)的“草根英雄”禁不住落淚了。自打穿上郵遞員制服那天起,,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有一天能和妻子一起到北京領獎……
江夏區(qū)舒安鄉(xiāng)與鄂州、大冶隔湖相望,。在湖汊縱橫的鄉(xiāng)郵路上,,熊桂林騎壞了5輛自行車、4輛摩托車,,累計行程30余萬公里,,投遞郵件總量近300噸,郵件妥投率始終保持在100%,。
1990年,,年僅18歲的熊桂林成為了一名鄉(xiāng)郵遞員,負責投遞報紙,、信件,。他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村里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出門一趟很不容易。于是,,熊桂林給自己額外加了一項任務———無償幫村里的留守老人“跑腿”,。這樣一來,他每天所有的準備事項必須在早上7點前做好,,如果遲了,,一天的工作就很難完成。為此,,熊桂林手機里有兩個鬧鈴始終不曾變過:5:35起床,、6:35出門,。
“給木橋李灣的李隆平老人買的蔬菜和肉,給梁子湖邊養(yǎng)魚的李旺安老人帶的面條,,給一位愛看報的老人帶的放大鏡……”每天的送郵工作開始前,,熊桂林都要仔細清點一遍鄉(xiāng)親們托他采買的東西,確認無誤后,,再一件件輕輕放進摩托車尾部的自制送貨箱,。貨物沉重加之道路難行,爆胎對熊桂林而言已是家常便飯,。3年前,,為方便給郵路上的老百姓捎帶大件生活用品,他甚至自費買了一輛農(nóng)用三輪車,。
熊桂林隨身裝著一個筆記本,,哪位老人的社保要領了,補貼要發(fā)了,,醫(yī)??ㄒI了,電費要交了,;哪位老人家電水壺壞了,,門鎖壞了,下水道堵了……件件記得清清楚楚,,每做完一個就用筆劃掉,。僅僅交電話費這一項,就已寫滿好幾大本,,最多的時候,,500多戶的電話費都是由他代繳的。
“在街上給我?guī)?斤肉,、兩斤豆腐干來……”70多歲的李隆平幾乎每個星期都要給熊桂林打兩三次電話,。老人的老伴身患多種疾病,5個子女只有春節(jié)才能回家,。自打認識那天起,,熊桂林就主動成為老兩口的“憨崽兒子”,捎帶老人定期吃的特效藥,,給老人交電話費,、手機費、電費,,多年來從未間斷,。“大到家里的小豬崽,要添的家用電器,,小到醬醋油鹽,、魚肉菜蔬,,只需一個電話,第二天他就給送來了,。”在李隆平夫婦眼中,,熊桂林比親兒子還要管用。
鄉(xiāng)郵路沿途經(jīng)過的村子,,鄉(xiāng)親們看到熊桂林有時會開玩笑地喊上一聲“熊總”,,他總是嘿嘿一笑:“其實就是‘熊總管’的意思,啥事都管的那種,。”
鄉(xiāng)親心里的“知心人”
24年的郵遞員生活,,熊桂林與鄉(xiāng)親們結(jié)下了親人般的情誼,他自己也說不清到底給多少位老人做過好事,。與記者交談的過程中,,他說得最多的就是“開心”:“舉手之勞給留守老人提供幫助,我不會額外收錢,,收獲的是那份發(fā)自內(nèi)心的快樂,。”
“之前沒有哪個郵遞員像他這么有耐心,給我們帶東西不說,,還幫忙修電器,!”提起熊桂林,張?zhí)链宓亩∪拓Q起大拇指一個勁兒地夸贊,。老人有6個孩子,,女兒出嫁,兒子全都在外務工,,他自己出門辦事不方便,,許多事情都托熊桂林幫忙。長期相處下來,,丁全猛把熊桂林當做了親人,,不僅把自家鑰匙放在哪里告訴他,還讓他中午到家里做飯吃,,甚至連放錢的地方都不藏著掖著,。
57歲的塘口村夏家灣村民易顯萬7年前因車禍致殘,靠低保度日,,生活長期不能自理,。致殘后,,原本就和他常來常往的熊桂林對其格外多了幾分照顧,,有事無事都去陪著聊聊天。每年過年,,熊桂林總是從生活費中給易顯萬擠出200元,。易顯萬的小兒子易雙在鎮(zhèn)上讀初中那年沉迷上網(wǎng),,每次都是熊桂林幫著找回來。易雙初中畢業(yè)后,,在熊桂林的勸說和幫忙聯(lián)系下,,考上了江夏區(qū)財校。十幾年來,,長大成人的易雙每年初一都不忘去給熊桂林拜年,,兩家人早已走成了親戚。
沿途8個村的郵路,,5個多小時能夠走完,,可熊桂林要幫老人辦事、帶東西,、陪他們聊天,,時間就得翻上一番。對此,,他不僅毫無怨言,,反倒樂此不疲,“如果趕上我有事兩天沒去,,老人們就會打電話來問:小熊,,你今天做什么去了?怎么沒來,?”不管走到哪個地方,,鄉(xiāng)親們待他都如同親人一般,這更加讓熊桂林覺得開心,。
致富路上的“財神爺”
“太空蓮是去年八九月賣的,,芝麻收入5000多元,小竹子賣了1000多元,。到快過年時,,再把家養(yǎng)的兩頭豬賣了,節(jié)余四五萬元問題不大,。”張?zhí)链逑虑駷炒迕袂駛鞲斗耆司涂湫芄鹆质撬业?ldquo;財神爺”,,老人每年節(jié)余的收入也全部托付給熊桂林存入郵局。
“我們夫妻倆不認識幾個字兒,,熊桂林告訴我們種什么發(fā)財,,我們就種什么,他還帶人來教我們該怎么種,。虧了有他,,家里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來。”談起熊桂林對自家的幫助,邱傳付打開了話匣子,。
江夏是湖北最大的蓮子產(chǎn)地,,蓮產(chǎn)品遠銷全國。3年前,,熊桂林找來七八個種蓮能手,,從栽種、移栽到田間管理,,將種蓮技術(shù)手把手教給了邱傳付,,最后還找來了收購大戶將貨車開到家門口,高價收購了全部的蓮子,。如今,,8畝蓮田每年都能給邱傳付帶來近4萬元的經(jīng)濟收入,徹底改變了兩位老人的生活狀況,。
回憶起10年前熊桂林冒著刺骨寒風送來的那張救命匯款單,,63歲的燎原村致富帶頭人吳書有老淚縱橫:“當時一家人過年連買油的錢都沒有。熊桂林愣是在湖汊邊的窩棚里把我找到了,。”2004年,,熊桂林借給吳書有兩千元,手把手地教他種花生,。那一年,,吳書有賣花生賺了1.4萬元,一家人告別了四面透風的窩棚,。后來,,吳書有又在熊樹林的幫助和鼓勵下開墾30多畝荒山,種植上萬棵觀賞樹,,還飼養(yǎng)了3000多尾鱖魚和青魚,。
“第一年起魚,請人都請不到,。當時家里窮,,捕魚工具也沒有。熊桂林專門抽出一天時間,,叫上我一個遠房親戚,,加上我和老婆,那天從清晨放水捉魚開始,,四個人一直忙到天黑,,手拉肩扛,連拖帶拽,,起了兩千多斤魚,。”提及當年剛起步的苦日子,吳書有幾乎句句不離“熊桂林”。
去年9月,,武漢郵政舒安支局成立了“熊桂林學雷鋒志愿服務隊”,,同事們也紛紛走上了敬老助老的“愛心郵路”,,與“郵差兒子”熊桂林結(jié)伴同行,。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鄉(xiāng)村郵遞員 幫人代購生活用品 365個電話號碼 280多個來自留守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