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科普養(yǎng)生
冬至時節(jié)話養(yǎng)生
冬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22個節(jié)氣,也是我國農歷最重要的節(jié)氣之一,民間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人們對冬至非常重視,有慶祝冬至的習俗,。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長之至,曰“冬至”?,F(xiàn)代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冬至過后,,太陽又慢慢地向北回歸線轉移,,北半球的白晝又慢慢加長,而夜晚漸漸縮短,。冬至過后,,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年中最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三九是天氣最寒冷,、地面積蓄熱量最少的日子,所以也有“冷在三九”的說法,。
《史記·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養(yǎng)生要順應四季,冬藏,,是指一切生物在冬令陽氣閉藏,、精華閉藏,、生機閉藏,養(yǎng)精蓄銳,、休養(yǎng)生息,。”下面我將從起居,、飲食,、運動、保健四個方面給大家詳細介紹冬至養(yǎng)生,。
起居調養(yǎng),。《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冬三月應“早臥晚起”,。冬季晝短夜長,,天寒地凍,而冬至過后的“三九”又是天氣最寒冷的時候,,我們應該順應天時,,適當調整作息時間,早睡以養(yǎng)陽氣,,遲起以固陰精,。不過,,早臥晚起是相對而言,,一般認為比平日早睡、晚起半小時就可以,,并不是睡得越多越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等太陽升起再起床,,特別是老年人和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醒后可以躺在床上伸伸懶腰、揉揉胳膊和腿,,身體舒展后再起床,。
飲食調養(yǎng)。冬至節(jié)氣,,意味著進入數(shù)九天,,迎來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日子。陰極陽生,,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fā),,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yǎng)物質,進而發(fā)揮其滋補的功效,。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梢姡燎昂笫恰岸钸M補”的好時機,。這階段,,大家喜歡用一些溫補的食物,比如羊肉,、山藥,、板栗、雞肉等,;還有一部分喜歡藥物進補,,比如膏方。膏方多為甘甜滋潤補養(yǎng)的藥物,,服用時感滑潤爽口,,既能進補,又能治病,。有病治病,,無病防病,所以現(xiàn)在冬季進補膏方已成為一種時尚,。但進補的同時要注意,,不能一味地進補,平時日常飲食宜多樣化,,注意谷,、肉、果,、菜的合理搭配,,辨證施補,缺什么補什么,,不宜過食辛辣燥熱,、肥甘厚膩的食物;適當多吃一些具有補益津液的食物,,如百合,、梨、蘿卜,、白菜等,,以維持腎中陰陽的平衡。民間有“冬吃蘿卜夏吃姜”的說法,,白蘿卜有消積化痰順氣的作用,,冬天容易受寒感冒后出現(xiàn)咳嗽,、咳痰等癥狀,可以燉點白蘿卜湯輔助治療,。
運動調養(yǎng),。冬至時減少運動才符合“冬藏”的原則,事實上,,減少運動并不意味完全不運動,。要知道,冬至氣候寒冷,,人體汗孔閉塞,,體內的熱氣散發(fā)不出去,很容易生內火,,因此很多人會出現(xiàn)流鼻血,、口腔潰瘍、口唇旁起皰起皮,、長痘痘等問題,,這些都是陽氣郁積于體內而生火的表現(xiàn)。所以說,,天氣雖然越來越冷,,但要堅持少量運動。條件允許的話,,大家可在上午10-12點出來運動,,或者下午2-4點運動,此時戶外溫度相對較高,,體感也較為舒適,。冬至運動養(yǎng)生還要注意講究方式和方法,,宜多做導引,,或選擇動靜結合的運動,如八段錦,、太極拳等,。當然,也可以選擇更為簡單的運動方式,,比如散步,、慢跑等。
保健調養(yǎng),。足浴泡腳,,腳有人體第二心臟之稱,但其離心臟位置最遠,,負擔最重,,最容易引起血液循環(huán)問題,,故有“人老腳先衰”的說法,“百病多從寒起,,寒從腳下生”,。我們平時洗腳應在夜晚臨睡前,溫度在40℃-45℃為宜,,水要淹沒腳踝,,時間在10-15分鐘,加上紅花,、艾葉等活血化瘀中藥更佳,,這樣既可以保持足部溫暖,顧護陽氣,,還可改善部分睡眠質量,,一舉兩得。艾灸,,用艾葉制成的艾條,、艾炷,點燃產生的艾熱刺激人體穴位或特定部位,,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絡、扶陽固脫,、升陽舉陷,、防病保健的作用,尤其適宜冬季御寒保健,。中醫(yī)養(yǎng)生強調整體性,,可灸關元、氣海,、腎俞,、督脈等部位,以整體溫經補陽,,抵御寒邪,,提高人體免疫力,達到養(yǎng)生保健目的,。
冬至時節(jié),,大家要早臥晚起,適當滋補,,適度運動,,多“儲存”,少“透支”,,順應自然界“蟄伏閉藏”的規(guī)律,,達到養(yǎng)生的目的,。
(航空總醫(yī)院副主任醫(yī)師 王玉芳)
編輯:陳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