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資訊
13位作家山西長治采風記
中新網(wǎng)長治6月8日電 題:13位作家山西長治采風記
作者 劉小紅
8日,,為期一周的“第六屆著名作家看山西”活動落幕。其間,,以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葉辛為團長的13名作家采風團,,用文化的視角深入長治市的太行山脈、八路軍總部磚壁舊址,、三里灣,、岳家寨等地體驗考察,對于所見所聞,,作家們發(fā)出了屬于自己的“聲音”,。
與壯美太行的“對話與思考”
長治市既有太行山大峽谷、中太行等壯美山川,,也有濁漳河,、清漳河、沁河等柔美流水,,是八百里太行的最美地段,。為感受山水太行之精華,作家采風團一行走進八泉峽,、通天峽,,與壯美太行進行零距離“對話與思考”。
《當代》雜志編輯,、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石一楓未被美景吸引,,卻被“人和科技改變偏遠山村命運的力量”震撼,。
八泉峽景區(qū)周邊的村莊距離縣城較遠,以前封閉,、貧困,,如今卻因為景區(qū)開發(fā)、交通便利等優(yōu)勢逐漸富裕起來,。石一楓認為:“景區(qū)內游客借助索道,、絕壁電梯等科技力量,可輕松地翻山越嶺和往返絕壁頂末,,暢游太行山水,。由此可見依靠人改造自然的力量就能讓一個偏僻山村的生活完全發(fā)生改變,這種時代帶給人的變化讓我感慨,?!?/p>
通過游山玩水而尋求創(chuàng)作靈感的趙晏彪,是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學會副會長,、《民族文學》原副主編,。他認為,作家的初心應是“讀書,、寫作,、走路”,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是刺激一個作家最好的辦法,,只埋頭寫作會讓靈感枯竭,?!艾F(xiàn)在的我離開城市那座鋼鐵森林,,回歸大自然,視覺開闊,,心情舒暢,,思維就變得活躍,寫作時將體驗生活的場景融入文字,,作品才會鮮活有思想,,才能打動人,。”趙晏彪說,。
體驗鄉(xiāng)村風土情之感悟
作家采風團在感知三里灣,、李峪村、王家莊等鄉(xiāng)村風土人情之際,,三里灣村“趙樹理住所”的故事讓趙晏彪感觸頗多,。
三里灣村原名川底村。1952年,,著名作家趙樹理在這里長期體驗生活,,寫下了中國第一部反映農業(yè)生產合作進程的長篇小說《三里灣》,由此,,川底更名為三里灣村,。
在三里灣村,采風團一行參觀趙樹理曾經生活與創(chuàng)作時的農家小院“趙樹理住所”,,趙樹理曾經用來創(chuàng)作的小屋,、屋內炕上的一張小桌子以及桌上的香煙等,吸引作家們紛紛圍觀,。
此情此景,,讓趙晏彪十分感慨?!摆w樹理在三里灣村生活兩年,,通過深入了解村民生活并共同勞作尋找素材,由此創(chuàng)作了《三里灣》,,”趙晏彪說,,趙樹理的故事提醒作家們要深入生活、扎根民眾,,不斷體驗生活,,在生活中提煉出好的故事,才能讓作品擁有生命力,。
在太行山海拔1350米之處,,名叫岳家寨的小村莊整體處于山體斷層平臺之上,有“太行空中村”和“世外桃源”之稱,。曾經的這里,,閉塞、貧窮,;如今,,依靠村內的石板房、石頭路,、石墻,、石街等獨特的民風,、民俗發(fā)展旅游業(yè),使一個偏遠小山村發(fā)展成為享譽太行的3A級鄉(xiāng)村旅游示范村,。
于數(shù)年前來過岳家寨,、并著有《暮投石壕村》文章的王劍冰,是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他回憶稱,當時臨近黃昏住進老鄉(xiāng)家里,,跟現(xiàn)在住的民宿不一樣,,那時候條件有限,洗漱,、上衛(wèi)生間都得去室外,,“如今的岳家寨條件完備并發(fā)展旅游,可能更適合城市的人來這里走一走,、轉一轉,。雖然這里開發(fā)旅游很不錯,但作為作家,,我可能更喜歡那個原始的岳家寨,。”
追尋紅色足跡感受紅色力量
活動期間,,“第六屆著名作家看山西”采風團一行走進紅色太行圣地長治,,先后前往抗日戰(zhàn)爭時期華北敵后最大的兵工基地黃崖洞兵工廠、八路軍總部磚壁舊址等地感受紅色力量,。
一直想探訪八路軍總部磚壁舊址的葉辛,,終于如愿以償。在舊址處,,葉辛認真地看過院內每一間房,,也詢問了講解員許多問題?!按舜尾娠L行讓我進一步認識到太行山的文化,,在我看來,太行山現(xiàn)在最主要的文化就是以八路軍總部舊址所在地為代表的紅色文化,?!比~辛說,長治市的紅色文化非常有歷史意義,,非常有必要向全國民眾宣傳,。
天津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小說《潛伏》《深謀》作者龍一對追尋紅色足跡有自己的獨特見解,。龍一認為,,八路軍總部磚壁舊址、黃崖洞兵工廠等就是在展示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的抗戰(zhàn)方法,、抗戰(zhàn)精神,以及在困難時期“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也要上”的創(chuàng)造性精神,,這種精神支撐廣大民眾堅持下來,并最終贏得抗戰(zhàn)勝利,?!八哉f新中國是一步一步走來的,而每一步都是有意義的,?!?/p>
在感受紅色力量之余,龍一有著自己的反思,。龍一說:“我們現(xiàn)在過上了好日子,,就更不能忽略和忘記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等優(yōu)良傳統(tǒng),,我們要把財富和智慧用到有用的地方,,不要形成奢靡之風,這就是我們重找紅色記憶的重要原因之一,?!?/p>
據(jù)了解,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著名作家看山西”活動,,已成功舉辦五屆,,成為一個有較高知名度的文化旅游品牌活動,,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該活動以期用文學的方式推動山西文旅事業(yè)的發(fā)展。(完)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作家 采風 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