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你是否成了“賺錢APP”賺錢的工具,?
一些人沉迷于刷手機完成“賺錢任務”,,但往往需要持續(xù)看大量廣告或邀請好友
你是否成了“賺錢APP”賺錢的工具,?
眼下,,看視頻賺錢,、玩游戲賺錢,、走路賺錢……不少老年人沉迷于刷手機完成“賺錢任務”,。然而,,一些參與者發(fā)現(xiàn),賺錢任務總是繞不開看廣告,,而標榜的高收益則遲遲難兌現(xiàn),,甚至還可能面臨個人信息泄露等問題。
用戶與APP捆綁在一起
《工人日報》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賺錢APP并非新鮮事物,,此前就曾風靡一時。在割不動年輕人的“韭菜”后,一些APP將目標轉向了老年群體,。
退休后,,楊寶東成為一名賺錢APP玩家。這些APP號稱不用付出成本就能賺到錢,,用戶注冊后領到各種任務,,通過看視頻、簽到,、邀請好友等操作從平臺處領取代幣,,再用代幣兌換成現(xiàn)金,行話叫“零擼”,。
楊寶東每天從起床開始,,依次打開手機里的10余個賺錢APP,做任務,。在兩年多的時間內,,他下載的APP種類五花八門,包括看廣告賺錢的,、猜成語賺錢的,、玩游戲賺錢的?!坝械腁PP號稱走路,、吃飯、購物,、睡覺都能賺錢,。”
楊寶東計算,,把手頭的10余款軟件同時使用起來,,每天都刷,1個月下來能賺到100元左右,。
另一位賺錢APP玩家王海濱透露,,一些APP在用戶新注冊時會表現(xiàn)得很大方,一上來送十幾元錢的新人券,,用戶把錢存在了APP內的錢包里,,再看APP里各種賺錢的任務也不難,情緒立馬高漲起來,?!拔矣眠^的一款APP,用到后面要賺取1元的獎勵金,,得瀏覽500分鐘各類視頻,、廣告,,攢夠30元獎勵金才能兌換,合計要花費250小時,?!?/p>
中國科學院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張增一分析,為了將已經獲得的代幣兌現(xiàn),,用戶或繼續(xù)堅持簽到,、做任務,或邀請更多好友參與其中,,而這些操作又能讓用戶獲得更多積分,。最終,用戶與APP捆綁在一起,,難以停下,。
可能搭上了個人信息
日前,青島市民金健在一款APP上關注了一個領取100元紅包的活動,,剛點擊進入,,系統(tǒng)就顯示已獲得98元,只要做任務就能領取100元,?!叭蝿赵酵笤诫y,不僅要邀請好友,,還要購買商品,。”金健回憶說,,到達99.2元時,,他花10元購買了一瓶洗手液,金額只增長到99.21元,,他便放棄了,。幾天后,頁面上顯示活動結束,。
住在北京勁松街道的于大爺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款猜歌名賺錢的APP,,要求猜對50首歌,就能順利提現(xiàn),。于大爺說,,剛開始都是老歌,每猜對一首,,系統(tǒng)就會提示1~2元到賬。越往后新歌越多,,每猜錯一次,,系統(tǒng)就會播放一段幾十秒的廣告,。“好不容易猜對了50首歌,,可以提現(xiàn)98元,。但系統(tǒng)卻顯示每次只能提現(xiàn)0.3元,需要操作300多次,,期間還有漫長的廣告,。”最終,,于大爺放棄了提現(xiàn),。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些使用過賺錢APP的用戶,,下載后沒多久,,手機上就開始頻繁接到騷擾電話,內容包括網貸,、刷單等,。
王海濱介紹說,一些賺錢APP在做任務時需要跳轉其他界面進行軟件下載,,且必須要進行注冊,、實名認證?!皞€人信息輕易地就被收集打包賣出去了,,本來是去賺錢的,沒成想自己成了‘商品’,?!?/p>
行業(yè)還需規(guī)范
張增一表示,賺錢APP創(chuàng)造了一個門檻極低的賺錢方式,,勾起了人們試一試的愿望,,契合了大多數(shù)人“閑著也是閑著、反正也沒啥損失”的心理,。一些賺錢APP確實不騙錢,,但它利用使用者的時間、社交關系,、手機內存,,占據注意力,使用者不是在賺錢APP上賺錢,,而是淪為它們賺錢的工具,。“每看一條廣告,,就幫它們掙了一筆錢,?!?/p>
陜西恒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師趙良善表示,,根據廣告法,,如果廣告主或者APP經營者通過宣傳套路消費者、或者通過廣告誘導消費者做出錯誤意思表示,,例如授權個人信息,、個人隱私,從而致使被他人非法搜集冒用的,;廣告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設置任務和實際宣傳出入很大,或者惡意夸大APP使用效果導致消費者下載使用的,,廣告主及APP經營者均有投放虛假廣告的嫌疑,,均可根據廣告法予以處罰。
趙良善認為,,從表面上看,,APP做任務和廣告有所區(qū)別,因為APP做任務打的是消費者可以收益的幌子,,以此增加APP知名度,,增加客戶使用人數(shù)。但從目的上看,,APP最終是以宣傳可以賺錢為手段,,以實現(xiàn)資料搜集、視頻投放,、廣告輸出等目的,,所以還是宣傳廣告,應受廣告法約束,。(記者 周懌)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app 賺錢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