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電改十二年電價上漲超三成 直購電模式促使電價半市場化
未觸動電網利益
直購電致電價半市場化
據統計,,電改十幾年來,,電價全國平均累計漲幅超過了17.54分/千瓦時,,上漲了30%-40%,。漲價的主要因素是上游一次能源和運輸費用大幅度上漲所致(十年中,一次能源價格上漲了約2.5倍),。但是,,這其中不排除有不合理的因素。
而實際上,,我國電價頗高一直備受爭議,。
據了解,目前,,浙江的工商業(yè)用電最終實際價格普遍在1元/度以上,,而當地的火電上網標桿電價在0.4元/度左右。
對此,,有業(yè)內人士表示,,從電廠發(fā)出電,到工商業(yè)用戶最終用上電,,這近0.6元/度的價格基本都到了國網的口袋中,。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目前的電改被炒得沸沸揚揚,,但仍舊未觸動國網的利益,。
沈萌認為,,電改目前的關鍵節(jié)點是電網,發(fā)輸配三個環(huán)節(jié),。上一次電改基本將發(fā)電端獨立分出,。但輸配電一體化始終沒有動搖的跡象,而且以國網為核心的輸配電系統,,當年還遺留部分發(fā)電資產,可以說國網在電力領域還是一個隱形的巨頭,。由于輸配電遲遲未能進一步分解,,導致電改多年來未有進展,因此國務院提出大用戶直購電作為一項改革突破口,。
但是,,從目前電改的進程來看,大用戶直購電只停留在突破口,,距離真正的電力市場化還很遠,。
有不愿意具名的電力行業(yè)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直購電模式仍存在一定的局限,。如果發(fā)電企業(yè)和電力用戶簽訂好合同后,,電網卻不進行輸配電服務,將導致直購電擱淺,。因此,,目前的電改仍未觸及輸配電這一矛盾。
他認為,,以大用戶直購電為切入點進行電改,,有兩個矛盾。一是獨立的輸配電價機制尚未形成,;二是電企的最大客戶往往是高耗能企業(yè),,直購電電價降低后,有可能助長高耗能高污染產業(yè)的發(fā)展,,這有悖于電改的初衷,。
沈萌表示,直購電模式雖然仍無法撬動輸配電一體化模式,,但至少電價不再由國家電網一家說了算,。直購電的電價將由供需雙方議定部分加上根據輸電距離及單價確定的電網部分組成,電網價格部分將更加透明和固化,,而議定部分更加市場化和靈活,。也算是在不觸動電網利益的前提下,使得電價半市場化,。
不過,,大用戶直購電制度試點工作開展十多年,至今卻無法得到大范圍推開。
“來自電網公司的阻撓是主要因素,,如今想要有所突破必定先從電網內部改革開始,。” 宋智晨表示。
編輯:羅韋
關鍵詞:電價 電改 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