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影視>評論
中國電影有這個自信到好萊塢講故事
作者:邱 凌
近日,中國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2》)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TCL中國大劇院舉行北美首映禮,,吸引數百名粉絲和中美兩國電影界人士參與,。據了解,,電影將于2月12日起在美國多家影院漸次上映,。
三歲小哪吒,就這樣“鬧”到了好萊塢,。當然,,也有不少人擔憂,《哪吒2》取材于中國故事,,對海外觀眾來說,,可能稍顯陌生。而且,作為138家中國動畫公司共同打造的“創(chuàng)業(yè)史詩”,,《哪吒2》的背后沒有美國特效公司,、發(fā)行公司,更沒有美國資本,。從制作到宣發(fā),,沒有任何一家美國公司占據主導地位,連參與都少之又少,。在這種情況下,,“每一步都在創(chuàng)造歷史”的《哪吒2》,能否贏得海外市場,?
細看國產電影出海之路,,這樣的擔憂不無道理。畢竟,,五年前反響熱烈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海外票房只有560萬美元。近些年,,不少國產大作在國內票房屢創(chuàng)新高,,到海外市場卻反響平平。在“全球最大票倉”的北美市場,,上一部票房超1000萬美元的中國電影,,還是2006年上映的《霍元甲》。從《英雄》等案例來看,,斬獲可觀的海外票房,,離不開美國公司對全球發(fā)行工作的主導。缺乏好萊塢基因,,恐怕在海外宣發(fā)上的確會極大受限。
進軍國際市場并不容易,,不過也不必太過悲觀,。縱觀《哪吒2》,,全片包含1900多個特效鏡頭,、超10000個特效元素,全方位展現(xiàn)了世界級的工業(yè)化水平,。一個關于叛逆少年如何不斷領悟,,最終逆轉命運、脫胎換骨的成長故事,,應該不會產生太大隔閡,。“老外”或許不懂申公豹是誰,或許很難理解敖閏的結局,,但并不影響引發(fā)情感共鳴,。正如有電影人所言,《哪吒2》對主題的表達,,對人物抗爭與成長的詮釋,,同全球熱門電影極為接近,相信這樣一個可親可近的中國神話,,能夠俘獲更多海外觀眾,。
期待更多國產電影“走出去”,除了票房考慮,,更多還是希望傳播中國文化,。過去一段時間,國產電影出海主要面向華人聚集較多的國家和地區(qū),,受眾也大多是華人群體,。很多國產電影在籌拍、制作等方面便沒有考慮海外市場,,亦未在此投入太多宣發(fā)資源,。但隨著中國重回世界舞臺中央,世界目光頻頻聚焦,,如何展示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成為一個重要課題,。講故事是最好的載體,而電影是全世界共通的故事語言之一,。中國電影應當有此意識,,更當昂揚起足夠自信。
眼下,,《哪吒2》在北美,、澳新預售票“秒沒”,社交媒體上出現(xiàn)不少相關視頻賬號,,有的粉絲量瞬間破萬,。縱使“一千個觀眾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好作品總會有懂它的人,。“難道你還想改變這個世界?”“我想試試,!”就像這句臺詞所言,,電影市場的壟斷不是鐵律,,未來一定會有更多優(yōu)秀國產電影,帶著文化自信漂洋過海創(chuàng)造歷史,。(邱凌)
編輯: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