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自身建設 自身建設
九三學社追憶師昌緒:蠟炬燃盡 光耀人間
原標題:蠟炬燃盡 光耀人間——追憶我國著名材料科學家?guī)煵w院士
在他心里,祖國就意味著一切,,他會因為祖國的需要來選擇自己的未來,,也會為了祖國的需要來貢獻自己的一生,。他的一生是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成長與奉獻經歷的典型代表,。
我國著名材料科學家 師昌緒(資料圖)
2014年11月10日7時7分,,94歲的師昌緒院士生命蠟炬燃盡,,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最高獎獲得者,、杰出的金屬學及材料科學家,,他不僅是我國高溫合金研究的奠基人、材料腐蝕領域的開拓者,,更是參與國家科技政策制定的戰(zhàn)略家,,為中國的材料科學作出巨大貢獻。
撲向母親
師昌緒 資料圖
“我終于可以回到祖國了,!”
1955年6月,。驕陽似火的美國舊金山碼頭,“克里夫蘭”號客輪從這里啟航開往香港,。甲板上,,35歲的師昌緒萬分激動。他的思緒飛回到為爭取回國而與美國當局斗爭的日日夜夜,。
1920年11月15日,,師昌緒出生在河北省徐水縣大營村一個有近40口人的“詩書繼世”大家庭里,。他父親是清末秀才,既有濃厚的儒家思想,,又有強烈的愛國意念,,母親出身于破落的官宦之家,知書達理,,勤勞善良,。師昌緒從小養(yǎng)成了許多好習慣和寬容的性格。1929年他在徐水縣城模范小學讀書,,最后四年級畢業(yè)時統(tǒng)考名列第一,。師昌緒的弟弟師昌綸回憶說,當時自己和師昌緒同去縣城第一高小上學,,一些老師和高班的同學聽說自己是師昌緒的弟弟時都另眼相看,,原來哥哥在學校里功課十分出色,在師生中是有口皆碑的,。從徐水縣第一高小畢業(yè)后,,師昌緒考入著名的保定師范,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隨家人來到河南,,入冀綏平津聯(lián)合中學,。1940年,師昌緒中學畢業(yè),,獨自步行到陜南,,考入西北工學院礦冶系,開始了自己“科學救國,、采礦救國”的道路,。畢業(yè)后,師昌緒來到資源委員會所屬的四川電化冶煉廠,,從事煉銅方面的技術工作,,并在1946年考上出國資格,1948年赴美留學,。
師昌緒1948年9月來到美國密蘇里大學礦冶學院從事真空冶金研究,。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他利用真空中蒸汽壓的原理,,從煉鉛過程中所得的鋅熔渣分離銀,,其純度達90%以上,這個具有開拓性的獨特方法改進了在100年前發(fā)明的用鋅提取液鉛中金銀的方法,。1949年5月,師昌緒拿到密蘇里大學礦冶學院的碩士學位,,1952年6月,又拿到圣母大學冶金系的博士學位。當時的師昌緒在麻省理工學院著名的金屬學家M.科恩教授指導下從事博士后研究。他的研究工作是關于硅在超高強度鋼中的作用研究,。這項研究后來直接服務于美國空軍,,從其工作基礎上發(fā)展出來的300M超高強度鋼,成為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世界上最常用的飛機起落架用鋼,,解決了過去飛機起落架常因斷裂韌性或沖擊韌性不夠而發(fā)生事故的問題,,在這期間,他欣然接受了北洋大學的邀請準備回國任教,。1950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美國司法部明令禁止學習理工醫(yī)學科的中國留學生回國,師昌緒是被明令禁止回國的35名中國學生之一,。
師昌緒曾和印度孟加拉工學院聯(lián)系想去做一名研究學者,,這是他為曲線回國而想出的辦法。但美國當局將中國留學生的離境一律視為變相回國,。師昌緒就利用和印度大使館的舊交,,通過一位富有同情心的印度青年外交官把信件轉交給了中國政府。1954年5月在日內瓦國際會議上,,這封信成為中國抗議美國政府無理扣壓中國留學生回國的重要依據(jù),,周恩來總理向美國政府提出了嚴正抗議。
美國新聞媒體將此事炒得沸沸揚揚.《波士頓環(huán)球報》以通欄標題報道“在美的中國學生要求回國”,,隨文刊登了師昌緒等3名中國留學生的照片,。為了擴大聲勢,贏得美國人民的同情,,師昌緒等人又寫信給美國總統(tǒng)艾森豪威爾,,申訴美國不應阻撓中國留學生回國,并將這封信向美國人民散發(fā),。1954年夏天,,師昌緒等人白天在實驗室工作,,晚上就用花50美元買來的滾筒式油印機油印控訴艾森豪威爾的信件,。師昌緒將裝得滿滿的兩大皮箱信從波士頓運到紐約去散發(fā)。
當時《波士頓環(huán)球報》的一位記者采訪了師昌緒,。他說自己想回家,,而且必須回去奉養(yǎng)父母,還說自己還沒結婚,,特別想回家說服父母讓自己挑一個媳婦,。師昌緒和記者的談話真真假假,朋友們看見無不忍俊不禁,,但無論怎樣,,都掩蓋不了他骨子里“敢于向艾森豪威爾挑戰(zhàn)”的堅毅。
1955年春,美國在各方的壓力下被迫公布同意一些中國留學生回國名單,,其中就有師昌緒,。是年6月,他乘船離開美國,,投入祖國的懷抱,。
編輯:楊雅婷
關鍵詞:九三學社 師昌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