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記者蘇斌,、牛夢彤)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跆拳道協(xié)會和空手道協(xié)會主席管健民建議,,中小學校應充分把握好“雙減”政策機遇,,切實提高課后體育教學服務能力,。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各地紛紛在義務教育階段推行“5+2”模式,,即學校每周5天開展課后服務,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
管健民委員近幾年持續(xù)關注學校體育發(fā)展,,圍繞體育在青少年教育和成長過程中如何發(fā)揮重要作用多次提出建議。
他在今年提交的《關于切實提高中小學課后體育教學服務能力的建議》中表示,,中小學校作為體育教育的主陣地,,應充分把握好“雙減”政策機遇,,將學校體育改革與“雙減”政策相結合,通過課上體育教學活動與課后體育教學服務的有機轉換,,實現(xiàn)青少年享受體育樂趣與補齊體質健康短板的良性互動,,服務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建設,。
管健民認為,,“雙減”政策的核心任務是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意在構建教育的良好生態(tài),,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雙減”政策的頒布為我國學校體育的改革與發(fā)展贏得了空間,,“5+2”模式為青少年課后體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他表示,目前我國中小學校體育師資,、運動場地,、課程開展、賽事活動組織等諸多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導致多數(shù)中小學校自身尚未做好課后體育教學服務的充足準備,。
由此管健民提出五方面建議:健全課后體育服務意外傷害防控機制;探索靈活多樣的課后體育服務組織形式,;優(yōu)化“校內培訓+社會力量輔助”的服務模式,;完善教師參與課后體育服務的獎勵機制;加大運動場地,、器材建設的力度,,有的放矢地解決學校的具體困難。
管健民呼吁,,加強對學校運動場地,、器材的安全檢查,切實消除課后體育服務安全隱患,;加大對教師安全意識和緊急救護技能的培養(yǎng),,鼓勵家長和學校為參加體育課后服務的學生購買補充性的商業(yè)保險,解除學校和教師進行課后體育服務的后顧之憂,。
管健民提出,,積極發(fā)動具有體育愛好和特長的非體育學科教師參與課后體育服務,盤活校內資源,;在小學高年級和初中階段可采用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生社團自組織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體育骨干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和團隊協(xié)作意識,;在課后體育服務時間安排上,,應以“保障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為根本出發(fā)點,為當天未安排體育課的學生提供體育活動的時間,。
管健民建議有條件地區(qū)籌建課后體育服務師資庫,,地區(qū)教育行政部門聯(lián)合體育行政部門通過招聘或遴選專兼職教師、教練員,,實現(xiàn)區(qū)域內師資共建,、資源共享、活動共聯(lián),,探索實施“教師輪崗+頂崗實習+培訓機構介入”模式,,充分整合區(qū)域內優(yōu)質資源;建立青少年社會體育組織準入機制,,通過政府評估和招標形式實現(xiàn)社會力量對課后體育服務的補充和豐富,。
他還建議地方財政部門落實課后體育服務的資金撥付,切實保證體育教師參與體育課后服務獲得應有酬勞,;在評獎,、評優(yōu)過程中應向課后體育服務學生滿意度較高的教師傾斜,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激發(fā)教師參與的動力,。
管健民提出,,除新建場地之外,著力對現(xiàn)有運動場地進行升級改造,,充分利用樓頂和地下資源,,因地制宜拓展校內體育運動空間,有效利用學校周邊體育公園,、公共運動空間,,緩解學校運動場地緊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