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文言文翻譯“神器”受追捧 專家稱正確率不高
是有效工具 還是娛樂游戲
文言文翻譯“神器”,你也來試試,?
近日,,一款百度文言文翻譯工具在網(wǎng)絡上受到關注,,一時間,網(wǎng)絡熱詞,、流行歌曲都成為了網(wǎng)友的實驗對象,。其實,文言文形式被熱捧并非獨有,。幾年前,,一本名為《人生若只如初見》的散文隨筆集就曾在年輕人中熱銷,該書名取自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的《木蘭花令 擬古決絕詞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有人說,,“80后”、“90后”,、“00后”是吃著“快餐文化”長大的一代,,對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沒什么興趣;但也應看到,,在《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成語英雄》、《中華好詩詞》等熱門電視節(jié)目中,,參賽者是清一色的年輕人,,觀賽者中也不乏年輕人的身影。所以,,文言文翻譯工具被關注也就不奇怪了,。
學習文言文有現(xiàn)實意義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最主流的書面語體,是保存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當代人學習文言文,,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由此獲得直接進入古代典籍,、與古人進行對話的能力與體驗,。北京大學中文系程蘇東老師認為,任何翻譯都會造成文本原意的增減,。文言文是打開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寶庫的一扇窗,,如果想要獲得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獨立認識,就不能止于閱讀介紹性的著作,,而應該真正翻開書本,,進入其中,而這就需要基本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主任李無未教授認為,,文言文與現(xiàn)代漢語聯(lián)系很大,現(xiàn)代漢語的很多詞匯源于文言文,。學習文言文可以更好地理解現(xiàn)代漢語的詞匯語法,。同時,,學習文言文還能豐富現(xiàn)代人的文化內(nèi)涵,幫助其養(yǎng)成謙恭的氣質(zhì),。
其實,,文言文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語文》課本為例,,從小學六年級的《學弈》,、《兩小兒辯日》,到初中的《論語》十則,、《曹劌論戰(zhàn)》,,再到高中的《蘭亭集序》、《陳情表》,,一批從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文言文貫穿始終,高中畢業(yè)生具備了基本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外國人眼中的文言文
在喜愛中華文化的外國人看來,,中文的形之美在于漢字,中文的韻之美則在于文言文,。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教師肖寧遙回憶起在海外教學的經(jīng)歷:“我在印尼講學時,,曾經(jīng)教授古代漢語。當學生讀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不禁莞爾;當讀到‘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不免嗟嘆;當讀到‘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不覺潸然;當讀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禁感慨,。從學生上課時虔敬的眼神,以及課后遞來剛寫就的小詞,,我知道,,他們能夠理解文言文所傳達的文化信息。”
馬來西亞留學生瑞琪從小學習漢語,水平不低,。她認為,,文言文句子優(yōu)美,內(nèi)涵豐富,,是漢語的精髓。“用文言文翻譯器把現(xiàn)代歌詞等通俗的話語翻譯成文言文,,能喚醒人們對于文言文美感的觸覺,,讓更多的年輕人以更容易接受的輕松方式走近文言文。”她說,。同樣來自馬來西亞的留學生廖蕙杏告訴記者,,她最喜歡的一句文言文是:“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文言文翻譯神器 文言文 傳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