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市民藏品不少是新仿:行家提醒不學無術(shù)勿收藏古玉
來源: 大洋網(wǎng)-廣州日報 記者:林琳
“這可是‘宋代名窯’啊,只可惜是新仿的,。”昨日,,在琶洲廣交會B區(qū)舉行的“收藏廣州”專展上,,市民送到現(xiàn)場鑒定的藏品中絕大部分為新仿,,專家鑒寶時強調(diào)一定要學習,,“如果對歷史的認識是空白的,,用現(xiàn)在的生活模式去想象古人,,就只能永遠買假。”
記者發(fā)現(xiàn),,大部分市民拿到現(xiàn)場鑒定的瓷器基本都是新仿品,。一個行家告訴記者:“很多收藏者花不了多少錢買的,只不過想‘搏猛’,,希望能用低成本‘撿漏’官窯罷了,。”
“廣東市場上的收藏知識普及情況還是不行。”古玉行家黃耀全發(fā)現(xiàn)古玉的情況尤為嚴重,,古玉藏品的真品率極低,,“大部分收藏者基本沒有真正上手,甚至連真古玉的形狀,、沁色都不懂,,竟然就已經(jīng)開始收藏了。”
一些收藏者整天拿著放大鏡端詳古玉,,他忍不住問他們到底在看什么,,他們說看的是雕工,他再問有沒有看過真的,,他們說不必看真品,,用放大鏡看刀工、線條就足以判斷真假新舊。黃耀全建議收藏者要多進博物館,,不要想當然,,不學習容易受到市場上的“有心者”誤導而走入收藏歧路。
在黃耀全看來,,市場存在很多有心或無意的誤導,,令新入門的收藏者的收藏標準從一開始就有偏頗:“比如很多人受不法商家引導,認為古玉是‘純手工’的,,所以‘出品’一定粗糙難看,。事實卻恰好相反,,漢代以前的玉器是皇家用品,,用來彰顯身份之用,所以料好,、工細,,精氣神是后代所無法企及的。”
另一方面,,一些收藏者片面追求大器,,卻不知道“高古無大器”:“漢代之前的玉器多是掛飾件,民間沒有資格擁有,;另一方面,,宋代之前的人席地而坐,漢代時的小桌幾用于喝酒,、吃飯,、辦公之用,沒有空間放置大件的玉器擺件,,自然也不可能有這些大器的傳世,。”他感嘆道:“收藏者如果對歷史不了解,用現(xiàn)在的生活區(qū)想象古人,,就一定沒辦法正確收藏,。”
編輯:邢賀揚
關(guān)鍵詞:市民 藏品 新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