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聚焦
李太生:在研究病毒的世界里,我永遠是少年
李太生,,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感染科主任,。1998年在國際上首次發(fā)現(xiàn)抗病毒治療能夠重建艾滋病患者CD4+ T細胞功能,,奠定了艾滋病的免疫重建理論的重要基礎,。牽頭開創(chuàng)了適宜中國國情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綜合診治及全程管理模式,形成了艾滋病抗病毒治療和免疫重建的“中國方案”,,在我國和發(fā)展中國家推廣應用。
2023年10月10日的一整個上午,,李太生的手機一直關機,。直到中午十一點半,他才匆匆忙忙回到位于協(xié)和老樓拐角的辦公室,,重新恢復通訊,。原因很簡單,他想讓千里迢迢找他看病的門診患者,,得到醫(yī)生心無旁騖的對待,。
李太生,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感染科主任,。他的老師王愛霞,,發(fā)現(xiàn)了我國大陸第一個艾滋病病人和第一個中國人經(jīng)性傳染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者。
“我小時候,,吃不飽,,連紅薯面也沒有,吃谷子外面的糠,,但經(jīng)歷過困難的人,,都知道那是財富?!比缃竦睦钐?,60歲的年紀依然容光煥發(fā),,會時常懷念過往,但更向往未來,。
報童小李進協(xié)和
“我16歲考入位于廣州的中山醫(yī)學院,,當時學醫(yī)的理由很單純,一個是從小陪我長大的爺爺去世了,,去世前他很痛苦,;還有一個理由就是我自己的親弟弟6歲患了白喉,被誤診為感冒,,最后窒息去世,。”至親的離世,,讓李太生那年填寫的五個高考志愿,,前四個都是醫(yī)學院。
1963年8月20日,,李太生出生在河南林縣(今林州),。“紅旗渠就是我們家那的,!”李太生總是很驕傲的和別人介紹他的家鄉(xiāng),。在他的認知里,那片充滿激情的土地,,永遠是根,。
開學報到后,李太生被分到了年級老師辦公室隔壁的宿舍,?!伴_學后的一個中午,隔壁老師來宿舍看到只有一個人,,便問我:‘小同學,,你過來,叫什么名字,?家是哪兒的,?父母是干什么的?我局促地說,,我叫李太生,,家在河南,父母都是農(nóng)民,?!崩钐貞洠髞砝蠋煱阉械搅宿k公室:“小李同學,,你看,,這有兩份報紙,,人民日報和廣州日報,四層樓的每個宿舍要發(fā)一份,,報紙是同學們獲取信息的來源,,你能不能每天幫忙送報紙?”李太生馬上使勁兒點頭說可以,。離開家之前,,母親告訴他,要多學習,,眼睛里要有活兒,。
“每天中午十一點半下課,同學們都去吃飯了,,我就跑著去辦公室取報紙,,再花半個多小時送完。四年的時間里,,我基本上沒有吃過一頓最熱乎的午飯,。”李太生回憶,,雖然當時我身高就1米60多,,但練就了一身從宿舍門簾“飛報紙”的功夫,人家都叫我‘小李飛刀’,!”這樣的“報童小李”,,一送就是四年。
一轉(zhuǎn)眼到了1983年,,同學們都開始忙活著大四實習,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黨委副書記和教育處老師到中山醫(yī)學院挑學生,。
“聽說就要12個人,,我就不抱希望了。當時全年級400多人,,我排280多名,。但沒想到,名單里有我,?!北鄙现埃蠋煾嬖V李太生:當時協(xié)和的領導沒把成績當作唯一標準,,反而一直強調(diào)能吃苦的品質(zhì),,這是做一個好醫(yī)生必備的素養(yǎng)。咱們專業(yè)里,,還有誰比你能吃苦,?我信你不會給我丟臉,,能是個好樣的。
“我比大學的時候努力一百倍,,就為了能留下來,。”不到一年,,李太生的愿望就實現(xiàn)了:他被協(xié)和醫(yī)院留在了最王牌的內(nèi)科,。那年在宿舍樓里飛奔的17歲少年,憑送報紙讓整個學院的老師都記住了他,;而讓他沒想到的是,,未來他的名字,遠遠不止響亮在當年的中山醫(yī)學院,。
在協(xié)和醫(yī)院內(nèi)科實習一年后,,教務處找到李太生,告訴他方圻教授(協(xié)和醫(yī)院名譽院長)想讓他留在內(nèi)科,?!爱敃r只定了內(nèi)科,沒定專業(yè),,到了1987年考研究生,,這才認識了導師王愛霞?!崩钐鷮@位王教授的了解,,只限于知道她是大陸第一個發(fā)現(xiàn)艾滋病患者的人,自然不會想到,,自己未來的每一步,,都和她相關。
“我們都怕她,,覺得這個老太太厲害,,當時我21歲,她51歲,,這是一代人的差距,。”確定導師后,,李太生去王愛霞辦公室做第一次正式的師生會面,。“就在這個老樓的3層,,我戰(zhàn)戰(zhàn)兢兢站在門口,,看著她在扇紙扇子,她讓我坐下,我都不敢,?!?/p>
“你的英語差,要好好練英語,?!崩钐两穸加浀茫疽詾轭I導要給他規(guī)劃學業(yè)發(fā)展,,沒想到對話一直都在聊“題外話”,,王愛霞還給他一本英文的雙城記說:“我兒子練英語就是從這本書開始的。一周之后再來,,講講你理解的內(nèi)容,。”然后便讓李太生走了,。
當時的李太生一頭霧水,,但多年后回過頭才品味出來,這是一個大醫(yī)生的世界觀,,也是后來她一直教李太生的格局觀:醫(yī)生不能只會看病,,要懂愛人,還要懂這個世界,。
1990年,,他從住院總醫(yī)師升為主治醫(yī)師。按照正常軌跡,,1995年就可以做副教授了,,沒想到這時,王愛霞為他規(guī)劃了另一條路,。
1993年10月,李太生受教育部公派,,赴法國進修感染與熱帶病學科。出發(fā)前,他與導師商定,,將抗生素,、院內(nèi)感染控制作為自己的學習方向。但到了法國才大吃一驚:艾滋病在國外是非常熱門的研究方向,,國際上知名的感染學專家全是搞艾滋病的,。李太生進修的醫(yī)院里,,感染科病房90%收住的都是艾滋病患者,。
李太生果斷向醫(yī)院和中國大使館提出改學艾滋病的申請。這個決定在國內(nèi)看來很“冒險”,,因為從王愛霞在1985年發(fā)現(xiàn)中國第一例艾滋病起,,直到1993年的8年時間累計才有1300多例。
帶著家國使命感,從起初的不敢碰艾滋病患者,,到后來和他們做朋友,,這個小個子的中國學生,逐漸走入了外國人的視野,。起初,,李太生本想兩年就回國,但兩年結(jié)束后,,轉(zhuǎn)折點出現(xiàn)了:國際上,,雞尾酒療法開始臨床做研究了,這也意味著,,艾滋病患者真正有效的療法要上市了,。
“我當時和王教授商量,想在法國多待幾年,,去實驗室讀博士,,等到雞尾酒療法問世了,我也有了臨床和實驗經(jīng)驗雙重加持,,再回國,。”王愛霞教授聽完沉默了許久,,以為這位得意弟子不想回來了,,在找理由推脫,于是很嚴肅地與他通了電話:從古至今,,從家到國,,談話只有一個主旨,那就是她在國內(nèi)已經(jīng)建好了p3實驗室,,就等著他回來,。
通話最后,她說了一句至今讓李太生難忘的話:“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國界”,。鏗鏘有力,震耳欲聾,。
三年后的1999年1月7日,,李太生博士論文答辯,順利通過后,,當即買了1月13日的回國機票,。
最努力的“小個子”
法國的5年時間,李太生2年在臨床,,另外3年在實驗室,,埋頭苦干的動力就是去證明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到底能不能重建,。
“當時我用臨床患者的血液做實驗,早上去看病人,,中午拿著熱乎的血液回到實驗室,,都是第一手臨床數(shù)據(jù)?!睅资赀^去,,李太生提到那段歲月,眼里依然有光:“法國人一周工作四天半,,每天最多八小時,,但是我一天在實驗室12小時,一個星期干7天,,當時實驗室有位英國留學生,,每天工作10小時,我去以后,,就變成了超越他的那個最勤奮的人,。”
也是在實驗室,,李太生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實驗室導師、世界著名的艾滋病專家奧特朗女士,。她早在擔任住院醫(yī)師期間就報告了法國第一例艾滋病1型病毒患者,,1997年也是她帶著李太生,宣告了艾滋病免疫重建理論,。李太生的臨床導師卡特拉瑪也同樣是在艾滋病領域的奠基式人物,,她發(fā)現(xiàn)了世界上首例艾滋病2型病毒病例,1994年完成了全球第一個艾滋病二聯(lián)治療的臨床實驗,,號稱歐洲的艾滋病研究“領頭羊”,。
后來他和導師先后在《科學》《自然·醫(yī)學》《柳葉刀》等國際著名雜志上發(fā)表文章。1998年,李太生被法國授予“優(yōu)秀外國醫(yī)師獎--維多利亞雨果獎”,,是首次獲得該獎的中國人,。1999年畢業(yè)歸國時,他已經(jīng)是國際知名的青年艾滋病專家了,。
“我決定回國的時候,,她把實驗室里剩下的價值30多萬的試劑還有一支1萬多的電子移液器都送給我了,還提供資金讓我回國培訓更年輕的醫(yī)生……”李太生回憶,,后來兩位老師一起,,分別在2001年和2003年兩次來到中國,參加中國第一個艾滋病學組會議,、陪著他到河南艾滋病村調(diào)研,,和王愛霞教授一起,為這位新生的艾滋病專家做“扶手”,。
只要能讓患者活下來
2000年,,李太生開始在門診接觸到了自己的艾滋病患者。
“我看到病人,,有治療他的知識,,但沒手段,因為進口藥1萬多塊錢,,普通人用不起,。當時的艾滋病不僅是死癥,更是‘壞病’,?!崩钐貞洠搅?001年,,國內(nèi)進口艾滋病藥降到了3000多元,。那年夏天,一個帶著勞力士的小伙子聽說母親得艾滋病,,轉(zhuǎn)身就走了,,說不治病了,太丟人,;再比如,,當時河南的艾滋病村,連農(nóng)產(chǎn)品都賣不出去,,感染后的農(nóng)民苦不堪言,。所以當時只要有企業(yè)說有新成果,李太生都會想試試,,曾有一個瑞士的年輕人帶著一書包藥可以免費提供,,但是患者吃了三個月,再吃就要給錢了,,但是當時大家都給不起,。
“就在我的第一批患者馬上就撐不住的時候,上海一家民營企業(yè)找到我,,他們做艾滋病原料藥很有名氣,,仿制出艾滋病藥后,問我需要啥,,我說你快給我點藥,。”李太生回憶,,不到3天,,價值近100萬足夠30個患者可以吃2年的藥就到了,,他手下最危險的患者都得救了。
“我恨不得給藥廠磕頭,?!崩钐f,現(xiàn)在回想起來,,這種心境依然在,,只要能讓患者活下來。
李太生回憶,,當時有患者坐一宿車從河南到北京,,之前化驗費都是1000多塊錢,后來漲了100多,,患者帶的錢都是掐算著的,,買完藥身上的錢都不夠買回家的車票,知道情況后他當場給了患者200塊錢,,還告訴患者,,買臥鋪;也是那幾年,,有農(nóng)民賣了房子來北京找李太生,。“他們說,,去協(xié)和能看就看,,不能的話,也就沒有希望了,。我也知道,,很多患者都把協(xié)和當作最后一站?!?/p>
到了2003年年底,,中國有了免費藥。如今,,20年過去了,,很多患者還活著,曾經(jīng)的小孩長大了,,當時的大人變老了,,他們也都成了李太生的寄托。而這一切,,從某種程度上說,,都要歸功于李太生和他的“中國方案”。
做改寫指南的人
“診療指南不是用來背的,,指南也是人寫的,,真正的科學家要做的,,是敢于改寫指南,”回國后,,進口藥用不起,、國產(chǎn)藥仿制不出來成了艾滋診治的困境。
李太生解釋,,雖然1987年第一個艾滋病藥物就問世了,但后來被證明無效,。到了1995年有了雞尾酒療法,,從1996年第二季度開始,全球艾滋病患者死亡率大幅下降,,也是這時開始,,艾滋病的診療才有突破性改變。
2001年,,李太生來到了河南文樓“艾滋病村”,,當時感染艾滋病的村民都用不起進口藥品。為了讓國內(nèi)患者用得起藥,,2003年國內(nèi)啟動仿制藥,,但村民吃后不到三個月,30%患者都或因藥物毒副作用停藥或去世了,,這是國內(nèi)研發(fā)艾滋病藥物最艱難的階段,。
當時很多人覺得藥有問題,但李太生作為臨床指導專家發(fā)現(xiàn),,其實是劑量的問題,。“中國仿制藥按照外國人的劑量肯定是不行的,?!?004年開始,國家科技部開始做攻關,,李太生深度參與進來,,到了2006年,李太生提出三種國產(chǎn)藥隨機選取2種藥配合,,最后發(fā)現(xiàn),,三個方案中,兩個達到了國際同類水平,。世界衛(wèi)生組織也表示,,這兩個方案可以在發(fā)展中國家推廣。三年的努力,,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
但好景不長,,李太生和患者很快就發(fā)現(xiàn),藥物司他夫定有很大的副作用,,比如脂肪萎縮,。這幾款仿制藥,從2006年起在國外就不用了,,因為脂肪萎縮后不能自行恢復,,常常需要整形科醫(yī)生配合治療。
“在咱們國家,,沒有別的藥可用了,,這是我們好不容易推廣的免費方案?!睘榱私鉀Q接下來的難題,,李太生從2007年開始著手另一個實驗:患者服用司他夫定半年,開始出現(xiàn)脂肪萎縮,,其托夫定服用半年開始就有骨髓抑制,,那能不能試著兩種藥交替使用?還沒等上一款藥的副作用展現(xiàn)出來,,就更換另外一款,。帶著設想,李太生找了517個病人入組,,發(fā)現(xiàn)交替后使用的優(yōu)化方案可以大幅降低骨髓移植和80%脂肪萎縮,,一年可以為國家節(jié)省幾十個億,這是我的第一個中國方案,,也是‘十一五’重大科技成果,。”李太生說,。
中國有了自己的抗艾滋病方案,,也讓中國患者吃得上免費藥了。到了2018年,,李太生把雞尾酒療法的第三種藥(依非韋同)繼續(xù)降低劑量,,國外每片600毫克,國內(nèi)減量到400毫克,,效果也足夠好,,“80萬患者,一年就節(jié)省2億元,?!崩钐f。
如今,全球每年有150萬-170萬新增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總死亡數(shù)下降,,但是每年還是有60—70萬患者因艾滋病去世。在李太生的辦公室里,,他指著最新的數(shù)據(jù)告訴記者,,他的抗艾之路,還有很長一段要繼續(xù)走,。
艾滋病界的中國符號
今年7月,,李太生到布里斯班參加世界艾滋病大會,當晚有一個閉門論壇,,只邀請了全球7位專家參與研討,,其中美國有兩位,加拿大一位,,法國一位,,亞洲只有兩位專家,,一位來自日本,,另一位就是中國的李太生。
“當時坐我旁邊日本的專家來和我打招呼,,他是日本艾滋病協(xié)會的主席,,和我點頭作揖后說,李教授您還記得我么,?您1999年在國際會議講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重建,,我是下面的聽眾?!崩钐χ貞?,當時他馬上點頭說記得,聽到對話后,,對面的加拿大專家也過來自我介紹,,說自己來自加拿大麥吉爾大學,聽說我是“TaiTheng Li”,,他很興奮地說,,他的老師總說中國的專家“TaiTheng Li”是他的朋友,也是他現(xiàn)在仰慕的偶像,,加拿大學者所說的這位老師,,正是李太生在法國時期的博士同學;當晚的閉門會,,隔壁一位女士講法語,,李太生自然地接話,知道我在法國待了5年后,,她立刻尖叫說“太生”,!原來,,當時我在法國時,她是住院大夫,,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醫(yī)院的感染科主任……命運的齒輪從未停止轉(zhuǎn)動,,來自不同國度的人因為一個契機可以漂洋過海集結(jié)在一起,也許,,這就是科學的魅力,。
如今世界范圍內(nèi)的感染界和艾滋病界,李太生已是中國符號,。
2023年10月10日中午,,李太生隨手翻出來一張紙條:去年年底,法國一位醫(yī)生給李太生寫了一封信,,那是他在法國時一位在醫(yī)院出門診的博士后專家,,比李太生大10歲,經(jīng)常帶著李太生回家吃飯,,整整五年多的時間,,一直在一起。
坐在辦公室里的李太生戴上眼鏡,,很認真地用法語為記者讀起了信:“太生,,太長時間了,我們沒有彼此的消息,。我在回憶著我們30年前在法國共進晚餐的場景,,我希望你不要太忙、太累,。尤其是新冠病毒肆虐以來,,我猜想,現(xiàn)在你肯定作為非常重要的新冠防治負責人,。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退休2年了,,但是我經(jīng)常還去醫(yī)院,就是為了得到一些老朋友的消息,,特別是你,。我現(xiàn)在也不是太寂寞,也有很多事兒要做,,你放心,。如果有機會你到了巴黎,我特別希望,,我們能夠再見到,。”漂洋過海的惦念,是世界頂級科學家之間的惺惺相惜,。
“幾十年來,,我對病毒研究的興奮和沖動絲毫沒有減弱,正常人60歲想退休,,但我總覺得時間不夠,。”最近幾年,,李太生一直在參與新藥研發(fā),,做完了二期臨床試驗,這種first-class 新藥一旦問世,,會是艾滋病領域另一個高峰,;李太生也還有很多事兒要做,比如想面對未知傳染病有更健全的預警方案,,再或者,,他還是想終有一天,能攻克,、治愈艾滋病,。
從1983年到2023年,到北京40年了,。在他古樸的辦公桌上面掛著的唯一一幅畫,,是武漢疫情期間,,在同濟中法新城院區(qū)ICU病房里被記者拍下的,。匿名的網(wǎng)友照著網(wǎng)上的圖片,給他畫了一幅油畫,,一直被他珍藏至今,。他猜是患者畫的,這么多年,,他一直和患者惺惺相惜,,互相成就。
今年剛好滿60歲的李太生拿起了桌子上恩師最喜歡的那把紙扇,,一只手瞬間撐開,,說當年王愛霞老師就是這樣扇扇子。搖曳間,,這股風,,仿佛從那個艱苦貧瘠的年代,吹回到了今天,。掠過臉龐時,,只為兩代中國艾滋病診療的推動者留下一行字:磊落平生無限愛,盡付無言高歌。
“您會時常懷念43年前,,在宿舍樓里飛奔著送報紙的17歲少年嗎,?”
“在研究病毒的世界里,我永遠是少年,?!?/p>
你好,“少年”李太生,。
(來源: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編輯: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