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新聞動態(tài)
政協制度優(yōu)勢如何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
京皖兩地委員為這件事撥通了連線……“城市治理的核心在‘人’,,終點是文化,,北京作為首都,更要有溫度與厚度,。民生‘小事’也是‘國之大者’,。”
“我完全同意您的觀點,,我們在安徽基層參與社區(qū)治理,,更要用心、用情,?!?/span>
……
1月15日,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的第二天,,安徽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的第四天,,在人民政協網全媒體記者的連線下,曾擔任過安徽省政協委員的北京市政協委員汪碧剛和安徽省政協委員司敏,,就政協委員聯系界別群眾,、推進城市治理和基層治理話題熱聊起來。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完善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如何才能更好發(fā)揮政協委員主體作用,將政協協商和基層治理有效銜接,,真正為群眾辦實事,?
汪碧剛向司敏委員分享:“在推進城鎮(zhèn)化建設過程中,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建起來了,,但是‘農民上樓’后問題也隨之而來,。怎么解決,?我們這邊的政協委員通過建立委員工作室,,聯系服務界別群眾,并與相關部門就百姓關心的問題進行充分協商溝通,解決了老百姓很多實際問題,,最終達到溝通交流思想,、廣泛凝聚共識、推動問題解決,、大家的事商量著辦的目的,。”
汪碧剛介紹,,2021年5月,,通州區(qū)政協組建了汪碧剛委員工作室,先后開展了10場“你說我聽,,我說你聽”等協商議事活動,,邀請區(qū)直部門與潞城鎮(zhèn)黨委、政府相關領導與百姓面對面,,議題涉及百姓關心的村民增收,、村莊環(huán)境治理、基礎設施建設,、文化公共服務,、養(yǎng)老服務等鄉(xiāng)村振興中的“大事小情”。在汪碧剛委員工作室的積極協調下,,20余項民生問題均得到有關部門積極回應,。例如,圍繞百姓多次反映的醫(yī)保報銷和養(yǎng)老助殘服務等問題,,區(qū)民政局領導,、相關科室負責人來到百姓家中進行“一對一”的政策解讀和業(yè)務代辦服務,切實為百姓解決了實際困難,,真正實現了“有事好商量,、說話有地方、服務送上門”,。
“我非常同意汪委員的觀點,,在基層治理過程中,政協委員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通過委員工作室這個協商平臺,,可以聽民聲、聚民意,,在協商中疏解百姓情緒,,也可以讓老百姓真切感受到身邊環(huán)境發(fā)生的細微變化?!彼久艋貞f,。
“十年前,,我擔任安徽省政協委員時,就針對基層社會治理提交了一份提案,,不知道現在是否還有委員在持續(xù)關注,?”汪碧剛期待地問道。
“這幾年安徽省政協委員仍然在持續(xù)關注,,比如我們六安市,,通過‘六安商量’平臺推動,很多建議都已經落到了實處,?!彼久粢卜窒砹怂磉叺男」适隆,!扒皫滋煳业疆數匕仓梅啃^(qū)調研,,發(fā)現變化特別大。小區(qū)利用政協平臺邀請政協委員,、相關單位負責人,、小區(qū)居民等共同座談協商,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在小區(qū)內開展了系列便民服務,,不僅建起了社區(qū)公園,還開起了理發(fā)店和縫紉店,,現在小區(qū)治理井然有序,。”
司敏表示,,基層是社會治理的基礎,,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面對復雜多元的訴求,,不能只靠社區(qū)“單打獨斗”,還需凝聚社會各方合力,,從基層治理的“局外人”變成“自家人”,,讓社區(qū)所有人參與其中,真正做到共建,、共治,、共享。
“社會治理的現代化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之一,。社區(qū)工作做好了,,社會也就和諧了。作為政協委員,,要充分發(fā)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彰顯新時代人民政協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擔當作為,。”司敏說,。
“沒錯!接下來我們還可以聯絡更多的北京市政協委員走進家鄉(xiāng)安徽,,讓更多安徽政協委員來到北京,,了解委員聯系界別群眾的好經驗好做法!”汪碧剛興奮地建議,。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各地委員聯系服務界別群眾工作在全國遍地開花,關于政協委員參與城市治理和基層治理的故事還將繼續(xù)……
編輯:楊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