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史記·資政>晚清風云晚清風云
關(guān)于譚玉齡之死
譚玉齡(1920-1942)出身滿族貴族,,原姓他他拉氏,,辛亥革命后按“音轉(zhuǎn)”關(guān)系改姓譚,。1937年初,被介紹給溥儀時,,她才17歲,,正在北京的中學堂里念書。按清朝“祖制”規(guī)定,,清朝皇帝的妻妾分為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等八級。譚玉齡被“冊封”為“祥貴人”,,是溥儀的第六等妻子,。據(jù)回憶,譚玉齡是一個心地善良,、性格溫柔的女子,,不擺架子,禮貌待客,,對下人十分和氣,。譚玉齡進宮后,與溥儀的關(guān)系很好,,且溫順賢惠,,待人接物十分穩(wěn)妥,深得溥儀的喜歡,。從1937年入宮到1942年譚玉齡病逝期間,,溥儀和譚玉齡始終恩愛有加。
譚玉齡在1942年猝然離世,,年僅22歲,。對于譚玉齡的死因,,有多種解釋。毓嶦老人曾做過詳細描述,。第一種解釋是謀殺,。這種說法應該是溥儀首先提出來的。溥儀在1946年到日本出席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作證的時候說“日本人害死了譚玉齡”,。持這種說法的人提出的證據(jù)主要是以下兩點:譚玉齡是由日本醫(yī)生診治之后死亡的,;譚玉齡死后,操縱溥儀的日本關(guān)東軍中將參謀(帝室御用掛)吉岡安直馬上就給溥儀“介紹”日本姑娘做“續(xù)弦”,。這些推理看上去有道理,,但卻也找不出什么確鑿的證據(jù)來。
第二種說法是溥儀的侍醫(yī)“誤診”,。不少日本的有關(guān)研究里是這么解釋的,。在日本的研究里,把譚玉齡的病說成是結(jié)核癥,、腦膜炎而不是“傷寒”,。還有的說譚玉齡得的是尿毒癥,日本醫(yī)生要給譚玉齡導尿,,但被溥儀給拒絕了,,最后導致了死亡。
說譚玉齡得了“傷寒”,,這個病名是當時的宮廷侍醫(yī)診斷的,。當時宮廷侍醫(yī)全是中醫(yī),沒有一個是西醫(yī),。據(jù)毓嶦老人等回憶說,,溥儀由于害怕日本人害他,變得非常“膽小”,,所以不想從外面請西醫(yī)來給譚玉齡診治,。另外,溥儀讀過一些藥書,,對自己的中醫(yī)水平也有自信,,認為自己懂得中醫(yī)。當時侍醫(yī)中也確實有人稱“佟一劑”的佟成海等大夫,。譚玉齡患病后,,先吃了佟大夫開的幾服藥,,倒是不再便血了,。但譚玉齡剛剛有所好轉(zhuǎn),溥儀就把佟成海換掉,。新來的一位侍醫(yī),,開出的方子都是有病沒病吃了都行且劑量小的藥,。這回溥儀的確放心了,,但譚玉齡的病又開始加重,。不久,便血再次發(fā)生,,而且比過去更厲害了,。佟成海又被招了回來。但是,,溥儀把佟成海開的藥方都細細“檢查”,,凡是他認為有必要改動的,他都換一味藥或者把劑量改得小一些,。佟大夫知道了也不敢反對,。結(jié)果譚玉齡的病變得越來越重,直到氣息奄奄,。后來的日本醫(yī)生就是在這種“死馬當活馬醫(yī)”的狀態(tài)下被招進偽皇宮的,。當時來的是長春市市立醫(yī)院的院長小野寺和副院長橋本,另有幾名護士,。小野寺診斷之后,,開始給譚玉齡輸血,輸?shù)氖峭瑏淼呐o士的血,。后來,,“帝室御用掛”吉岡安直聞訊趕來,和小野寺談了很久,。第二天譚玉齡就去世了,。
譚玉齡死后,溥儀為她舉行了隆重的喪禮,。把棺材抬到長春市內(nèi)的般若寺,,還追封她為“明賢貴妃”,并擇定“吉日”舉行了“冊封”儀式,,親自書寫了“封譚玉齡為明賢貴妃”的諭旨,。載濤從北京趕來主持喪事,溥儀又命家族和親族人等在靈前守孝,。
編輯:羅韋
關(guān)鍵詞:譚玉齡 溥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