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促進人口均衡發(fā)展>要聞
今天,,我們該怎么認識老年人,、老齡化?
國際上,60周歲以上的人被界定為老年人,。我國法律中,也將老年人的年齡起點設置在60周歲,。
老年人群體正日益龐大,,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8.7%,。這相當于,,中國每10人當中,就有將近2位老年人,。據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口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種種趨勢表明,,老年人結構性的增加,,正在改變中國人口發(fā)展的明天。
未來人口發(fā)展如何,,于國于民,,都是重大議題。
7月26日,,全國政協(xié)專門召開專題協(xié)商會,,圍繞“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人口均衡發(fā)展”進行協(xié)商議政,。
瀏覽與會者名單,,有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單位負責人,、地方政協(xié)委員,、專家學者及基層代表等近150人。
“日本一名90歲老奶奶獲吉尼斯認證成為‘世界最高齡辦公室文員’?!?朱永新常委提到前不久的一則消息,。據說,這位老奶奶不僅能熟練使用辦公軟件,,還是社交平臺高手,,她在一家公司負責會計和總務長達64年。繼而,,他又提到中國一批批銀齡教師奔赴貧困地區(qū)農村學校講學,、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事例。
由這兩個“老有所為”的例子,,朱永新常委引出了一個核心觀點:社會對老齡群體的認知和定位不應僅局限于“老有所養(yǎng)”,,還要加深對“老有所為”的認識。
長久以來,,社會的認知,、政策的著力點,更多放在對老年人的保障,、服務方面,。一說老人,總讓人想到純粹的消耗者和被供養(yǎng)者,,而經常性忽略對老年人參與發(fā)展的努力和貢獻,。
以專家學者身份參會的黨俊武是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他坦言自己從事了30年的老齡工作,,看到一些工作思路有些跑偏,,“不能一說養(yǎng)老就是床位問題”。他認為,,老齡產業(yè)需求在增長,,說明老齡化問題其實關系到的不僅是社會問題,更是老齡社會條件下宏觀經濟的長期可持續(xù)穩(wěn)定運行,。
討論到此,,氣氛愈加熱烈,爭相發(fā)言,、一人多次發(fā)言的景象并不鮮見,。協(xié)商中,不少委員提出,,老齡化不僅僅是社會保障的概念,,當前乃至今后,更是經濟領域的概念,,應當放在經濟發(fā)展,、擴大內需的定位上增強認識、加以部署,。有人開始呼吁,,應盡早布局老齡化產業(yè),尤其要“處理好經濟發(fā)展和社會保障的關系”,。
如果說,,鼓勵生孩子是人口發(fā)展中的增量部分,那么做好老齡工作就是當中亟待激活的存量板塊,。值得注意的是,,存量的老齡人口當中,也應當分類對待,。
一方面要照顧好,、服務好老年群體中身體條件較差、經濟條件較差的那部分人,,讓老年人事情有人管,、老年人困難有人幫;另一方面隨著健康中國戰(zhàn)略的逐步推進,,老年人越來越能夠作為社會建設的重要群體,,向后代、向社會賡續(xù)他們的知識,、技能,、文化、精神,,創(chuàng)造屬于全社會的共同價值,。
會上還傳遞出一種新理念:年齡平等,將會是和性別平等一樣重要,、亟須在老齡社會下樹立的新理念,。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