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聚焦
“中華文化新讀”叢書在京發(fā)布
發(fā)布會現場展示的出版書籍,。新華社記者 白旭 攝
“中華文化新讀”叢書發(fā)布會10日在北京舉行。叢書由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與活字文化合作策劃,,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涵蓋了文學、經濟,、歷史,、藝術等領域,致力于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世界表達與古老文明的當代表達,。該叢書已出版十冊,。
活字文化總編輯李學軍介紹,“中華文化新讀”叢書的策劃和出版,,是要“基于對傳統(tǒng)文化整體面貌的認知,,從中選取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進行專題性研究和原創(chuàng)解讀,應當立足當下,解決當代人的問題,,在古老的文化和智慧中挖掘新的思想資源”,。
她表示,叢書以“大家寫小書”為原則,,寫作深入淺出,,圖文并茂,用新語言,、新形式講好中國文化故事,,打造當代中國人提升本土文化素養(yǎng)的讀本,。
叢書包括《興于微言:小詞中的士人修養(yǎng)》(葉嘉瑩著),、《儒學今讀》(陳來著)、《北宋:山水畫烏托邦》(西川著),、《擁書萬卷面百城》(韋力著),、《公天下與家天下》(干春松著)、《文物中的鳥獸草木》(劉敦愿著 鄭巖選編),、《春秋十日談》(劉勛著)等,。
其中《北宋:山水畫烏托邦》已被國外出版社選中引進。作者西川是當代詩人,、北京師范大學特聘教授,。他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天的人們需要的不是死的古代文化,,而是力圖靠近活的傳統(tǒng),。
“當你討論藝術問題可能會涉及社會問題,推動一個時代文學藝術創(chuàng)造的背后有一整套東西,,包括人際關系,、教育、政治等等,?!彼f,“把這些問題點出來以后,,看我們今天的問題就會很清晰,。”
《公天下與家天下》的作者干春松是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書中主要討論了“大同”和“小康”兩個概念,。“中國歷史上‘大同’和‘小康’是我們的理想,,每個時代都會有各種討論,。”干春松說,“從‘大同’和‘小康’觀念的發(fā)展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幾千年前中國人提出的觀念是怎么被后代不斷豐富,、發(fā)展,。”
他表示,,叢書不光是對古代文獻的重新閱讀,,也是學者們面對現在中國和世界所面臨的問題用中國文化豐富的資源提出現代人新的理解,為文化不斷地發(fā)展壯大提供自己的力量,。
發(fā)布會上,,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向國家圖書館、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北京市北海公園管理處等單位贈送了圖書。
編輯:馬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