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人民網(wǎng)記者新春走基層:
就地過年,,讓家的溫暖就在身邊街邊的大紅燈籠高高掛起,,胸中的似箭歸心輕輕放下,。在萬家團圓的節(jié)日里,,有這樣一群人,,或因堅守崗位,,或因疫情防控,,選擇了就地過年,。
他們有的人舍小家、為大家,,多年如一日的堅守只為讓祖國和人民放心,;有的人為了疫情防控,將身不由己化作對身邊人的關心,;有的人在平凡崗位上忘我工作,,用責任和堅守書寫最美的“敬業(yè)福”……
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就地過年也可以紅紅火火,。春節(jié)前夕,人民網(wǎng)記者深入邊關,、走訪鄰里,,走近各行各業(yè),探尋一個個普通人就地過年的暖心故事,。
李振華在練習書法。 人民網(wǎng) 李海霞攝
邊境警察:心懷大愛,,堅守“空城”
今年是李振華在樟木的第16個年頭,。偶爾翻出年輕時的照片,他會摸著后移的發(fā)際線調侃自己:“老嘍——”
在西藏4000多公里的邊境線上,,廣大移民警察傳承發(fā)揚愛國守邊精神,,踐行保衛(wèi)祖國邊境安全、服務邊境人民群眾的宗旨,,確保邊境安全,、邊防鞏固。李振華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員,,常年駐守在日喀則市聶拉木邊檢站,。
雖然年月在增長,但他守在這里的初心從未變過,。用他自己的話就是:頭上一片天,、腳下一塊地,、心中一團火。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fā)生8.1級地震,波及西藏自治區(qū)日喀則市18個縣區(qū),,讓樟木鎮(zhèn)受到重創(chuàng),。震后5天,樟木鎮(zhèn)6000余人緊急大撤離,,搬到了位于日喀則市的樟木新村,。
群眾可以撤離,但李振華他們不能,。等到一切恢復平靜后,,曾經(jīng)繁華的邊境小鎮(zhèn)變成“空城”,這是誰也沒有想象過的,。李振華意識到要面臨一種全新的生活——與孤單和寂寞對抗,。
為打發(fā)寂靜漫長的時間,工作之余,,培養(yǎng)寫字,、畫畫、樂器等一些愛好,,就成了李振華和戰(zhàn)友們最大的慰藉,。“也挺好,,可以和自己對話,。”慢慢地他喜歡上了這樣的生活,。
面對春節(jié)不能回家這個話題,,他輕松地說:“都是為了工作,應該的,?!睋?jù)同事描述,李振華的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山東老家生活,,16年間,,他回家過年只有四、五次,。
這些年,,李振華脫下軍裝,穿上警服,,他始終將這份職業(yè)帶來的自豪感放在第一位,?!半m然離家萬里,但我們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自律心要求自己,?!?/p>
他時常勸誡自己和身邊的年輕人:“不是人人都能在這里當國門衛(wèi)士,我們要讓祖國和人民放心,?!?/p>
臨近過年,,“大白”為隔離點的孩子們準備了小禮物。受訪者供圖
疫情防控人員:“大白”不走,,陪你過年
2022年初,,鄭州再次出現(xiàn)多點散發(fā)疫情,部分區(qū)域風險等級提升,,全市隨即進入新一輪的疫情防控戰(zhàn),。春節(jié)將至,作為隔離點之一的鄭州市金水區(qū)五洲大酒店還在接收確診病例密接和次密接人員的最前線,。
“我們第二專班是1月12日換班到這里的,,下一輪換班時間應該是年后了,具體換班時間還沒有定,?!睋?jù)隔離點工作人員袁警介紹。此前,,第一專班已經(jīng)在一線奮戰(zhàn)兩個月有余,。
由于在此隔離的人數(shù)較多,還包括老人,、孩子,、孕婦、學生等特殊人群,,為了更好地照顧到大家,,專班的工作人員們每天都要敲一敲大家的房門,看看每個人的狀態(tài),。
令袁警記憶深刻的是一名12歲的小男孩,。“其他孩子都有家長陪伴,,只有他是自己一人前來的,。”于是,,工作人員每天都打電話關心他的健康情況,。得知小男孩身體狀態(tài)良好,,大家才放下了心。
說起過年,,袁警表示,,因為疫情防控規(guī)定,隔離點的工作人員不允許回家探親,,好在家里人都十分理解,。“現(xiàn)在隔離點還有一百多名隔離人員,,等全部解除隔離,我們就可以回家了,!”
為了讓大家在隔離期間也能過個好年,,隔離點準備了餃子、窗花等年節(jié)必備品,。工作人員還會和隔離人員視頻通話,,送去祝福。
在袁警心里,,2022年的春節(jié)必將令人難忘,。“我們相親,、相愛,、相守,一定能過好這個特殊又有意義的年,?!?/p>
杜麗莉,、高慧和楊小云。受訪者供圖
“北漂”服務者:留駐原地,,奔向美好
“女士們,,先生們,列車前方停車站是北京朝陽站,?!彪S著2022年的春運開啟,無數(shù)的列車滿載辛苦工作一年的游子,,從北京出發(fā)前往乘客們的故鄉(xiāng),,而這趟臨近站點的列車則與之相反,由遼寧開往北京,。
在這趟列車上,,三位服務于自如平臺的家政“阿姨”高慧,、楊小云和杜麗莉正在討論第二天的工作內(nèi)容?!懊魈扉_始上班了,,要忙起來了?!彼齻兊恼Z氣中既有緊張,,也有期待。
就地過年的號召帶火了家政服務,。美團數(shù)據(jù)顯示,,在臘八節(jié)前夕,家政,、洗滌護理的訂單量就達到了過去一個月的最高值,。在大眾點評上,多家北京家政商戶推出“春節(jié)大煥新”“春節(jié)替班保姆”“春節(jié)不回家有經(jīng)驗照顧半自理老人阿姨”等服務,。
1月5日,,為了能在春節(jié)期間更好地服務客戶,她們選擇了提前回家探親,。而這趟列車則是他們開啟新一年服務的返程列車,。今年春節(jié),她們將留駐北京,,成為守護這座城市除夕夜燈火的萬千服務者之一,。
在三位服務者中,49歲的高慧曾因父母先后生病臥床而放棄工作,,全力照顧他們,,并因此欠下債務。母親去世后,,她賣掉了自己的房子和車,,只身前往北京打工,以期早日還完債務,。50歲的楊小云早年開過理發(fā)店,、摩托車修理店、飯店等,,折騰多年后生活安逸,,但她仍然決定去大城市看看:“自己掙點錢花著也得勁,經(jīng)濟獨立還是挺好的,?!倍披惱騽t是三姐妹中最早來到公司的,兩年前,,她與丈夫一起來到北京打拼,。
家政工作雖然辛苦,,但收入也頗為可觀。來北京一年,,三姐妹的收入比之前翻了一番,。除此之外,她們也漸漸把這座陌生的城市當成了“第二故鄉(xiāng)”,。
“小云不再動不動就想回家,,我也沒有剛來時那么焦慮了?!倍披惱蛐χf,。
鄒慶為來自貴州遵義患兒聽診,。人民網(wǎng) 陳琦攝
兒科急診醫(yī)生:年年堅守,,醫(yī)者仁心
小年深夜,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40歲的主治醫(yī)師鄒慶正在一邊接電話一邊操作電腦問診病人,。他是當晚急診部的值班大夫,。
不大的診室里,,從襁褓中的新生兒到個頭不小的小朋友,問診病人來來去去,,而鄒慶像一個老練的偵探,,有條不紊地解決紛至沓來的各種問題。
急診室通常比普通門診更繁忙——不斷有家長進出,,經(jīng)常打斷醫(yī)生對前一名患者的診斷,。鄒慶早已適應了這樣的工作模式,在不同病例間“無縫銜接”,。
時鐘指向深夜11點,,急診室難得平靜下來,鄒慶得以歇口氣,,他開玩笑,,急診醫(yī)師都比較年輕,自己算是這里的“老人”了,。多年的急診生涯讓鄒慶的頭上長出了白發(fā),,埋頭寫病歷時分外明顯。
今年是鄒慶當兒科醫(yī)生的第14個年頭,。從12年前進入重醫(yī)兒童醫(yī)院急診部起,,幾乎每個春節(jié),他都在單位度過,。這個春節(jié),,也不例外,。成家之后,同是兒科醫(yī)生的愛人也常常如此,。
每年都不能好好陪伴家人,,會覺得遺憾嗎?鄒慶搖搖頭,,“家里人都理解,。12年沒回去了,但雙方父母從沒說過埋怨的話,?!?/p>
“我們都習慣了,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yè),,就不會覺得辛苦,。”鄒慶告訴記者,,一開始他沒想那么多,,就覺得該來值班?!斑@么多年下來,,早把長假當做挑戰(zhàn),能為患兒及時診斷才是急診科醫(yī)生的責任,?!?/p>
春節(jié)是文化的儀式,也是情感的寄托,。響應就地過年,,雖與親人相隔千里,也可與溫暖無間同行,。只要心是暖的,,春節(jié)就是火熱的。
編輯:賈元昌
關鍵詞:過年 春節(jié) 鄒慶 李振 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