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xié)網北京3月7日電 7日上午9時,,全國政協(xié)十四屆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聽取關于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章程修正案(草案)的說明,委員進行大會發(fā)言。
3月7日,全國政協(xié)十四屆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這是迪麗娜爾·阿布拉委員作大會發(fā)言,。新華社記者 丁海濤 攝
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副主席 迪麗娜爾·阿布拉:
各位委員,,我發(fā)言的題目是:讓中華文化浸潤人心,。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蔽幕瘽櫧切聲r代黨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讓中華文化浸潤新疆大地,,對于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fā)展具有十分重大意義,。文化潤疆工作開展以來,新疆建立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研究基地,,加強了考古與歷史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利用,,建成了新疆博物館新館、美術館等文化場館,,推出了《平凡英雄》《塔克拉瑪干的鼓聲》等反映新疆歷史,、富有中華文化底蘊、深受群眾喜愛的文藝精品,,《十二木卡姆》《瑪納斯》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克雅克庫都克烽燧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各族干部群眾“五個認同”不斷增強,。
當前,文化潤疆還處在起步階段,,聯(lián)系新疆實際,,工作中要防止出現(xiàn)“偏、淺,、缺,、散”的問題。防止“偏”,,就是要樹立正確認識,,不能把文化潤疆等同于一般的文化工作。防止“淺”,,就是對文化潤疆的研究謀劃不能停留在表象,,應盡快填補唐王城、西域都護府遺址等重大課題研究的歷史空白和缺環(huán),,深入研究新疆歷史與中華文化的內在聯(lián)系,,發(fā)掘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防止“缺”,就是不能缺少抓手和人才,,要有形有感有效地把各族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解決好考古、編劇,、作曲等文化領域專業(yè)人才匱乏的問題,。防止“散”,就是文化潤疆項目不能遍地開花,,避免碎片化,、零散化。
文化潤疆是長遠之策,、固本之舉,,必須堅持“潤”的正確方向,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加強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使“五個認同”漸成自覺,馬克思主義“五觀”成為共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直抵人心,。積極探索“潤”的方法路徑,最高境界就是“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讓各族群眾日用而不覺,達到有形有感有效,,突出中華文化特征和中華民族視覺形象,,創(chuàng)作更多像《我們新疆好地方》《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等這樣膾炙人口、傳唱大江南北的精品和“絲綢之路新疆遺跡——坎兒井”等紀錄片,,實現(xiàn)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大眾化傳播,;以增進各民族尤其是青少年群體的文化認同為重點,以抖音,、快手等融媒體為手段,,通過生活化視角和通俗化表達,讓大眾不但熟知新疆傳統(tǒng)的沙漠,、烤肉,、哈密瓜等美食美景,還知道新疆的新媒體,、“互聯(lián)網+”,、時尚產業(yè)等,,激發(fā)全域文化活力;樹立國際視野,,舉辦“亞歐博覽會——中外文化展示周”等大型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使新疆成為展示中華文化、弘揚絲路精神的重要窗口,。搭建做優(yōu)“潤”的平臺載體,,加快培育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平臺,吸引全國創(chuàng)意人才,、機構進入新疆,;強化“文化+”理念,用文化賦能各行各業(yè),;打造新疆文創(chuàng)品牌,,拍攝《萬里走單騎第四季》之新疆系列專輯,合理布局和建設一批以昆侖,、玉石等為主題的文化公園,,追溯新疆各民族文化誕生、延續(xù)和中華文化兼容并蓄發(fā)展的悠久歷史,;對新疆主動性發(fā)掘絲路古道遺址給予特殊支持,,讓更多承載著中華民族基因和血脈、分布在天山南北廣袤大地上的文物和文化遺產,,通過實物實景實事活起來,。
文化潤疆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建議有關部門牽頭,,進一步完善文化潤疆工作領導協(xié)調機制,,強化“省部聯(lián)動”,定期召開座談會,、研討會,、調度會等,對文化潤疆重大問題進行頂層設計,,強化文化潤疆智力支持,成立決策咨詢和研究機構,,實施人才培養(yǎng)計劃,,讓中華文化涓涓細流匯聚成河,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各族人民心靈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