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鉅惠民生 鉅惠民生
北京打造“海綿城市” 收集雨水量年蓄14個昆明湖
3
其他工程
西城改造40老舊小區(qū)
該負責人介紹,,除了蓄水池,本市還有多種雨洪利用工程,。2014年,,本市完成了公園綜合與水利用改造,、雨水收集池、透水路面,、下凹式綠地,、集雨樽等250余處城鎮(zhèn)雨水利用工程,蓄水池容積約1.6萬方,,透水磚和下凹式綠地48萬平方米,。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城鎮(zhèn)雨水利用工程967處,,雨水綜合利用能力2153萬方,,今年一年累計收集利用雨水量2781萬方,相當于14個昆明湖的蓄水量。這些都要得益于本市正在打造的“海綿城市”概念,。
“以透水磚為例,,它不是簡單的磚,而是通過挖7到8厘米的墊層,,讓雨水能夠有效地滲入,。尤其是在下完小雨和中雨后,能夠起到讓雨水不再外流的作用,。”目前,,北京市的很多老舊小區(qū),每逢下雨天路面就會積水,,通過建透水磚面或者下凹式綠地,,地面不會積水,小區(qū)的環(huán)境也會提到提升,。今年西城區(qū)已對40多個老舊小區(qū)進行“海綿城市”改造,,椿樹、大柵欄等平房院也進行了升級改造,。
>>鏈接·海綿城市 排水處負責人告訴記者,,“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今后,,本市將進一步加強雨洪水綜合利用工程建設,充分利用公園,、停車場,、居民區(qū)、產業(yè)園區(qū),、綠化帶等設施,,建設透水磚、下凹式綠地,、雨水花園,、植草溝等雨水吸納、蓄滲和利用工程,,繼續(xù)打造“海綿城市”,。
■相關新聞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展開幕持續(xù)到2015年上半年
13個水質監(jiān)測點保水質安全
15日,“飲水思源·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展覽”在首都博物館開幕,以慶祝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全線通水,,引導全社會愛水,、護水和節(jié)水,展覽計劃持續(xù)至2015年上半年,。
展覽分文化篇,、建設篇兩個展區(qū),分別從“水對人類文明演變的重要影響,、水對城市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必要性,、決策過程和建設運行”兩個維度進行展示。據悉,,展覽籌備歷時半年,,展出內容涵蓋了歷史文化、國家決策,、資源環(huán)境,、水利、移民,、文物保護等多方面內容,。
文化篇分為“水生萬物”“水旱無常”“以水為利”“‘自來’之水”“南水北調”五個單元。建設篇分為“建設與創(chuàng)新”“放心用水”“移民奉獻”“引水固源”四個單元,。其中,,“建設與創(chuàng)新”單元是整個展覽的重點,依次介紹了沿線省市的建設情況,,再現了膨脹土,、沙河渡槽、穿黃工程,、京石段應急供水工程,、PCCP管道工程、西四環(huán)暗涵工程等科技創(chuàng)新點,。
南水北調運行管理中心主任仇文順介紹,,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歷經11年的建設期,為保證北京水質安全,,全程共設了13個水質監(jiān)測點,,位于北京的有惠南莊、團城湖兩處,。除此之外,,還在大寧調壓池增設了一個監(jiān)測點,在這些監(jiān)測點的“關注”下,,“問題水”將被攔在三道防線之外,,做到不進京,、不進城和不進廠。
南水北調宣講員進社區(qū)宣講
54年來地下水位下降21米
南水北調怎么進京,?水質安全如何保障,?15日,市委宣傳部,、市南水北調辦,、市委講師團共同組建由領導干部、專家學者和來自工程一線的群眾代表組成的“江水潤京華——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宣講團”首場報告會走進西城,,為到場的社區(qū)居民詳述了南水進京,,一湖清水的來之不易。
15日上午,,360余名來自德勝街道,、月壇街道、區(qū)環(huán)衛(wèi)中心等多個街道的市民將西城區(qū)文化中心二層多功能廳的座位坐得滿滿當當,。“北京是資源型嚴重缺水特大城市,,由于地下水的過度開采,本市地下水可采水源深度已經從1960年的3.2米下降到了現在的24.5米,。”市南水北調辦公室宣講人這一開場白一下子就讓在場的人感到了北京嚴峻的缺水現實,。
隨著宣講人的娓娓道來,在座的市民了解到為了讓首都人民喝上放心的丹江水,,中線河南,、湖北人民做出巨大的貢獻。同時,,北京房山,、豐臺、海淀等區(qū)縣的居民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貢獻,。宣講人講到拆遷過程中,,主干線要從房山區(qū)一個村的墓地穿過,必須遷走村里祖祖輩輩的墓地,,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奶奶第一個站了出來,,不僅簽了字還勸說全村人支持政府的工作。
聽完報告會,,現場有市民表示,報告會讓他們了解了南水北調的來之不易,,作為北京市民更要珍惜水源,,在生活中節(jié)約每一滴水。(記者 劉雪玉)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海綿城市 蓄水 昆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