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拆螺絲,、即興作詩……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的太空之旅
宇宙浩瀚,,探索太空的中國航天員一直沒有離開公眾的關心和視野。就在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在中國空間站進行首次太空授課之前,,神舟十二號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現(xiàn)身記者見面會,。這是他們自9月17日返回地面后,,首次與媒體和公眾正式見面。
身體狀況“內臟機能未受影響,,已經開始慢跑鍛煉”
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返回后恢復期主要分為隔離恢復階段,、療養(yǎng)恢復階段、恢復觀察階段三個階段實施,,目前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已完成第二階段工作,,現(xiàn)已全面轉入恢復觀察階段。
劉伯明:我們現(xiàn)在在操場上慢跑,,不像原來很快速地沖刺,,鍛煉心肺。這次可能相當于一次長時間飛行,,恢復起來要慢一些,。等身體完全恢復好了,,才投入下一步訓練,過早投入下一步訓練會造成損傷,。
記者:內臟身體各種機能都沒有受到影響,?
劉伯明:都沒有。失重主要改變體液的重新分布,,你看現(xiàn)在神十三乘組他們在上面臉都是腫的,,看著油光泛亮,,感覺年輕了,,其實是充血,不是吃胖了,。
初入空間站 一人拆三千多個螺絲 “螺絲都直冒金星”
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在軌期間,,完成了核心艙組合體的日常管理以及大量的科學試(實)驗,還執(zhí)行了兩次出艙活動并進行艙外作業(yè),,驗證了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再生生保、空間物資補給等空間站建造和運營關鍵技術,。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號三名航天員入住中國空間站。入住后,,航天員們的首要任務是整理物資和安裝設備設施,。此前,成功發(fā)射并與天和核心艙完成交會對接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已提前送去6.8噸物資,。
聶海勝:剛開始天天干這事,,因為這些東西不能說我做多少是多少,關系到我們后邊生活,,要幾天之內做完,。廚房你得把它裝起來,衛(wèi)生間你得把它裝起來,,無線通信也要弄好……做這些東西要拆大量的螺絲,,成筐成筐的螺絲拆下來。因為拆了以后不能堆放,,會飄走,,所以一步一步很煩瑣,而且還做不了太快,,就這樣不停地在那干,。
劉伯明:剛開始上去我們三個人就像裝卸工,我拆了三千多個螺絲,,我們用八號扳手,,螺絲擰得特別緊,,上面有點膠,就怕上面的震動和沖擊,。所以當時我們拆那種螺絲的時候,,利用杠桿原理扳的時候,螺絲都直冒金星,。
首次出艙遇到挑戰(zhàn) “我一個人裝裝不上,,后來我們兩個人裝也裝不上”
2021年7月4日8時11分,劉伯明躍身來到了浩瀚宇宙,。這是繼神舟七號飛行乘組順利完成出艙任務后,,時隔13年,中國航天員再次執(zhí)行出艙任務,。
首次出艙活動,,劉伯明和湯洪波默契配合,完成了抬升全景相機,、應急返回演練等作業(yè)任務,。出艙活動即將結束時,劉伯明需要將機械臂上的操作臺拆除,,安裝到節(jié)點艙門口的艙外工具箱上,。
劉伯明:安裝那個操作臺就裝不上。我右手抓著環(huán)形扶手,,人在那飄著,,左手抓這個操作臺,前面一個杠桿對進去,,插口插進去,,它在那晃,幅度特別大,,人也在飄著,,都在晃,就對不上,。我一個人裝裝不上,,然后湯洪波又出來,我們兩個人裝也裝不上,。
一米多長的操作臺在太空中搖擺不定,。如何完成安裝任務,對劉伯明來說,,是一場心力和腦力的考驗,。
劉伯明:好在這次指揮很有經驗,我反應也非???。我認為人力達不到,,我就把它拆分了,我請示地面拆分,,按照出艙程序操作,。出艙的時候我是分兩步操作的,后來地面就采納我的建議,,給它拆分了操作,。
拆解口令下達完畢后,空間站正好飛出測控區(qū),。11分鐘后再次進入測控區(qū)時,,劉伯明已經將操作臺安裝到了艙外工具箱上。經過約7個小時的出艙活動,,劉伯明與湯洪波圓滿完成了出艙任務,。
首次出艙比原計劃延長了1小時,但有了首次出艙的經驗,,8月21日的第二次出艙比計劃提前1小時完成。
三上太空 聶海勝:航天員不是超人
9月17日,,神舟十二號三名航天員結束了90天的太空之旅,,平安歸來。從1998年入選我國第一批航天員,,到2005年神舟六號,,再到2013年神舟十號,以及2021年的神舟十二號,,每隔8年,,聶海勝就能拿到一張“太空入場券”,執(zhí)行飛天任務,,如今已經57歲的他,,是我國首位在軌持續(xù)100天的航天員。
記者:絕大多數(shù)人到這個歲數(shù)都考慮退休了,,您57歲還能執(zhí)行這么重大而且復雜的任務,,很多人說航天員就是超人,您覺得自己是超人嗎,?
聶海勝:不是,,我就是一個普通人。實際這個年齡能上去的人應該很多,,只是好多人可能沒有這種體驗的機會,。
記者:為什么您能有?
聶海勝:因為我趕在這個時候了,,現(xiàn)在要建立空間站,,我又趕到了這個年齡了,,我訓練又符合上去的要求,我一直不停地準備,。
記者:您剛才用了幾個字“不停地準備”,,不停地準備了多久?
聶海勝:到這來就沒停過,。
堅持11年終圓飛天夢 湯海波:最難熬的訓練項目是72小時剝奪睡眠
今年46歲的湯洪波是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里最年輕的航天員,。2010年,當聶海勝已經是家喻戶曉的航天英雄時,,遠在西北大漠開戰(zhàn)斗機,、當時已經是飛行大隊大隊長的湯洪波,剛剛入選我國第二批航天員,。然而,,天空與太空,一字之差,,卻是巨大的跨越,。之前不經常熬夜、從來沒有過24小時不睡覺經歷的湯洪波,,至今對72小時隔離訓練印象深刻,。
湯洪波:在狹小的環(huán)境里,72個小時不準你閉眼睛,,有床你不能睡,,這種感覺特別難熬。但是通過這些訓練,,一是能培養(yǎng)技能,,另外一個還能讓你知道自己能量的底線在哪里?讓你知道我三天三夜不睡覺,,我照樣可以工作,。忍受這種訓練的過程,也是磨性子的過程,。
比艱苦的訓練更磨煉性子的,,還有漫長的等待。當同批戰(zhàn)友中的劉洋,、王亞平,、陳冬先后飛天時,湯洪波還沒有等來自己的機會,。2016年他曾入選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備份航天員,,但仍然與飛天夢想擦肩而過。
湯洪波:我那時候是備份,,全程參與了神十一準備的所有過程,,只是沒有上天而已,。神十一發(fā)射,陳冬出征的時候,,我站在問天閣樓頂上為他祝福,,那時候還不知道下一次任務能不能入選。
記者:會不會更發(fā)狠地練,?
湯洪波:是,。很多時候周末我都去單位看書,研究資料,,到該吃飯的時候回家,,我愛人在家把做飯的原料準備好,我回去炒幾個菜,,一家人吃個飯,,吃完飯我又去單位。不是說你越來越熟練,,你達到某個水平保持就行了,,實際上現(xiàn)在任務越來越復雜,需要的知識越來越多,,其實一直在不斷學習,、學習、學習,,在學習中等待,等這個機會,。
太空即興作詩 劉伯明:要讓我在地面寫,,我寫不出來
神舟十二號第二次出艙活動即將結束時,劉伯明左右手交替抓著環(huán)形扶手,,環(huán)顧宇宙,,與星空告別,他在艙口徘徊流連了一分鐘,,并即興作詩與全國人民分享:“宇宙浩瀚路迢迢,,億萬兒女架天橋。漫步太空人不老,,中國航天接力跑,。”
劉伯明:那時候真的就是靈感,,你要讓我在地面寫,,我寫不出來,也念不出來,。但當時在天上,,結束第二次出艙活動要再進艙時,,我就想說點什么呢?我不能說執(zhí)行完任務直接就進艙了,,得有所表達,。后來我就突然想到“宇宙浩瀚路迢迢,億萬兒女架天橋”,,宇宙真的非常浩瀚,,路迢迢在哪兒?地球這么遠,。那我怎么來的,?“億萬兒女架天橋”,沒有國力,,沒有全國人民的支持,,沒有大家共同把你托舉到外太空,你自己一個人能飛上去嗎,?飛不上去,,能欣賞美麗的地球嗎?欣賞不到,?!奥教杖瞬焕希袊教旖恿ε堋?。
記者丨董倩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航天員 神舟 二號 劉伯 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