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走向深?!保褐袊翱茖W”號再赴西太平洋探索“海山”
新華社“科學號”海洋科考船1月11日電(記者倪元錦 孟菁)我國目前最先進的“科學”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于本月7日結束對雅浦島弧海山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海山第一航次調查任務,。10日,,修整后的“科學”號從廈門港再度啟程,赴西太平洋雅浦海山海域執(zhí)行第二航次科考任務,。
?。保禃r整,輕霧,,能見度8海里,,從位于頂層的駕駛臺向下望去,“科學”號正解錨離港,。
“科學”號隨船首席科學家,、年僅32歲的董冬冬說,此航次執(zhí)行中國科學院A類戰(zhàn)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熱帶西太平洋海洋系統(tǒng)物質能量交換及其影響”的“深海海洋環(huán)境與特殊生態(tài)系統(tǒng)”項目科學考察任務,。
船長隋以勇說,,“科學”號將航行約6000海里,共搭載74人,,預計2月中旬返回,。
此行目的地“西太平洋”海域,是對我國近海環(huán)境影響最大的海域,,同時也是全球“海山”系統(tǒng)分布最為集中的海域,。西太平洋海底地質過程活躍,是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中心,,也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暖池”,,對全球氣候變化構成影響。
“中國是各類氣象災害發(fā)生最為頻繁的國家之一,,研究‘臨界大洋’與‘中國近海’的相互作用關系,,對解釋和應對季風、降水,、臺風,、氣溫變化等,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孫松接受采訪說,。
板塊運動的“造山行為”也同樣發(fā)生在海底。此行的研究對象“海山”,,一般是指距離海底超過1000米高度的隆起,。
“3萬座,5萬座,還是10萬座,?全球的大洋中有多少‘海山’,,基于遙感技術,人類至今難以估算其數(shù)量,。”孫松說,,全球科學家涉獵過的海山數(shù)量不超過300座,僅對其中少數(shù)“下??催^”,。
“深海探索,雖然未知事物茫茫,,但可帶動和促進科技進步,,或許是全人類最大的意義所在。”隨船唯一的女性,、28歲的地質學科研人員羅青說,。
而“科學”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本身,,可謂其中一例,。“科學”號長99.8米,寬17.8米,,總噸位4711噸,,續(xù)航能力1.5萬海里,自持力60天,,最大航速15.875節(jié),,于2014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是我國最先進的海洋科考船,,被稱為海洋上的“移動實驗室”,。
“科學”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項目總工程師于建軍介紹,“科學”號采用“吊艙式電力推進系統(tǒng)”,,其合為一體的“推進機”與“螺旋槳”不僅節(jié)省倉容空間,,也提高能量轉換效率,可增加船體機動性與靈活性,,并減少船舶的震動噪聲,,有利于海洋科學考察人員進行海上作業(yè),為目前國際最先進的推進方式之一,。
“該推進系統(tǒng),,可實現(xiàn)一臺發(fā)電機組推動一艘5000噸的船舶跑到12節(jié)航速,充分顯示其經(jīng)濟,、綠色和環(huán)保的特點,。”于建軍說,封閉式甲板、360°可環(huán)視駕駛臺,、重力活塞取樣的翻轉結構等設計,,都為海上作業(yè)提供良好平臺。
作為一艘綜合調查船,,“科學”號具備海洋大氣,、水體、海底,、深海極端環(huán)境和遙感信息現(xiàn)場驗證等5大功能,,自2012年9月交付后,至今航行逾5萬海里,。
“科學”號其所配置的可深潛4500米纜控潛器,,曾在之前的科學考察中發(fā)現(xiàn)了位于1000米水深的“深海熱液噴口”。
“深海,,神秘而純凈,,也是人類可以認知自然、獲得科學突破的圣地,。”孫松說,。
編輯:羅韋
關鍵詞:科學 海洋 西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