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
(2022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作如下修改:
一、 第一章“總則”分為六條,包括第一條至第六條,。
二,、 增加一條,作為第一條:“為了健全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組織和工作制度,,保障和規(guī)范其行使職權,,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根據憲法,,制定本法?!?/p>
三,、 將第四條、第四十條第二款,、第五十四條合并,,作為第二條,修改為:“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
“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本級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的執(zhí)行機關,是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p>
四、 增加一條,,作為第三條:“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依照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行使職權,?!?/p>
五、 增加一條,,作為第四條:“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和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始終同人民保持密切聯系,,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jiān)督,。”
六,、 增加一條,,作為第五條:“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遵循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fā)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保證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在本行政區(qū)域的實施,?!?/p>
七、 增加一條,,作為第六條:“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應當充分發(fā)揚民主,,集體行使職權,。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實行首長負責制。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項應當經集體討論決定,?!?/p>
八、 第二章“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分為六節(jié):第一節(jié)“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組成和任期”,,包括第七條至第九條,;第二節(jié)“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包括第十條至第十三條,;第三節(jié)“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的舉行”,,包括第十四條至第二十五條;第四節(jié)“地方國家機關組成人員的選舉,、罷免和辭職”,,包括第二十六條至第三十二條,;第五節(jié)“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各委員會”,,包括第三十三條至第三十七條;第六節(jié)“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包括第三十八條至第四十五條,。
九、 將第一條改為兩條,,作為第七條和第六十一條,,修改為:
“第七條 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自治州,、縣、自治縣,、市,、市轄區(qū)、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設立人民代表大會。
“第六十一條 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自治州,、縣,、自治縣、市,、市轄區(qū),、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設立人民政府,。”
十,、 將第七條改為第十條,,第二款修改為:“設區(qū)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本行政區(qū)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本省,、自治區(qū)的地方性法規(guī)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權限制定地方性法規(guī),報省,、自治區(qū)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后施行,,并由省、自治區(qū)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p>
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以及設區(qū)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區(qū)域協調發(fā)展的需要,可以開展協同立法,?!?/p>
十一、 將第八條改為第十一條,,第二項修改為:“(二)審查和批準本行政區(qū)域內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計劃和預算及其執(zhí)行情況的報告,審查監(jiān)督政府債務,,監(jiān)督本級人民政府對國有資產的管理”,。
第三項修改為:“(三)討論、決定本行政區(qū)域內的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wèi)生、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自然資源,、城鄉(xiāng)建設、民政,、社會保障,、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項和項目”。
第六項修改為:“(六)選舉本級監(jiān)察委員會主任,、人民法院院長和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選出的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須報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提請該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
第八項修改為:“(八)聽取和審議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工作報告”,。
第九項修改為:“(九)聽取和審議本級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報告”,。
第十四項修改為:“(十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利和利益”,。
十二,、 將第九條改為第十二條,第一款第三項修改為:“(三)根據國家計劃,,決定本行政區(qū)域內的經濟,、文化事業(yè)和公共事業(yè)的建設計劃和項目”,。
第一款第四項修改為:“(四)審查和批準本行政區(qū)域內的預算和預算執(zhí)行情況的報告,,監(jiān)督本級預算的執(zhí)行,,審查和批準本級預算的調整方案,審查和批準本級決算”,。
第一款第八項修改為:“(八)聽取和審議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的人民政府的工作報告”,。
增加一項,,作為第一款第九項:“(九)聽取和審議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的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的工作報告”,。
第一款第十二項改為第十三項,修改為:“(十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利和利益”。
第二款修改為:“少數民族聚居的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的人民代表大會在行使職權的時候,可以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權限采取適合民族特點的具體措施,?!?/p>
十三、 將第十一條改為第十四條,,第一款修改為:“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每年至少舉行一次,。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的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一般每年舉行兩次,。會議召開的日期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的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決定,,并予以公布?!?/p>
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遇有特殊情況,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的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可以決定適當提前或者推遲召開會議。提前或者推遲召開會議的日期未能在當次會議上決定的,,常務委員會或者其授權的主任會議,,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的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可以另行決定,,并予以公布,。”
第二款改為第三款,,修改為:“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的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認為必要,,或者經過五分之一以上代表提議,,可以臨時召集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p>
增加一款,,作為第四款:“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出席,始得舉行,?!?/p>
十四、 增加一條,,作為第十六條:“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應當合理安排會期和會議日程,提高議事質量和效率,?!?/p>
十五、 將第二十二條改為第二十七條,,第一款修改為:“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秘書長,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的人民代表大會主席,人民政府正職領導人員,,監(jiān)察委員會主任,,人民法院院長,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候選人數可以多一人,,進行差額選舉,;如果提名的候選人只有一人,也可以等額選舉,。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的人民代表大會副主席,,人民政府副職領導人員的候選人數應比應選人數多一人至三人,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的候選人數應比應選人數多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應選人數在選舉辦法中規(guī)定具體差額數,,進行差額選舉,。如果提名的候選人數符合選舉辦法規(guī)定的差額數,由主席團提交代表醞釀,、討論后,,進行選舉,。如果提名的候選人數超過選舉辦法規(guī)定的差額數,,由主席團提交代表醞釀、討論后,,進行預選,,根據在預選中得票多少的順序,按照選舉辦法規(guī)定的差額數,,確定正式候選人名單,,進行選舉?!?/p>
十六,、 將第二十七條改為第三十二條,第一款修改為:“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和人民政府領導人員,,監(jiān)察委員會主任,人民法院院長,,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可以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提出辭職,由大會決定是否接受辭職,;大會閉會期間,,可以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辭職,由常務委員會決定是否接受辭職,。常務委員會決定接受辭職后,,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備案。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辭職,,須報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提請該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
十七,、 將第三十條改為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五條,,修改為:
“第三十三條 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自治州,、設區(qū)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需要,,可以設法制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教育科學文化衛(wèi)生委員會,、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社會建設委員會和其他需要設立的專門委員會,;縣,、自治縣、不設區(qū)的市,、市轄區(qū)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需要,,可以設法制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等專門委員會,。
“各專門委員會受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領導,;在大會閉會期間,受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領導,。
“第三十四條 各專門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和委員的人選,由主席團在代表中提名,,大會通過,。在大會閉會期間,常務委員會可以任免專門委員會的個別副主任委員和部分委員,,由主任會議提名,,常務委員會會議通過。
“各專門委員會每屆任期同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履行職責到下屆人民代表大會產生新的專門委員會為止,。
“第三十五條 各專門委員會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領導下,開展下列工作:
“(一)審議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或者常務委員會交付的議案,;
“(二)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或者常務委員會提出屬于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常務委員會職權范圍內同本委員會有關的議案,,組織起草有關議案草案;
“(三)承擔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執(zhí)法檢查,、專題詢問等的具體組織實施工作;
“(四)按照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安排,,聽取本級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和監(jiān)察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專題匯報,,提出建議,;
“(五)對屬于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職權范圍內同本委員會有關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提出建議,;
“(六)研究辦理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負責有關建議,、批評和意見的督促辦理工作,;
“(七)辦理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交辦的其他工作?!?/p>
十八,、 將第十九條改為第四十二條,第一款修改為:“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提出的對各方面工作的建議,、批評和意見,,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辦事機構交有關機關和組織研究辦理并負責答復,?!?/p>
第二款修改為:“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提出的對各方面工作的建議,、批評和意見,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交有關機關和組織研究辦理并負責答復,?!?/p>
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建議,、批評和意見的辦理情況,,由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事機構或者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的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的人民代表大會報告,,并予以公開,。”
十九,、 將第三十七條改為第四十三條,,第一款修改為:“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應當與原選區(qū)選民或者原選舉單位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聽取和反映他們的意見和要求,,充分發(fā)揮在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
增加一款,,作為第四款:“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應當向原選區(qū)選民或者原選舉單位報告履職情況,?!?/p>
二十、 第三章“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分為四節(jié):第一節(jié)“常務委員會的組成和任期”,,包括第四十六條至第四十八條,;第二節(jié)“常務委員會的職權”,包括第四十九條和第五十條,;第三節(jié)“常務委員會會議的舉行”,,包括第五十一條至第五十五條;第四節(jié)“常務委員會各委員會和工作機構”,,包括第五十六條至第六十條,。
二十一、 將第二條與第四十條第一款合并,,作為第四十六條,,修改為:“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自治州、縣,、自治縣,、市、市轄區(qū)的人民代表大會設立常務委員會,,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
二十二,、 將第四十一條改為第四十七條,,第三款修改為:“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不得擔任國家行政機關、監(jiān)察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的職務,;如果擔任上述職務,必須向常務委員會辭去常務委員會的職務,?!?/p>
第四款第一項、第二項分別修改為:“(一)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四十五人至七十五人,人口超過八千萬的省不超過九十五人,;
“(二)設區(qū)的市,、自治州二十九人至五十一人,人口超過八百萬的設區(qū)的市不超過六十一人”,。
第五款修改為:“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每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名額,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依照前款規(guī)定,按人口多少并結合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結構的需要確定,。自治州,、縣、自治縣,、市,、市轄區(qū)每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名額,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照前款規(guī)定,按人口多少并結合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結構的需要確定,。每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名額經確定后,,在本屆人民代表大會的任期內不再變動?!?/p>
二十三,、 將第四十三條改為第四十九條,,第二款修改為:“設區(qū)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根據本行政區(qū)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本省,、自治區(qū)的地方性法規(guī)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權限制定地方性法規(guī),報省,、自治區(qū)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后施行,,并由省、自治區(qū)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p>
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以及設區(qū)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區(qū)域協調發(fā)展的需要,,可以開展協同立法,?!?/p>
二十四、 將第四十四條改為第五十條,,第四項修改為:“(四)討論,、決定本行政區(qū)域內的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wèi)生,、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自然資源,、城鄉(xiāng)建設,、民政、社會保障,、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項和項目”,。
第五項修改為:“(五)根據本級人民政府的建議,審查和批準本行政區(qū)域內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計劃和本級預算的調整方案”,。
增加一項,作為第六項:“(六)監(jiān)督本行政區(qū)域內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計劃和預算的執(zhí)行,,審查和批準本級決算,監(jiān)督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審查監(jiān)督政府債務”,。
第六項改為第七項,修改為:“(七)監(jiān)督本級人民政府,、監(jiān)察委員會,、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工作,聽取和審議有關專項工作報告,,組織執(zhí)法檢查,,開展專題詢問等;聯系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受理人民群眾對上述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申訴和意見”,。
增加一項,作為第八項:“(八)監(jiān)督本級人民政府對國有資產的管理,,聽取和審議本級人民政府關于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報告”,。
增加一項,作為第九項:“(九)聽取和審議本級人民政府關于年度環(huán)境狀況和環(huán)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
增加一項,,作為第十項:“(十)聽取和審議備案審查工作情況報告”,。
第九項改為第十三項,修改為:“(十三)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決定副省長,、自治區(qū)副主席、副市長,、副州長,、副縣長、副區(qū)長的個別任免,;在省長,、自治區(qū)主席、市長,、州長,、縣長、區(qū)長和監(jiān)察委員會主任,、人民法院院長,、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因故不能擔任職務的時候,根據主任會議的提名,,從本級人民政府,、監(jiān)察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副職領導人員中決定代理的人選,;決定代理檢察長,須報上一級人民檢察院和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增加一項,,作為第十五項:“(十五)根據監(jiān)察委員會主任的提名,任免監(jiān)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第十二項改為第十七項,,修改為:“(十七)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決定撤銷個別副省長、自治區(qū)副主席,、副市長,、副州長、副縣長,、副區(qū)長的職務,;決定撤銷由它任命的本級人民政府其他組成人員和監(jiān)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人民法院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審判員,,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檢察員,,中級人民法院院長,人民檢察院分院檢察長的職務”,。
刪去第十四項,。
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常務委員會討論前款第四項規(guī)定的本行政區(qū)域內的重大事項和項目,,可以作出決定或者決議,,也可以將有關意見、建議送有關地方國家機關或者單位研究辦理,。有關辦理情況應當及時向常務委員會報告,。”
二十五,、 將第四十五條改為第五十一條,,第一款修改為:“常務委員會會議由主任召集并主持,每兩個月至少舉行一次,。遇有特殊需要時,,可以臨時召集常務委員會會議。主任可以委托副主任主持會議,?!?/p>
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監(jiān)察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負責人,,列席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
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常務委員會會議有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過半數出席,,始得舉行?!?/p>
二十六,、 將第四十八條改為第五十四條,修改為:“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自治州、設區(qū)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和秘書長組成主任會議,;縣、自治縣,、不設區(qū)的市,、市轄區(qū)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副主任組成主任會議,。
“主任會議處理常務委員會的重要日常工作:
“(一)決定常務委員會每次會議的會期,,擬訂會議議程草案,必要時提出調整會議議程的建議,;
“(二)對向常務委員會提出的議案和質詢案,,決定交由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或者提請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審議;
“(三)決定是否將議案和決定草案,、決議草案提請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表決,,對暫不交付表決的,提出下一步處理意見,;
“(四)通過常務委員會年度工作計劃等,;
“(五)指導和協調專門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六)其他重要日常工作,?!?/p>
二十七、 將第五十條改為第五十六條,,第二款修改為:“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和委員的人選,由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在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中提名,,常務委員會任免,。”
二十八,、 將第五十三條改為第五十九條,,第一款修改為:“常務委員會根據工作需要,設立辦事機構和法制工作委員會,、預算工作委員會、代表工作委員會等工作機構,?!?/p>
增加一款,作為第四款:“縣,、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比照前款規(guī)定,,在街道設立工作機構,。”
二十九,、 增加一條,,作為第六十條:“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各專門委員會、工作機構應當建立健全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和各專門委員會,、工作機構聯系代表的工作機制,,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職,擴大代表對各項工作的參與,,充分發(fā)揮代表作用,。
“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建立基層聯系點、代表聯絡站等方式,,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聽取對立法、監(jiān)督等工作的意見和建議,?!?/p>
三十、 第四章“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分為四節(jié):第一節(jié)“一般規(guī)定”,,包括第六十一條至第六十九條,;第二節(jié)“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組成和任期”,包括第七十條至第七十二條,;第三節(jié)“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職權”,,包括第七十三條至第七十八條;第四節(jié)“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機構設置”,,包括第七十九條至第八十八條,。
三十一、 增加一條,,作為第六十二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堅持依法行政,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zhí)法嚴明、公開公正,、智能高效,、廉潔誠信、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p>
三十二、 增加一條,作為第六十三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提高行政效能,建設服務型政府,?!?/p>
三十三、 增加一條,,作為第六十四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嚴格執(zhí)行廉潔從政各項規(guī)定,,加強廉政建設,建設廉潔政府,?!?/p>
三十四、 增加一條,,作為第六十五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堅持誠信原則,,加強政務誠信建設,建設誠信政府,?!?/p>
三十五、 增加一條,,作為第六十六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堅持政務公開,,全面推進決策、執(zhí)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依法,、及時、準確公開政府信息,,推進政務數據有序共享,,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p>
三十六,、 增加一條,作為第六十七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提高決策的質量,?!?/p>
三十七,、 增加一條,,作為第六十八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接受監(jiān)督,,確保行政權力依法正確行使?!?/p>
三十八,、 將第五十五條改為第六十九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實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
三十九,、 將第五十九條改為第七十三條,,第五項修改為:“(五)編制和執(zhí)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計劃和預算,,管理本行政區(qū)域內的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wèi)生、體育,、城鄉(xiāng)建設等事業(yè)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自然資源、財政,、民政,、社會保障、公安,、民族事務,、司法行政、人口與計劃生育等行政工作”,。
增加一項,,作為第七項:“(七)履行國有資產管理職責”。
第八項改為第九項,,修改為:“(九)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利和利益,,保障少數民族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幫助本行政區(qū)域內的民族自治地方依照憲法和法律實行區(qū)域自治,幫助各少數民族發(fā)展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建設事業(yè)”,。
四十,、 將第六十條改為第七十四條,第一款修改為:“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本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guī),制定規(guī)章,,報國務院和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設區(qū)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本省,、自治區(qū)的地方性法規(guī),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權限制定規(guī)章,,報國務院和省,、自治區(qū)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政府以及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p>
四十一、 增加一條,,作為第七十五條:“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制定涉及個人,、組織權利義務的規(guī)范性文件,應當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進行評估論證,、公開征求意見、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并予以公布和備案?!?/p>
四十二,、 將第六十一條改為第七十六條,第二項修改為:“(二)執(zhí)行本行政區(qū)域內的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預算,,管理本行政區(qū)域內的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wèi)生,、體育等事業(yè)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財政,、民政、社會保障,、公安,、司法行政、人口與計劃生育等行政工作”,。
第五項修改為:“(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利和利益,,保障少數民族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
四十三,、 將第六十四條改為第七十九條,,第一款修改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工作需要和優(yōu)化協同高效以及精干的原則,設立必要的工作部門,?!?/p>
將第三款和第四款合并,作為第三款,,修改為:“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人民政府的廳,、局,、委員會等工作部門和自治州、縣,、自治縣,、市、市轄區(qū)的人民政府的局,、科等工作部門的設立,、增加、減少或者合并,,按照規(guī)定程序報請批準,,并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p>
四十四,、 增加一條,作為第八十條:“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國家區(qū)域發(fā)展戰(zhàn)略,,結合地方實際需要,,可以共同建立跨行政區(qū)劃的區(qū)域協同發(fā)展工作機制,加強區(qū)域合作,。
“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對下級人民政府的區(qū)域合作工作進行指導,、協調和監(jiān)督,。”
四十五,、 增加一條,,作為第八十一條:“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應對重大突發(fā)事件的需要,可以建立跨部門指揮協調機制,?!?/p>
四十六、 增加一條,,作為第八十六條:“街道辦事處在本轄區(qū)內辦理派出它的人民政府交辦的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工作,,依法履行綜合管理,、統籌協調、應急處置和行政執(zhí)法等職責,,反映居民的意見和要求,。”
四十七,、 增加一條,,作為第八十七條:“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的人民政府和市轄區(qū),、不設區(qū)的市的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工作給予指導、支持和幫助,?;鶎尤罕娦宰灾谓M織協助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的人民政府和市轄區(qū),、不設區(qū)的市的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開展工作?!?/p>
四十八,、 增加一條,作為第八十八條:“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的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居民列席有關會議的制度?!?/p>
四十九,、 對部分條文作以下修改:
(一)將第三條改為第八十九條。
(二)在第十條,、第十七條,、第二十一條第一款和第二款,、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第一款中的“人民法院院長”前增加“監(jiān)察委員會主任”,。
(三)將第二十四條第三款中的“第二十二條”修改為“第二十七條”,。
(四)將第二十八條改為第二十四條,在第一款中的“人民法院”前增加“監(jiān)察委員會”,。
(五)將第二十九條改為第二十三條,。
(六)在第四十七條第一款中的“本級人民政府”后增加“及其工作部門、監(jiān)察委員會”,。
(七)刪去第五十五條第三款,。
本決定通過前,省,、設區(qū)的市級新的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名額已經確定的,,根據本決定增加相應的名額,并依法進行選舉,。
本決定自2022年3月12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并對條文順序作相應調整,,重新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