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博物志
唐荊川與文彭的君子之交
《琴罷倚松玩鶴》國畫 佚名
楊東建
楊柳依依,,波光粼粼,煙云濛濛,,湖風(fēng)悠悠,,漫步蘇堤上,西子湖的暮春令人心曠神怡……
湖心孤山上的中國印學(xué)博物館里,,文人篆刻鼻祖文彭的“琴罷倚松玩鶴”一印安靜地守候在這里半個世紀了,。作為鎮(zhèn)館之寶的它,,承載著西泠印社的文化底蘊,,尊受著西湖的四圍山色,靜謐展現(xiàn)著印文訴說的閑情逸致,。
1962年,,得知西泠印社即將恢復(fù)社團活動,浙江平湖籍大收藏家葛昌楹為繁榮祖國印學(xué),,將包括最鐘愛的“琴罷倚松玩鶴”在內(nèi)的43方名印捐贈給西泠印社,。據(jù)接收印章的西泠印社辦公室主任王樹勛回憶,葛老當(dāng)時滿含深情地說了一句話:“這回是小女兒出嫁了,?!睔v經(jīng)多年戰(zhàn)亂,在悉心珍藏的2000多方印章中,,葛老最喜愛的莫過于此印了,,如今的“嫁女心情”恐怕只有葛老體會得最為深切了,。
此印為青田石質(zhì),六字,,分三行,,每行二字豎排。朱文,,無邊框,。篆文參秦小篆法,結(jié)體修長,,比照漢朱文印模式,,又略參趙孟頫朱文印風(fēng)。章法以平整方正為基調(diào),,頗為工致,。用刀沉穩(wěn)大方,轉(zhuǎn)筆處用圓筆,,筆勢剛健,,用刀爽和,表現(xiàn)了明代中期典型的印章風(fēng)格,。雖沒有達到文彭自言的“刻朱文須流利,,令如春花舞風(fēng)”的審美追求,但刀中有筆,,筆中見刀,,已見“印從書出”的端倪。
值得提出的是,,該印印底鏟平,,可見當(dāng)時制印的審美要求。但也有學(xué)者據(jù)此認為,,如此平整如工藝般的印底處理,,一如文彭的牙章“七十二峰深處”印底處理方式,似乎不可能出自文人篆刻家文彭手刻,,很可能是文彭假李文甫之手刻之,。在那個印章材質(zhì)由玉石、牙章向石料轉(zhuǎn)變的過渡時期,,沒有更多材料證明該印為文彭親自捉刀手刻,。但邊款中提及,“琴罷倚松玩鶴”由文彭篆字上石是可以肯定的,。
該印邊款可視作一則短篇記事散文:“余與荊川先生善,,先生別業(yè)有古松一株,蓄二鶴于內(nèi),。公余之暇,,每與余嘯傲其間,,撫琴玩鶴,洵可樂也,。余既感先生之意,,因撿匣中舊石,篆其事于上,,以贈先生,,庶境與石而俱傳也。時嘉靖丁未秋,,三橋,,彭識于松鶴齋中?!?/p>
文中的荊川先生就是明代嘉靖年間常州武進的唐荊川,,是當(dāng)時著名的文學(xué)家、數(shù)學(xué)家,、軍事家,。彼時,唐荊川正去朝居家,,過著恬淡閑致的生活,,經(jīng)常邀約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來家做客。一些文人墨客也常常專程或紆道拜訪,,荊川先生的別業(yè)自然成了他們淺吟唱和的雅集之所,。
從所刻的邊款文字可知,當(dāng)年荊川先生有一座別墅,,別墅的院子里有一株古松,,放養(yǎng)著兩只白鶴,一有空閑時間,,荊川先生就邀請文彭一起在院子里的古松下彈琴吟唱,。文彭有感于荊川先生的一番好意和這種休閑生活的樂趣,就找了一塊庋藏很久的青田石刻下了“琴罷倚松玩鶴”六個字,,贈送給荊川先生,,以紀念這一段青松之下、鼓琴舞鶴,、嘯傲其間的日子。
清代詩人高一麟也許對文彭描述的情景心向往之,,作有《琴罷倚松玩鶴》詩一首:“觸目多幽賞,,暫停焦尾琴。孤松篩日影,,鳴鶴靜書音,。機到詩堪續(xù),,興來酒自斟。杜門聊謝客,,與爾結(jié)知心,。”詩中的場景,,幾乎是當(dāng)時文彭,、唐荊川二先生雅集高逸情景的再現(xiàn),此詩也成為二先生雅集之事的最好的注腳,。
在荊川先生去朝居家的十幾年中,,文彭不止一次光顧唐荊川的陳渡草堂。文彭《訪唐應(yīng)徳荊川別業(yè)》詩云:“久負論文約,,相違頻夢君,。碧山開別墅,白社鎖閑云,。會晤偏難值,,懷思空未聞。王猷興盡返,,鼓楫動鷗群,。”由此詩足見荊川先生和文彭常常相約作文,。這次文彭專程前來,,荊川先生外出,未能得見,。文氏“王猷興盡返”句將自己與唐荊川比作王徽之與戴安道,,足見二位老朋友之間的感情之深。
雖然沒有更多的材料記載二人的交往,,但依照該詩內(nèi)容和此印邊款所述,,可以想見二人的交往遠非如此。這也喚起后人無盡的聯(lián)想,,給人帶來不可名狀的意味,。
這方印章在中國篆刻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文彭開創(chuàng)一代文人治印先河的奠基作品之一,。委婉的印風(fēng)加上高雅的故事,,體現(xiàn)出文人雅士超凡脫俗的行跡,都刻劃在了這方寸的印文之中,。
在刊刻邊款時,,想必文彭下刀已作千秋之念,他定相信此境與此石一定會流傳后世。470年后的今天,,這方印石完好地保留了下來,,正是對唐荊川、文彭的君子之交最好的紀念了,。
(作者系民盟常州市文化一支部主委)
編輯:陳姝延
關(guān)鍵詞:荊川 文彭 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