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多黨合作>史料縱覽
“七君子事件”與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救國會七君子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世界近現代史上的偉大創(chuàng)舉,正是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階級和階層,組織革命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奪取了革命的最后勝利,。
瓦窯堡會議確定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政策
“九一八”事變以后,,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中國共產黨于1935年8月1日發(fā)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通稱《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全國人民熱烈響應《八一宣言》,12月9日北平爆發(fā)“一二·九”愛國運動,。中國共產黨從1935年底開始,,在上海、天津,、武漢等地成立了各界救國會,,以推動各地的救亡運動,。
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窯堡舉行會議,,通過了《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確定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理論和政策。所謂統(tǒng)一戰(zhàn)線就是社會上不同的階級,、政黨為了一個共同的政治目標而形成的一個政治聯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根據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不同階段和形勢變化制定了適合中國革命實際的策略和方針。
中國共產黨關于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理論方針出臺后,,1936年7月15日,,愛國民主人士章乃器、陶行知,、鄒韜奮,、沈鈞儒4人聯合簽署《團結御侮幾個基本條件與最低要求》并正式發(fā)表,贊同中國共產黨關于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主張,,要求國民黨改變“先安內后攘外”的方針,,聯合紅軍,共同抗日,。8月10日,,毛澤東代表中共中央給章乃器、陶行知,、鄒韜奮,、沈鈞儒寫信,,對他們四人的宣言表示支持,。毛澤東說:“我們同意你們的宣言綱領和要求,誠懇地愿意與你們合作,,與一切愿意參加這一斗爭的黨派,、組織或個人合作,以便如你們綱領與要求上所提出的一樣,,來共同進行抗日救國的斗爭,。”毛澤東在信中闡明中國共產黨關于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政策,,同時對東北人民開展的抗日斗爭做出高度評價,。
中共中央將毛澤東的信作為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指導方針。8月31日,,中共河北省委機關刊物《火線》刊發(fā)了毛澤東的信,。10月30日,中共海外報刊《救國時報》在《蘇維埃政府領袖毛澤東先生致章陶鄒沈四先生》的題目下,,以整個第四版刊發(fā)了英文譯回中文的版本并配發(fā)編者按,。
國民黨悍然逮捕救國會領導人
中國共產黨關于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指導方針隨著媒體的傳播,,日益為廣大民眾特別是愛國民主人士所接受。1936年初,,上海愛國民主人士積極呼應,,上海文化界率先成立救國會。值得注意的是,,會議提出了“建立起民族統(tǒng)一陣線”的主張,。
上海各界救國聯合會決定趁紀念“五卅”運動之際,在上海成立“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上海報刊報道,,“五卅”大會次日,馬相伯,、宋慶齡,、何香凝、沈鈞儒,、章乃器等人在上海宣布成立“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大會發(fā)表宣言,通過《抗日救國初步政治綱領》,,向全國各黨各派建議:立即停止軍事沖突,,釋放政治犯,各黨各派立即派遣正式代表進行談判,,制定共同救國綱領,,建立統(tǒng)一的抗日政權等。
1936年,,上海工人運動風起云涌,,尤其是上海日商紗廠華工因不堪忍受日商的殘酷剝削和欺壓,多次舉行大規(guī)模罷工斗爭,?!吧虾H珖鹘缇葒摵蠒睂τ诠と肆T工不僅表示同情與支持,并且“吁請全國同胞援助日商紗廠罷工工人”,。
日商紗廠罷工運動,,使日本資本家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失。救國會不僅在道義上聲援,,而且從經濟上予以支持,,日本資本家對此十分惱火,要求日本政府予以干涉,。日本駐滬總領事若杉代表日商出面,,與上海市政府交涉。若杉認為上海日商紗廠華工罷工之所以得以持久,,上海救國會在經濟上對罷工工人予以支持是主要原因,。若杉因此遷怒于上海救國會,,他約見國民黨上海市政府秘書長俞鴻鈞,提出四項要求,,第一項就是逮捕救國會的沈鈞儒,、章乃器、李公樸等人,。若杉向俞鴻鈞炫耀武力,,以日本陸戰(zhàn)隊相威脅,俞鴻鈞唯唯諾諾,。
上海市政府在日本的壓力下,,于11月22日夜,以“危害民國”罪逮捕了救國會領導人沈鈞儒,、章乃器,、鄒韜奮、史良,、李公樸,、王造時、沙千里,,并于23日上午移送蘇州江蘇省高等法院羈押,,釀成震驚中外的“七君子事件”。
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營救運動
七君子被捕消息傳出,,全國嘩然,。中國共產黨和社會各界人士在全國開展了廣泛的營救運動。中國共產黨先后派馮雪峰,、潘漢年到上海,,同救國會領袖們建立聯系并傳達了中共中央關于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政策。潘漢年經過考慮,,決定向宋慶齡尋求幫助,,因為宋慶齡在國內國外有廣泛的人脈資源,,被捕的“七君子”是救國會成員,,而宋慶齡是救國會名譽委員,營救“七君子”名正言順,。此外,,宋慶齡與中國共產黨長期保持著良好的關系,并一直支持統(tǒng)一戰(zhàn)線,、抗日救亡活動,。
潘漢年與宋慶齡聯系后,宋慶齡表示營救“七君子”義不容辭,。在潘漢年,、馮雪峰的斡旋下,,宋慶齡迅速開展營救活動。1936年11月23日早上,,宋慶齡給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馮玉祥寫信,,請求馮玉祥參與營救。馮玉祥立即致電蔣介石,,希望蔣介石釋放“七君子”,。蔣介石回電稱:“滬上罷工,其經費均由章乃器以救國會經費散發(fā),,每日七千元,。”蔣介石的電報坐實了“七君子”被捕系因救國會在經濟上援助上海日商紗廠華工罷工,。
宋慶齡發(fā)表《為沈鈞儒等領袖無辜被捕緊急宣言》《為沈鈞儒等七人被捕聲明》,,聲明中說:“救國會的七位領袖已經被捕了,可是我們中國還有四萬萬人民,,他們的愛國義憤是壓迫不了的,。”11月26日,,宋慶齡發(fā)表《宋慶齡先生為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七領袖被捕聲明》,,在《救亡情報》第28期刊發(fā),經媒體迅速傳播到國內外,,在全世界引起強烈反響,。
上海各界愛國人士在宋慶齡的帶領下,舉行了十萬人的簽名活動,,要求立即釋放七君子,。北平各大、中學校的學生聽到消息,,號召罷課兩天并派5名代表赴南京請愿,。北平教育界進步人士李達、許春裳等107人致電國民黨政府,,要求立即釋放“七君子”,。泰國華僑文化界、新加坡華僑等紛紛致電國民政府,,要求立即釋放“七君子”,;著名作家羅曼·羅蘭、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國際友人羅素﹑杜威等就七君子事件向國民黨政府提出抗議,。國民政府萬萬沒有想到其一手釀成的“七君子事件”竟越過國界,演化成國際事件。
“七君子”被捕后不久,,西安事變爆發(fā),。中共代表團與張學良、楊虎城會談并接見各方人士,,堅持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一直關注七君子事件的毛澤東認為西安事變是解決七君子事件的好機會,指示周恩來在與國民黨談判時,,讓國民黨無條件釋放“七君子”,。宋慶齡與毛澤東一樣,也認為西安事變對營救“七君子”是一個良機,。她致電張學良,,希望在和平解決事變的條件中,加入釋放“七君子”一條,。
救國會通過張學良的東北同鄉(xiāng),、愛國人士杜重遠做張學良的工作,張學良表示“不會辜負眾友人的期望”,。中國共產黨與民主人士的積極活動,,對張學良、楊虎城的政治態(tài)度有著重大影響,。在與張學良,、楊虎城和宋氏兄妹等的談判中,周恩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終于使各方達成協(xié)議,。12月24日,蔣介石不得不接受停止內戰(zhàn),、聯共抗日,、釋放一切政治犯等條件。
在中國共產黨和宋慶齡的斡旋下,,張學良發(fā)表通電提出八項主張,,其中第三條為“立即釋放上海被捕之愛國領袖”。1937年4月12日,,中共中央發(fā)表《對沈,、章諸氏被起訴宣言》,駁斥起訴書的謬論,,贊揚沈鈞儒等“以坦白之襟懷,,熱烈之情感,,光明磊落之態(tài)度,,提倡全國團結、共赴國難,、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此實為我中華男女之應盡責任與光榮模范,而為中國及全世界人民所敬仰”,,要求釋放“七君子”等全體政治犯,。
受西安事變談判的壓力和宋慶齡“自請羈押”誘發(fā)的輿論,國民政府終于在1937年7月31日宣布具保釋放沈鈞儒等七人,,1939年2月最后撤銷了起訴書,。
“七君子事件”促成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
“七君子事件”發(fā)生后的西安事變,不僅成為“七君子事件”的轉機,,也成為蔣介石放棄“攘外必先安內”,、由內戰(zhàn)轉為抗戰(zhàn)的轉折點。在中共代表周恩來的斡旋下,,西安事變推動了中國從長期內戰(zhàn)到全面抗日的重要歷史轉折,。
在全國人民要求團結抗日救國的浪潮下,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已經無法實現,。沈鈞儒說,,誰高舉抗日救亡的旗幟,誰就能贏得廣大民眾的擁護和愛戴,。面對舉國上下對救國會領袖開展的聲勢浩大的營救運動,,國民黨三中全會不得不開始轉變它過去十年的錯誤政策,即由內戰(zhàn),、獨裁,、對日不抵抗政策向和平、民主和抗日的方向轉變,,開始接受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國民黨政府不得不選擇同中國共產黨合作,走上抗日的道路,。
1937年2月,,國民黨召開了五屆三中全會。全會決議確認了停止內戰(zhàn),、國共合作,、擴大民主、釋放政治犯等原則,,基本上接受了中共提出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布了中共向國民黨提交的《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次日,,蔣介石發(fā)表了承認中共合法地位和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談話。至此,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
作為統(tǒng)一戰(zhàn)線重要組成部分的愛國民主人士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參加了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作出了歷史性貢獻?!捌呔邮录庇捎谥袊伯a黨及時介入,,在全國發(fā)起聲勢浩大的營救活動,對于逼蔣抗日,、對于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正式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國民黨一手炮制的“七君子事件”,由于中國共產黨與愛國民主人士的積極推動,,最終通過西安事變迫使國民政府不得不接受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實在是出乎蔣介石的意料之外。
(華強,,作者系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教授)
編輯:朱建華
關鍵詞:抗日 救國 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中國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