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多黨合作>史料縱覽
宋云彬“知北游”
宋云彬(1897-1979),,浙江海寧人,著名文史學者,、雜文家、民主人士,。是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
宋云彬“知北游”
1948年4月30日,,中共發(fā)布了“五一口號”,,得到了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熱烈響應,,他們紛紛發(fā)表宣言,、通電和談話,接受中共邀請,。此后,,在中共的周密組織安排下,分不同批次,,走不同線路,,共同奔赴解放區(qū),與共產(chǎn)黨共商建國大計,,為建設新中國貢獻力量,。
1949年2月28日,宋云彬與葉圣陶等二十七位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秘密登上輪船離開香港,,前往北京。
他們乘坐的是掛有葡萄牙國旗的華中輪,。登船前他們改穿短裝,,打扮成船上工作人員的樣子。宋云彬等一行人上了小艇后,,兩名警察躍下汽艇,,直奔到宋云彬面前,打開手電,,對著
原來這兩位警察看到這幾人服裝不合身份,,而且神色有點不大對頭,起了疑心,,以為他們是走私或別有圖謀之人,。幸虧檢查了也未發(fā)現(xiàn)什么,也就不再盤查,。兩名軍警離開,。于是宋云彬和岸上的幾位也一一上了汽艇,然后登上了華中輪,。
第二天清晨,,共產(chǎn)黨員李實前來送別,告知大家,,此一次上北京的共有二十七人,,但按規(guī)定只能搭乘十二人,,宋云彬等人不能作搭客,,只能自稱為輪上職員和押運商貨的。萬一香港派人員檢查,,也要自稱為船員,、押貨員。
(從香港回解放區(qū)的船上留影,。中排左起:包達三,、柳亞子、陳叔通,、馬寅初,;后排左起:傅彬然、沈體蘭,、宋云彬,、張絅伯、鄭振鐸,、葉圣陶,、王蕓生)
下午一時許,輪船
船上,他們舉辦晚會,,唱昆曲,,吟詩歌,開討論會,,非常充實,。葉圣陶出了一個謎,讓大家結合這次行程,,打莊子的一篇文章的篇名,。宋云彬猜中,他說是莊子的《知北游》,,意思是他們這批知識分子往北京靠近,。到了第十八日,他們才輾轉來到北京,。葉劍英,、李維漢、郭沫若,、馬夷初,、沈鈞儒等
三月二十五日五時許,,毛主席接見宋云彬這批知識分子,。
民主人士奔向北京,都經(jīng)歷了這番驚險曲折的歷程,所幸最終都勝利回歸到祖國懷抱,。這是我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多黨合作發(fā)展史上的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件,。
宋云彬編審新中國語文教材
1947年初,,宋云彬赴香港,,在香港文化供應社任總編,并于當年受邀在達德學院任教職,,同時應胡愈之的邀請,,為東南亞華僑學校的學生編寫中文教材。宋云彬在教材編寫方面已享有盛譽,。
1948年4月,,
1949年3月,宋云彬和葉圣陶等一批老戰(zhàn)友同期回到北京,。4月,,即成立了華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書編審委員會,這個臨時機構,,代行中央政府教育部的
(宋云彬在華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書編審會時,與全體工作人員合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開國大典后,,華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書編審委員會并入出版總署編審局,宋云彬任編審局第一處處長,。他主持編寫出版了《新編高級小學
宋云彬從事新中國語文教材編審的時間前后僅三年,但作為一位資深的語文教材編審專家,,他為新中國語文教育作出了奠基之功,,其功澤潤至今。
編輯: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