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資訊
山西國民師范舊址:歷經(jīng)百年“紅色吶喊”的青春記憶鮮活依舊
中新網(wǎng)太原6月2日電 (高瑞峰)一件件展品致敬百年奮斗路上萬千無名英雄,,一次次犧牲彰顯共產(chǎn)黨人精神風骨,一聲聲吶喊唱響三晉革命志士鐵血戰(zhàn)歌……這里是曾經(jīng)的山西省立國民師范學校,,現(xiàn)在的山西國民師范舊址革命活動紀念館,。
6月2日,“在這里讀懂初心使命——網(wǎng)絡(luò)媒體革命老區(qū)行”網(wǎng)絡(luò)主題活動(山西站)于山西太原啟動,。當日,,40余名媒體代表探訪山西國民師范舊址革命活動紀念館。
太原市五一路276號,,鬧市之中,,山西國民師范舊址革命活動紀念館坐落于此,該館前身系山西省立國民師范學校,,始建于1919年,,徐向前、程子華,、王世英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受到馬列主義的啟蒙教育。
“窗簾,、桌椅,、熱水壺等陳設(shè),都是舊時的布置,很大程度上還原了當時學生學習,、生活的場景,。”山西國民師范舊址革命活動紀念館講解員石玉介紹,,早在1924年春,,山西省立國民師范學校學生梁其昌、韋思恭和紀秀川等,,秘密建立該校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支部,。
1927年7月,大革命失敗后,,革命形勢急轉(zhuǎn)直下,。山西國民師范舊址革命活動紀念館副館長楊蕓介紹,山西黨組織進入困難時期,,山西省立國民師范學校的革命活動秘密地進行著,,以“九一八”讀書會、“山西互濟會”等黨,、團外圍組織播種著革命火種,。
“每年兩三萬大洋,閻錫山想把國師辦成一所模范學校,,他萬萬沒想到,,這所學校竟成了中國共產(chǎn)黨在太原的活動中心,培養(yǎng)了一批批為推翻他的統(tǒng)治而奮斗不息的革命人才,?!北∫徊ㄔ诨貞浳恼轮袑懙馈?/p>
隨著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下稱“犧盟會”)的組建,,特別是犧盟會經(jīng)過改組,,中國共產(chǎn)黨掌握了實際領(lǐng)導權(quán),并將其總部辦公地設(shè)于此,,這里成了中國共產(chǎn)黨在山西建立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堡壘與中樞,。
“犧盟會在此興辦了‘軍政訓練班’‘民訓干部教練團’,,學員來自二十幾個省,、市及海外華僑中的進步知識青年?!笔窠榻B,,被譽為“烽火僑女”的李林就是“軍政訓練班”的學員,“1940年4月26日,,為保護50名同志安全轉(zhuǎn)移,,她陷入重圍、身負重傷,將最后一顆子彈射向自己,,英勇就義,。”
石玉對一位訪客的故事印象深刻,,“犧盟會洪趙中心區(qū)負責人之一高希敏和愛人梁淑媛將出生不久的孩子寄養(yǎng),,1939年至1940年,他們夫婦相繼被國民黨殘忍殺害,。1993年,,其子高蘭生輾轉(zhuǎn)到紀念館,通過照片,,生平第一次見到父親的面容,,年過半百的他,站在照片前淚流滿面……”
紀念館內(nèi),,一幅幅歷史照片,,一件件文物史料,訴說著山西省立國民師范學校不朽的過往,。一百年前,,革命青年在此吶喊,喚醒了一個時代,。而今,,透過這些展陳物品,那段波瀾壯闊的崢嶸歲月,,依舊鮮活,;歷史深處的“紅色吶喊”,猶在耳畔,。
經(jīng)百年風雨,,山西省立國民師范學校青春的記憶從未消失,。“紅色”的底色不曾改變,,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游客留言中,句句語發(fā)肺腑:“吾輩當自強”“汲取革命前輩勇往直前的精神”“我的青春應該和她們一樣,,絢爛精彩,,努力奮斗”(完)
編輯:陳姝延
關(guān)鍵詞:山西國民師范 舊址