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建言札記
【每周時評】
“兩個結合”的時代意境特邀評論員 劉曉莊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如果繼續(xù)深入思考,,來自歐洲的中國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精辟的回答: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當時的“中國具體實際”究竟如何?由此想起大型舞蹈史詩《東方紅》的一段朗誦詞:“黑暗的舊中國,,地是黑沉沉的地,,天是黑沉沉的天。災難深重的人民,,你身上帶著沉重的鎖鏈,,頭上壓著三座大山”,四萬萬中國人猶如一盤散沙,。夜漫漫,、路漫漫,“長夜難明赤縣天”,;同傷悲,、共流淚,“天涯何處是神州,?”一九二一年,,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誕生了!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革命實踐相結合,,真理的光輝照亮了中國革命的道路,。于是,“相結合”這個詞深深印刻在人們的腦海里,。
“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為了讓國人盡快了解,、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有識之士一馬當先。陳望道獨處鄉(xiāng)野夜以繼日翻譯《共產黨宣言》,,使得更多的人品嘗“信仰的味道是甜的”,;郭大力把《資本論》手譯稿深深地掩埋在蔬菜地里,,展示了“真理的土壤很肥沃”。
團結,、民主,、聯合,無產階級要砸碎身上的鎖鏈,,得到整個世界,。就像朝霞染紅滿天,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幾位年輕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安源煤礦發(fā)動工人大罷工,教大家識字明理,,工人兩字連起來寫,,就是力量大如天的“天”字?!奥摵衔覄诠?,團結我勞工,勞工,、勞工,,應做世界主人翁”,革命浪潮滾滾而來,。
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戰(zhàn)勝一切風險挑戰(zhàn)、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將點點星火播撒全國,,形成熊熊烈火燎原之勢;進行二萬五千里戰(zhàn)略大轉移,,建立抗日民主聯合統一戰(zhàn)線,;對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進行大膽探索,唱響了文藝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時代壯歌,;毛澤東在窯洞前堅定表白能夠跳出“歷史周期率”,,因為找到了一條“民主新路”;“五一口號”驚雷響徹神州大地,,萬水朝東齊心協商建國……歷史的潮流不可阻擋,,歷史的經驗值得總結,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
回望百年風云,把握歷史主動,,經歷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尤其是進入偉大的新時代,中國人民更加堅信,,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一條必由之路,。以“兩個結合”開創(chuàng)“必由之路”,,這一創(chuàng)造性的原創(chuàng)成果,在傳統與當代,、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際,、文化與實踐的貫通融通中,,激活了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一池春水,如五色蓮荷與七彩長虹交相輝映,,呈現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雄渾壯麗的意境,。
“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推翻千年封建王朝,,建立新型社會制度,,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充分運用我國的寶貴文化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chuàng)新,,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強烈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一棵樹苗需要茁壯成長的地理環(huán)境,,一個物種需要適合生存的氣候條件,水土相宜,,這就是“具體實際”的寓意,;“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種花朵,,就算這種花朵再美,那也是單調的,,其中蘊含著“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真諦,。從“一個結合”到“兩個結合”,相互貫通,、相互成就,,互為依存,、相輔相成,它不僅僅是內涵上的增添與補充,,更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豐富意境的拓展與擴充,。
“第一個結合”是“第二個結合”的實踐基礎?!耙怨湃酥?guī)矩,,開自己之生面”,在“中國具體實際”中,,即蘊涵有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元素,。如毛澤東同志寫于1937年的《實踐論》和《矛盾論》,隱含著中國歷史傳統文化的精髓,,堪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功開篇,。在立足于現實的基礎上,“兩論”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一些人文哲理和政治智慧的結晶,,納入當時政治,、經濟、文化辯證關系的革命實踐范疇,,用中國人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形式,闡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深邃內容,,賦予馬克思主義以鮮明的中國風格,,從而實現傳統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從此不斷走向成熟,。
“第二個結合”是對“第一個結合”的延續(xù)深化,。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馬克思主義的植根沃土,煥發(fā)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氣度和神韻,。比如:“天下為公”之于追求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思想,,“協和萬邦”之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民為邦本”之于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等,,無不說明中華文明具有的連續(xù)性,、創(chuàng)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高度契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受到中國人民熱烈歡迎,并最終扎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決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yōu)秀歷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的?!?/p>
胸懷天下,,把人類先進思想迎進來;與時俱進,,把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下去,。“兩個結合”共同推進,,雙向互動彼此促進,,讓我們充分感受沐浴陽光雨露般的時代意境。在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新時代中國發(fā)展中,,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彰顯馬克思主義的品質,,展現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風采,,光明的中國正昂首闊步,,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作者系第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理論研究會副會長)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