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成長·導航
防止孩子落入“好學生情結”陷阱
大考臨近,不少考生都想爭取考出最好成績,。然而,,家長,、老師及學生都要有意識地進行對考生的警示——切勿落入“好學生情結”的陷阱之中。
好學生心態(tài)本來應是一種好表現(xiàn),,指一名學生努力成長為好學生并且始終保持好學生的樣子,。這本無可非議,但是凡事都必須適度,,過分了就會出問題,。好學生心態(tài)僵化后出現(xiàn)如下心理狀態(tài):爭強好勝、只能贏不能輸,、虛榮心強或只要面子不要里子等,。這就失去了原有好學生的樣子,成了繼續(xù)進步的阻礙,。借用精神分析的“情結”概念,,我們可以稱之為“好學生情結”。
“情結”一詞最早由瑞士著名心理學家榮格使用,。他認為情結是由有關觀念,、情感、意象組成的綜合體,,并將“情結”形容為“無意識之中的一個結”,。這個“結”表現(xiàn)出的行為有時讓人很難理解,是一種以本能沖動為核心特征的欲望,。這種自我欲望在被外界扭曲后就會形成各種類型的心理障礙,,“好學生情結”就是其中一種。
現(xiàn)階段,,不少“優(yōu)秀”學生內(nèi)心都存在部分沖突,,在他們面對困難時,“情結”往往就會蹦出,,成為崩潰的導火線,。根據(jù)筆者臨床的經(jīng)驗反饋,特呈現(xiàn)三個案例,,以具體反思哪些情境更容易讓孩子陷入“好學生情結”陷阱:
A同學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了985高校,,并在入學后被選拔進入強化班——僅30人,。但是一年后A同學抑郁了,原因在于在強化班,,她每次考試都在20多名,。她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覺得自己太傻太無能,。該同學在小學,、中學都是“優(yōu)秀”學生,每年都是年級前三名,,習慣了自己在群體中名列前茅的身份,。其實“認為自己永遠都該名列前茅”就是一個無意識形成的“結”,慢慢地A同學的“好學生情結”就形成且穩(wěn)定了,。每次沒能“名列前茅”都讓她覺得難以承受,。
當她考取大學的時候,與中學同學相比較,,她的考分夠高,,學校也夠好,這種“好學生情結”帶來的反作用力還沒有出現(xiàn),,她可以心滿意足地入學,,進入大學的新生活。
然而在通過優(yōu)中選優(yōu)的考試進入大學強化班后,,她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zhàn),。這個強化班的學生已經(jīng)是全校同一年級新生中選出來的最優(yōu)秀的學生,每一位都是“學霸”,,極其認真勤奮,,考試成績個個優(yōu)秀。在這樣的集體中,,A同學一時處于劣勢其實是正常的,,但她不能接受自己處于班內(nèi)倒數(shù)的位置。她逐漸壓力大到崩潰,,無法正常睡覺,,學習時心煩意亂,效率不高,,情緒不穩(wěn)定,,覺得這樣的生活沒有意義。以至于在后期她每次考試不是看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進步狀況,,而是想證明自己不是一個“差生”。
于是這種“好學生情結”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只有年級前三名才是好學生,,甚至只有拿到第一名才是好學生,。她跌落陷阱,,無法正常地學習,患上了抑郁癥,。這種極端思維模式正是“好學生情結”的一個特點,。
我在給大學生上課時,還遇到了一位B同學,,她和我說:“老師我每學期都只能拿到二等獎學金,,我真的沒法活了?!睘榇?,我們進行了幾次交談,發(fā)現(xiàn)她心理問題的原因不僅在于自己具有極端思維,,且父母還因怕她驕傲,,而在生活中處處打壓、否定她,,這讓她極其沒有自信,。媽媽會告訴她:“你長得很丑,兩只眼睛不一樣大,,塌鼻梁,,歪下巴?!卑职謺f:“你成績那么差,,在大學只能拿二等獎學金,怎么有臉回家,?”
顯然,,她父母的話是極其偏頗的,但是作為他們女兒的B同學,,卻都把這些負面信息聽進去了,,這使她的生活產(chǎn)生了極大的痛苦,導致B同學每次考試都處于極度焦慮中,,她希望獲得更好的成績,,但是過度焦慮讓她難以如愿,慢慢地,,她感覺自己活不下去了,。
這種“好學生情結”的內(nèi)在沖突在于學生既要成就自己,又要討好父母,,深感力不從心,。她跌落“好學生情結”陷阱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父母給予的過度壓力。
C同學是一名高三學生,有一天在學校上晚自習時,,她曾跑到學校六樓的陽臺上,,看著遠方的燈光,再看看校園里的水泥地面,,她覺得人活著沒有意義,,有了輕生的念頭。后來她害怕了,,發(fā)信息給同學說:“我在陽臺上不想活了,,請班主任來一下?!边@件事驚動了教師,、校長和家長。
事情發(fā)生后,,我被請去與C同學交談,,她覺得我是懂她的。她是全校成績好,、表現(xiàn)好的優(yōu)秀學生干部,,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年級前幾名,怎么就覺得沒有意義了呢,?經(jīng)過充分交流之后,,我發(fā)現(xiàn)她所有的學習和生活都是父母和老師安排好的,她雖然做得很好,,但是這些并不是她想要的,,總感覺自己在為別人而活,為別人而努力,。當時她馬上就要考大學了,,對自己想要什么也沒有想清楚,自己喜歡的東西也都沒有嘗試過,,自己所做的這些被外人看來優(yōu)秀的表現(xiàn),,她覺得毫無意義。這樣的乖乖女C同學,,也陷入了“好學生情結”陷阱,,原因在于被過度“安排”從而喪失了自我體驗,失去了活著的意義,。
這些案例警醒我們,,如何讓優(yōu)秀的孩子健康成長是父母和教師們需要用心思考的問題。筆者建議,,教育者在教育孩子時需注意如下幾點:
第一,,家長要看到孩子的努力,。不管孩子在考試中獲得多少名次都要看到孩子為之付出的辛苦和個人取得的進步,這也許是名次最核心的價值,。任何名次都是孩子學習的成果,,應首先予以肯定,,然后再表達對孩子的期待,,從而鼓勵孩子不論起點在哪里,都要有再努力再進步的動力,,橫向比較對孩子內(nèi)心將會造成很大傷害,。
第二,引領孩子理性看待名次,。要讓孩子意識到,,名次是相對的、動態(tài)的,,有時甚至是不能自我掌控的,,自我只能掌控自己的努力。
第三,,需讓學生認識到潛能開發(fā)是永無止境的,。學業(yè)競爭的失敗者通常不是名次落后的人,而是首先放棄學習的人,,學習只要不放棄就不會失敗,,真正在學業(yè)場上競爭到最后的勝利者往往都是能夠長期堅持并樂學不止的學生。
第四,,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建設,。競爭壓力大時,自我建設尤為重要,,要帶領孩子樹立理性的自我認知,,調(diào)整好自我心態(tài)和自我管理水平。
(作者系蘇州大學副教授)
編輯: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