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观看|6—12呦国产精品|伊人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在线日韩欧美av|欧美福利看片|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www.久久麻豆|泳衣比基尼图片|麻豆传媒夏晴子|被姐姐调教,中文字幕人妻三区,亚洲精品久久久蜜桃直播 ,日韩AV手机免费观看,久久人妻内射无码一区三区,久久色伊人,午夜影院免费体验区

首 頁 熱點背后 政協(xié)歷史 奇聞軼事 軍事歷史 口述歷史

首頁>春秋>聚焦

絲綢之路上的“石榴外交”

——記中伊軍事交流中的一件趣事

2024年09月09日 14:59  |  作者:王衛(wèi)星  |  來源:人民政協(xié)網(wǎng)-人民政協(xié)報 分享到: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 軍事科學院原副政委兼紀委書記(少將) 王衛(wèi)星

06c42fd3-ed68-4eb5-b467-53ccbde973f7

▲筆者向伊方展示楊貴妃手植石榴樹照片

d2020302-74a9-4105-bbaf-fe6a8bacb55c

▲筆者與伊方專家舉行座談

568ff9d3-52b0-476a-b0f9-d20413a80c91

▲筆者向伊國防部副部長卡蘭特里準將贈送楊貴妃手植石榴樹照片

2015年12月14日至18日,應(yīng)伊朗武裝力量總參謀部國防戰(zhàn)略研究中心的邀請,中國軍事智庫代表團滿懷著中國人民的深情厚意和共建友誼的美好愿景,,首次出訪這個古老而又陌生的國度,,進行軍事學術(shù)交流,。

筆者有幸作為“首訪團”的團長,,在訪問過程中邊走邊看,在這片陌生又熟悉的土地上收獲了很多知識,,增長了不少見聞,,出訪中的那些細節(jié)至今想來,依然歷歷在目,。

“絲綢之路”是一個聊不完的話題

訪問座談的閑暇,,我們和伊朗朋友聊得最多的話題,就是兩大文明沿著陸上和海上兩條絲綢之路,,一路前行,、緊密擁抱,兩國人民世代交好,、互通有無的點點滴滴,。早在公元前2世紀,中伊兩國就已有經(jīng)濟交往,,其紐帶就是絲綢之路,。

伊朗的朋友們非常好奇蠶是怎么蛻變成美麗的絲綢的,。筆者于是變身成“絲綢大使”:絲綢源于桑樹,取自蠶絲,。蠶一生要經(jīng)歷四次蛻皮,才會吐絲結(jié)繭,,將自己包裹起來,,完成最后一次蛻皮,變成蛹,。再經(jīng)過大約10到15天,,蛹會羽化成蛾,破繭而出,,留下裹滿蠶絲的銀色蠶繭,。蠶在結(jié)繭期間,會同時吐出兩根蠶絲,,凝固成形后合成一根蠶絲,。一顆小小的蠶繭可抽出約1000米長的蠶絲,若干根蠶絲合并成為生絲,,一公斤蠶絲需要從2500多顆蠶繭中剝出,,再經(jīng)過多道復雜加工流程和精工巧織,才最后編織成一件精美漂亮的絲綢制品,。

神奇的蠶絲故事,,讓伊朗朋友聽得如癡如醉。瓦希迪將軍感慨地說,,難怪古波斯有句諺語:“希臘人只有一只眼睛,,唯有中國人才有兩只眼睛?!币馑颊f中國不僅精通理論,,還擁有技術(shù)。中國絲綢藝術(shù)本身就是一種“不可企及的完美標準”,。筆者接過話頭:中國也有句成語“春蠶到死絲方盡?”,,說的是春蠶在生命結(jié)束時才停止吐絲,象征著一種無私奉獻,、至死不渝的精神,。中國人民對待好朋友也是這種無私的大愛。

一條絲綢之路,,連接了兩大文明古國,。筆者接著介紹,2000多年前,,絲綢就促進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東西方大規(guī)模的商貿(mào)交流,。在古絲綢之路上,,伊朗不僅扮演著中國絲綢轉(zhuǎn)運者的角色,同時還是蠶絲和絲織品的重要生產(chǎn)者和輸出者,。據(jù)歷史記載,,早在薩珊王朝(224-651年)后期,大體相當于中國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桑蠶養(yǎng)殖技術(shù)已經(jīng)傳播至伊朗高原,。

絲綢之路上,西去的是絲綢,,東來的有“波斯貨”:波斯商人將中東和東南亞的寶石,、藥材販賣至中國,他們在中國南方有“舶主”之稱,。在新疆古爾般沙漠曾出土兩塊刻有“居魯士圓柱”銘文的馬骨,,說明兩國在居魯士時期或已有直接聯(lián)系。1955年,,在絲綢之路的起始地——西安市唐長安城遺址出土上千枚薩珊波斯銀幣,,也足見當時波斯商人與中國貿(mào)易交往的活躍。

除了貨物交流,,兩國的人員交流也很活躍,。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時,,曾派副使訪問安息(西亞古國,,地處伊朗高原東北部),建立政府間關(guān)系,。到公元7世紀的唐代時,,兩國往來達到鼎盛時期。在薩珊波斯遭遇外敵入侵之際,,唐朝厚待,、禮遇三代波斯國王,留下了扶危濟困,、情深誼長的千古佳話,。同期,許多波斯人不遠萬里奔赴中國,,或求學,、或行醫(yī)、或經(jīng)商,,足跡遍及西北的長安,、東南的廣州等地。史料記載,,唐代海南就有個波斯村寨,,“南北三日行,,東西五日行,村村相次”,。在元代,,波斯語曾是除漢語、蒙古語之外的第三種官方語言,??梢哉f,波斯語是古代除梵語之外影響中國文化最重要的外來語言,,也是古代漢語外來詞匯的重要來源。

此后,,中伊友好往來連綿不斷,,中國文化揚名西域,西域文化傳至中國,。來自中國的絲綢和伊朗的高超工藝結(jié)合,,成就了波斯絲毯的高貴;來自伊朗的蘇麻離青和中國的高超工藝相結(jié)合,,成就了青花瓷的雅致,。中國的漆器、陶器,、繅絲,、造紙、冶金,、印刷,、火藥及打井等技術(shù),經(jīng)伊朗傳向亞洲最西端乃至歐洲更遠的地方,,而石榴,、葡萄、蠶豆,、苜蓿,、胡桃,以及玻璃器皿等,,也從伊朗和歐洲等地源源不斷地傳入中國,。

宋元以后,隨著航海技術(shù)的突飛猛進,,中伊兩國海上交往日漸頻繁,。特別是15世紀,明成祖和波斯的沙哈魯國王先后派遣300人和500人的大型代表團互訪,,也是這一時期,,鄭和7次率領(lǐng)龐大船隊遠洋航海,,其中有3次曾到達伊朗南部的忽魯謨斯(今霍爾木茲地區(qū))。1432年,,明宣宗朱瞻基給哈烈國的國書中稱:“永結(jié)成好,,相與往來,同為一家,,俾商旅通行,,各隨所愿?!彪m然中伊兩國分處亞洲大陸的東西兩端,,但這條用絲綢聯(lián)結(jié)的道路,促進了兩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使古老的中國與波斯文化交流互鑒,、和諧共存。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兩大文明在相互碰撞、互鑒,、交融和創(chuàng)新中,,不斷地將異質(zhì)文明內(nèi)化為各自的本土文明,豐富,、拓展了兩國的文化內(nèi)涵,,為文明的傳承與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成就了人類文明交往史上的一段華章,。

在石榴故鄉(xiāng)講“石榴趣事”

首場座談在伊朗總參國防戰(zhàn)略研究中心舉行,。伊朗不愧是“石榴”的故鄉(xiāng),碩大的紅石榴和各種蜜餞擺在中間的會議桌上,,伊朗的石榴皮很薄,、果實很大,飽滿的石榴籽似晶瑩剔透的紅寶石,,十分誘人,。

筆者的家鄉(xiāng)陜西省西安市,曾是中國最早種植石榴的地方,。我便將座談話題從桌子上的石榴開始切入,,向伊朗前國防部部長、總參國防戰(zhàn)略研究中心主任瓦希迪將軍和其他伊方朋友講起了絲綢之路上的“石榴趣事”,。

筆者介紹,,中國的晉代張華著《博物志》記載:“漢張騫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蔽鲿x陸機的《與弟云書》也說:“張騫為漢使外國十八年,得涂林安石榴,?!苯裉欤窕ㄟ€是古都西安的市花,。

石榴傳入中國以后,,被人們視為“天下之奇樹,九州之名果”“冠百品以奇仰,,邁眾果而特貴”,,甚至被稱為“天漿”。這種異域奇果最初只供皇親國戚賞玩之用,,后來經(jīng)歷朝代更迭,,流傳漸廣,方才成為尋常百姓家中亦可一見的水果,。唐代著名詩人元稹《感石榴二十韻》:“何年安石國,萬里貢榴花,。迢遞河源道,,因依漢使槎。酸辛犯蔥嶺,,憔悴涉龍沙,。初到摽珍木,多來比亂麻,。深拋故園里,,少種貴人家?!闭f的正是這段史實,。

石榴的引進史,實際上也是中國和中亞,、西亞文明的一段交流史,,更是中伊兩國友誼源遠流長的證明。臨潼石榴自西域引進栽植,,至今已有2000多年,。目前,臨潼栽植石榴12萬畝,,年產(chǎn)8萬余噸,,除鮮果外,還開發(fā)了石榴酒,、石榴汁,、石榴茶,、石榴果醋等系列產(chǎn)品,產(chǎn)值達10億元以上,,遠銷東南亞和荷蘭等西歐國家,。經(jīng)過數(shù)個世紀的努力推廣種植,今天,,中國的安徽,、江蘇、河南,、山東等省份也已成了石榴的重要產(chǎn)地,。在全球石榴種植面積中,中國占到85.9%,;全球石榴總產(chǎn)量中,,中國占到68.5%。北京天安門廣場,,毛主席紀念堂前的18棵石榴樹就是陜西老鄉(xiāng)們從臨潼移植的,。

聽了筆者的講述,伊朗朋友連連感嘆,,沒想到這些小小的石榴,,不僅造福了中國的老百姓,更成為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的重要歷史見證,。

石榴在中國被視為“吉祥果”

有了一個好的開場白,,話題便容易深入,筆者便將話題從石榴的實用價值轉(zhuǎn)向它在中國的文化寓意,。因為我知道,,石榴在伊朗被視為“天國果實”,在波斯的古老神話中被稱為“眾神喜歡的水果”,,奉為神圣之果,,象征著繁榮和永生。而石榴文化也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fā)芽:石榴歷來被視為吉祥,、繁榮,、團結(jié)與和平的象征,“榴枝婀娜榴實繁,,榴膜輕明榴子鮮”,。石榴被廣泛用于各種文化活動中,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也稱“吉祥果”,。

中國人向來喜歡紅色,滿枝的石榴花象征了繁榮、美好,、紅紅火火的日子,,石榴象征著多福多壽、長命富貴,,又因“石榴多子”“千房同膜,,千子同衣”,寓意人丁興旺,、民族繁榮,。中國年畫中最受百姓喜愛的《百子圖》,畫的就是一個胖娃娃懷抱著紅彤彤的綻口大石榴,,“為圖以示子孫眾多也”,。

伊朗的朋友們不知道,在筆者的家鄉(xiāng),,青年男女結(jié)婚時,,新婚洞房里的喜帳上一定要懸掛兩個大石榴,結(jié)婚禮品也必須備上一對繡有大紅石榴的枕頭,,祝福新人和諧美滿,、早得貴子;新生兒呱呱墜地時,,親友還喜歡贈送繡有石榴圖案的鞋帽,、衣服、枕頭等以示祝賀,;老年人過壽時,晚輩也要獻上石榴,,祝賀長輩幸福長壽,、兒孫滿堂。時至今日,,中國的民間還有石榴書畫,、石榴肚兜、石榴餅模,、石榴篆刻,、石榴剪紙、石榴發(fā)繡,、石榴攝影,、石榴荷包、石榴地毯,、石榴面塑,、石榴托盤,甚至石榴首飾等。

石榴也是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的良方,。最早記載于南北朝梁代陶弘景的《名醫(yī)別錄》中云:“藥家用酸者”“入藥惟根,、殼而已”“子為服食者所忌”。唐代中醫(yī)食療學家孟詵《食療本草》中說,,石榴“主谷利,、泄精”。明代著名醫(y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榴者,,天漿也,,止瀉、化淤,、清渴,、祛火?!笔窕?、石榴葉、石榴籽,、石榴皮,、石榴根均有藥用價值。

介紹完這些民俗小趣聞,,筆者非常感慨地對伊朗朋友說:“石榴不僅見證了中伊兩國人民沿著絲綢之路開展友好交往的歷史,,而且預示著兩國合作還將收獲更多碩果?!贝蠹壹娂婞c頭稱贊,。

石榴拉近了雙方的距離

為了活躍氣氛,筆者又向伊朗朋友講述了唐明皇和楊貴妃浪漫愛情中一則與石榴有關(guān)的故事,。

據(jù)史載,,楊貴妃對石榴情有獨鐘,喜食石榴果,、愛賞石榴花,,因其花開盛夏燦若煙霞,恰像舞裙飄轉(zhuǎn),,更愛穿石榴彩裙,。為此,唐明皇投其所好,,在華清宮遍栽石榴樹供她觀賞(今華清池內(nèi)五間廳下的那株石榴樹,,相傳即為楊貴妃親手所栽),出現(xiàn)了長安“榴花遍近郊,,城垣載石榴”的盛景,。唐明皇還令專人為楊貴妃釀造石榴美酒,。每逢初夏,石榴花競放之際,,唐明皇便在火紅的石榴花叢之中設(shè)酒宴與貴妃賞樂……楊貴妃酒醉之后雙頰緋紅,,讓唐明皇更加心生憐愛、隆寵不斷,,經(jīng)常不理朝政,。大臣不敢責怪皇上無道,只好遷怒于楊貴妃,,對其拒不施禮,,楊貴妃對此感到十分不悅。

一日,,唐明皇設(shè)宴招待群臣,,讓楊貴妃獻舞助興,貴妃借酒撒嬌向唐明皇耳語,,說眾臣對她不施禮,、不恭敬,不愿獻舞,。唐明皇即令眾文官武將以后見了貴妃要一律施禮,,拒之將以欺君之罪嚴懲。眾臣無奈,,自此凡見貴妃無不惶恐下跪施禮,。中國國粹京劇的經(jīng)典劇目《貴妃醉酒》,反映的就是這一情態(tài),。久而久之,,“石榴裙”就成為中國古代年輕女子的代稱,人們形容男子被女人的美麗所征服,,稱“拜倒在石榴裙下”,。這一典故也源于此。

自此,,石榴裙也開啟了唐代婦女的穿衣風尚,一時“千門萬戶買不盡,,剩將女兒染紅裙”,。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全唐詩》中,描寫石榴或與之有關(guān)的詩句就達到了93處,。連一代女皇武則天也抵不住石榴裙的魅力,,曾寫過“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的詩句,。石榴裙一直延續(xù)到明清時代,,形成了流傳千年的“石榴風尚”,。

1000多年過去了,華清宮歷經(jīng)滄桑,,早已沒有了當年的風貌,,那株石榴樹樹身通體疙瘩、老態(tài)龍鐘,,枝干曲曲折折,、布滿青苔,但依然臨水而生,,盤根錯節(jié),、蒼勁有力、枝繁葉茂,、婀娜多姿,,樹的主體部分已經(jīng)掙脫池塘圍欄的束縛,傾斜著向水面生長,。樹高有8米多,,樹圍1.6米,樹冠覆蓋面積達57平方米,,每逢石榴花盛開的季節(jié),,在繁茂的綠葉中榴花朵朵綻開,風過花叢,,紅花搖曳,,宛若火焰一般,與碧綠的池水構(gòu)成一幅艷麗的畫卷,。至今,,華清池五間廳下,年年榴花盛艷,、果實累累,。

石榴樹的壽命一般在200年左右,但是,,這棵樹的樹齡卻是普通石榴樹的6倍,,存活到現(xiàn)在已是不可思議,如今還能年年結(jié)果更屬奇跡,。

贈送楊貴妃手植石榴樹照片

當筆者講完這個故事,,伊朗的朋友聽得如癡如醉,不知是誰好奇地問了一句:“‘楊皇后’一定很漂亮吧,?”一時間,,大家都說要目睹一下這位美麗“皇后”的芳容。

好在出訪前,,筆者請朋友在華清宮拍攝了“貴妃出浴”“唐明皇與楊貴妃起舞”的雕塑,,以及楊貴妃親手栽種的那株石榴樹的照片,。

當筆者拿出照片時,大家非常高興,,爭相傳看,。看著這番熱鬧的場面,,筆者打趣說:“照片我?guī)Я艘恍?,但‘皇后’只有一位,就送給在座的軍銜最高的朋友——瓦希迪將軍吧,,石榴樹的照片可以送給每位朋友一張,。”瓦希迪將軍高興地說:“這是中伊兩國人民友誼最好的見證,,我們一定要好好珍藏,,讓更多的人知道?!贝撕?,每次座談會上,伊朗的朋友都對這段故事津津樂道,。

當中方代表團結(jié)束訪問行程,,準備離開德黑蘭時,前來送行的伊方軍官告訴筆者:瓦希迪將軍特意準備了兩箱伊朗的石榴請王將軍的“皇后”品嘗,,已經(jīng)送上飛機,。這份意料之外的禮物讓筆者既驚又喜。中國駐伊朗大使龐森得知來龍去脈后,,高興地稱贊這次訪問是一次成功的“石榴外交”,。

回國第二天,恰好趕上單位召開年終總結(jié)大會,,筆者在會議結(jié)束時把帶回的石榴和出訪的趣事,,拿出來和同志們一起分享。大家一邊吃著鮮紅多汁的石榴,,一邊說,,石榴好吃、故事好聽,,“石榴外交”甜蜜,、浪漫而成功。

絲路承載著中伊兩國的友誼

石榴流傳的過程,,不僅僅記錄著中伊兩國交往的一段佳話,還播下兩國友誼的種子,,深深地扎根于兩塊肥沃富饒的土地,,不斷開花結(jié)果,、造福人類。中國和伊朗是亞洲東西端的兩個大國,,都擁有古老的文明,,肩負歷史的重任。如果說,,歷史上中伊兩國為開辟陸海絲綢之路,、促進東西文明交融作出了重要貢獻,那么,,今天兩國的友好交往,,更是對“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的繼承和弘揚。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得到了伊朗政府和各界朋友的積極回應(yīng)。這次訪問中,,無論走到何處,,伊朗朋友都紛紛向代表團咨詢“一帶一路”倡議的情況,表現(xiàn)出強烈的合作意愿,,有的甚至還提出了具體合作路線圖,,強調(diào)伊方愿與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框架下,將伊朗東向政策和中國向西開放戰(zhàn)略對接,,希望在傳統(tǒng)的能源合作基礎(chǔ)上拓展產(chǎn)業(yè)合作,,將中國的優(yōu)質(zhì)產(chǎn)能與伊朗推進工業(yè)化的需求結(jié)合起來,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和共同發(fā)展,。一些伊朗朋友表示,,伊朗經(jīng)濟發(fā)展的第六個五年計劃可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實現(xiàn)戰(zhàn)略對接。

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兩站,,作為兩個歷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國,,中伊兩國文化各有所長,都為人類的文明與進步作出巨大貢獻,。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更加無法阻擋中伊兩國的相互走近、增進合作,,無法阻擋兩國人民友好交往,、深化友誼。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